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4 日 下午,新任全國政協委員何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出瞭自己的心聲:" 我最大心願就是努力做好潛艇噪音控制,把我們的潛艇‘藏起來’。"
何琳,何許人也?
2017 年 12 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增選院士名單揭曉,軍隊 8 名科技專傢榜上有名,其中之一就是海軍工程大學何琳教授,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琳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我國潛艇的降噪領域取得瞭突破性的進展。
說起潛艇的降噪,大傢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消聲瓦,這是我們常見的潛艇外部降噪設備,其實潛艇內部的降噪更重要,而何琳所從事的,就是這種工作,即研制各種隔振裝置從潛艇內部降低噪音。
首次接觸核潛艇,被"轟隆隆 " 的巨響驚壞瞭
1981 年,何琳高分考取瞭海軍工程學院(海軍工程大學前身)碩士研究生。一次,何琳赴某潛艇部隊調研,還沒進入營區,就聽到一陣陣 " 轟隆隆 " 的巨響,似乎整個市區都能聽見。後來,別人告訴他,這是潛艇出海瞭。
何琳怎麼也想不到,我國的潛艇噪音會如此之大。要知道,潛艇的最大優勢就是靠水下潛行,靜悄悄接近敵人,出其不意打擊敵人。尤其是核潛艇,更是要依賴海水隱藏自己,對敵戰略目標進行核打擊。
可是我國的潛艇噪音這麼大,一出航就會被發現。
於是,何琳暗下決心,向潛艇減振降噪技術發起強有力的沖擊,一定要讓我國的核潛艇成為名副其實的 " 國之重器 "。
雙層隔振裝置,讓潛艇兵的腳心不麻瞭,睡覺也安穩瞭
決心下瞭,可現實情況卻是,當時,國防科技現代化建設剛剛起步,國內大多數艦船減振設備都依賴進口或研仿的落後技術,減振降噪性能十分低下,而且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裝備保障也受制於人。何琳把研究方向選在當時最先進的 " 雙層隔振裝置 " 的理論研究上,成功解決瞭降低該裝置的 " 中間質量 " 的理論問題,並編寫瞭通用設計軟件,在業內引起瞭轟動。該隔振裝置在艦艇發電機上試裝之後,設備振動與艇體 " 絕緣 " 瞭。從此,潛艇兵們腳心不麻瞭,再也不用為難以入睡而發愁。
平衡式撓性接管,讓國產潛艇靜悄悄
一個問題解決瞭,另一個難題接踵而來。潛艇的機械噪音還是可以沿著連接在機械設備上的各種管道向外傳遞。為瞭消除沿管道傳遞的振動噪聲,潛艇上需要使用一種特殊的平衡式撓性接管。
多年來,國內在這一核心關鍵技術上一直未能突破。為解決這一難題,國內曾向某發達國傢提出進口該產品,但遭到拒絕。為此,國內隻能采用一種落後笨重的管接頭來替代,既沒有降噪效果,又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何琳帶領課題組先後解決瞭材料、結構、工藝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經過反復試驗,終於研制出符合理論預期的工程樣機,順利通過海軍組織相關專傢的驗收檢測。這項研究成果填補瞭國際和國內的技術空白,在新型潛艇上全面應用,2007 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 年又喜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獎。
幾年間,何琳帶領團隊陸續開發出 5 種類型數百種規格的高性能撓性軟管,為海軍戰鬥力建設作出瞭重大貢獻。他的工作被評價為 " 給國內減振技術領域帶來瞭一次革命 "。
就在大傢認為他站到瞭隔振技術的制高點時,何琳再一次出發,經過 3 年多努力,帶領課題組成員又攻克瞭多項重大技術難題。中國的潛艇從此 " 靜悄悄 ",變得更加神出鬼沒。
何琳在兩會期間透露, " 我們正在實施技術攻關,預計到 2025 年左右,中國的核潛艇噪音將大幅度地降低,性能也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