這項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中國人為何就是不肯幹

07-14

來源:水木然

中國自古以來就崇拜實用主義。上上下下都在尋找賺錢最多、最快的路徑。

結果從煤礦到房地產、從放貸到 P2P,從微商到傳銷,舉國上下都被我們挖瞭一遍,最後千瘡百孔。

現在我們終於發現:所有的暴利生意都做不下去瞭。

於是我們大眼瞪小眼,個個茫然四顧、不知所措。

今天,我終於可以告訴你們一個真相瞭: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究竟是什麼。首先,這個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什麼人?

猶太人。

猶太人所做的生意中,最賺錢的是什麼生意?金融?不,是讀書!

讀書是一樁生意嗎?讀書是世界上最劃算的生意!

那些看似平凡的白紙黑字,都是前人智慧的積累,很多內容經歷成百上千年的考證才成為真理,被紀錄和流傳下來,而我們隻需要幾天時間的成本,就可以把書裡內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識、見識,變成智慧儲存起來。

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改變世界,而智慧是改變世界的最好手段。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為站在瞭巨人的肩膀上,吸納瞭前人的大智慧。

因此," 最會賺錢 " 隻是猶太人表面,他們真正要做的是改造世界。

猶太人的年均讀書量全球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讀書 64 本。與之相呼應的是:這個隻占世界人口的 0.2% 的民族,卻獲得過 29% 的諾貝爾獎;用一本《聖經》感召人類數千年,在各領域都大師輩出,群星燦爛;他們全球流散 2000 年,最終卻從 115 個國傢移居、說著 85 種語言,建立國傢以色列,並成瞭融合宗教、傳統、現代民主的經濟強國。

猶太人是人類文明長河中最具生命力的一支民族,這種生命力就來自於他們把 " 讀書 " 作為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手段:猶太人均讀書量居全球第一,他們擁有的圖書館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國 1/4 的人有借書證。

在猶太傳統中,書櫥要放在床頭,放在床尾被認為是對書不敬。

猶太人從不焚書——即便是攻擊自己的書。他們搬傢時,會把自己不需要的書刊擺放街頭,任行人挑選贈送。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猶太的 " 安息日 ",所有猶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場、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停業,公共汽車、班機都要停飛,人們隻能待在傢中 " 安息 " 但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

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傢都在這裡靜悄悄地讀書,其中也包括《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第最能展現中國戰略格局的書。

這才是猶太人總能輕易掌控一個國傢的金融命脈的真正原因。

再來看一個瞭不起的民族:德國。

德國在歷史上兩次被徹底打倒,甚至肢解,依然能堅挺的站起來,而且經濟水平歐洲第一,一定有非凡的地方,其它方面先不論述,今天我要說的是:德國也是世界上最喜讀書的民族之一。

對於德國的年輕人來講,熱愛讀書就像熱愛啤酒一樣。

德國人口隻有 8000 多萬,卻擁有全球第二大圖書市場,德國還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傢,平均每 1.7 萬人就有一傢書店,共擁有 1.4 萬多個圖書館,藏書約 1.29 億冊。

德國每個傢庭平均藏書近 300 冊,人均藏書一百多冊,幾乎每個德國傢庭都有書架,或設在書房,或擺放於客廳,他們認為," 一個傢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 "。

即便一本書在德國的售價約在 19.9 歐元(約 170 元人民幣)。

而且我們更無法想象的是:在德國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 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

德國晚上 10 點之後很難再在飯店看到吃的熱火朝天的年輕人,也很難在白天見到人們興高采烈的滿大街狂歡,這個國傢的年輕人並不經常聚攏在一起玩耍撒歡,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安靜。

你隨處可見正在閱讀的人,不局限於校園,還有車站、地鐵、咖啡館和草坪,似乎每個人的背包裡都有一兩本書,隨時隨地拿出來閱讀。

而且德國喜歡閱讀的是一些有深度的世界級作品,比如說這些書曾最受好評:《一隻改變我生命的貓》《戰爭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百歲老人蹺傢去》《狐貍谷》。

的確,德國看上去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國傢,然而這個無聊的國傢出瞭很多的哲學傢、思想傢、作傢和詩人 ……

再來看一下個我非常不願意提起、卻又總回避不瞭的國傢——日本。

同猶太人的年均 64 本讀書量相比,日本人的 40 本可以排世界第二。

與此相對於的數據是:《2015 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裡,日本以 40 傢高居榜首,力壓美國的 35 傢,而中國內地無一入圍。

一位去東京之後的學者說:讓我感受東京之大的,最富於沖擊力的也許不是建築,而是書店。也許有讀者會奇怪:書店?哪座城市沒有一些書店呢。

可是,當你來到神田,在那些鱗次櫛比的樓宇中,居然佈滿瞭書店,準確的數量是一百八十餘傢 …… 地鐵裡一卷在手的人確實很多,我甚至看到一個老太太捧著一本桑德爾的《正義》讀得津津有味。

的確,日本人是真的熱愛讀書,年輕人、職員、經理、大小老板、政治傢都喜歡讀書。

完全令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應該是:在日本,有錢人可以不讀書的想法在日本是行不通的。

任何一個在社會上有地位或在學術上有影響的人都得不斷地學習,否則就會受到輕視甚至譏諷,認為他成瞭 " 沒用之人 "。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裡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 15 分鍾,人均閱讀量隻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 " 低智商國傢 ",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傢。

這種言論一定會激怒我們的敏感神經。我也會罵他是癡心妄想,但是邊罵邊偷偷的反思自己。

最後,再來看看中國。

這是一組國內數據:根據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中國人均讀書僅為 4.3 本,這個數據遠低於猶太、德國、日本,甚至很多二流國傢。

這是一組國際數據: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顯示,北歐國傢國民每年讀書 24 本左右,是中國的 6 倍。中國的人均讀書數甚至還落後於泰國的 5 本。

中國有堂堂 13 億人口,但是在全國公共圖書館持證讀者人數隻有 582 萬,僅占總人口的 0.47%。中國公共圖書館平均每冊藏書年流通僅為 0.4 次。這些數字都是美英日等國傢的十幾分之一。

李克強總理說:現在我們國傢民眾每年的閱讀量還不到有些國傢人均的十分之一,這讓我深思。

然而最讓人憂慮發是:中國人的讀書還不僅是 " 少 " 的問題 ……

在美國和歐洲的圖書市場上,40% 是虛構類的小說、社會類,而占據中國圖書市場的大部分都是操作指南、食譜大全、養生手冊、育兒百科等等實用的書。

也就是說:我們不僅不愛讀書,即便讀也是讀所謂 " 有用 " 的書,讀書也要有 " 功利性 "。

這是極端功利性的體現。

作者認為:物極必反,極端的利己就是害己。

更有甚者,很多中國人開始把書當成擺設。比如很多土豪為瞭顯示自己的品味,在別墅裡設計一些書架,然後再擺上一些書,當然他們從未看過。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反正那些擺上去書也不會看,幹脆不用真書,用書的模型。這種情況已經廣泛使用在傢裝甚至圖書館領域,來看這個新聞:

此刻,我已經無話可說。

但是還是想忍不住在吐槽: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曾搞過一個 " 死活讀不下去 " 的書籍排行榜,結果《紅樓夢》高居該榜榜首,是讀者公認 " 最讀不下去 " 的書。除此之外,一些百年經典書籍諸如《百年孤獨》等等也榜上有名。

我們幹脆把經典全焚瞭算瞭。

名著讀不下去,好書沒耐性讀。我們的時間都去瞭哪?

答案是:朋友圈。

無論是吃飯、趕路,還是開會、我們都時刻不忘刷新朋友圈,轉發分享、評價點贊,忙得不亦樂乎,分秒不停的吸收那些碎片化、輕易被加工的知識,沒有系統性,結果大部分中國人都成瞭人雲亦雲的泛泛之輩,喪失瞭獨立思考能力。

這就是浮躁的來源。

有什麼樣的國民就有什麼樣的國傢,這是鐵律。

中國的年輕人,以前天天忙選秀、舉國上下為瞭能夠選出最會唱的歌手而操碎瞭心;現在天天忙直播,個個都在為瞭成為一個傑出的網紅而不懈奮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