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尼日爾遇襲對中國維和部隊的啟示

03-08

文 / 維和熊

3 月 4 日,美軍一支特種小分隊在尼日爾與友軍聯合巡邏時,遭遇瞭約 50 人恐怖分子的伏擊,付出 4 人陣亡的代價。連日來,隨著現場視頻和越來越多細節的披露,美軍遇襲事件也引發瞭諸多關註。

美軍遇襲的尼日爾,位於撒哈拉沙漠的南緣,地形地貌、宗教信仰和種族人口與西邊的馬裡近似。活躍在尼日爾境內的恐怖組織,跟馬裡也有盤綜錯節的關聯,其伏擊方式和手法跟發生在馬裡針對聯合國車隊的伏擊事件多有雷同。美軍與尼日爾軍隊的聯合巡邏方式在馬裡也多有使用,認真研究美軍在尼日爾遇襲的個案,對加強維和部隊的防范,有一定的警示和啟迪。

啟迪一:千萬不能把安全職責真交給保護部隊

公開報道稱,伏擊發生以後,聯合巡邏的尼日爾分隊 30 人迅速逃離,將分乘三輛汽車的 12 名美軍士兵拋下。

兩軍開展聯合巡邏,出發前必然進行編組,合理分配火力和各自職能。不管分配給尼日爾軍什麼職能,臨陣這 30 人一跑,必然把一個側翼完全暴露給瞭敵人,沒跑掉的人,就隻剩下挨打的份瞭。

聯合國車隊行進編組時,也采取的各司其職的做法,防衛的問題交給安全部隊負責。而事實上,這些安全部隊多來自肯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也有亞洲國傢印度、尼泊爾派出的。多年的實踐證明,車隊行進中真遇到點事情,安全部隊跑得比誰都快,經常把輜重車隊留在原地挨打。如果自己不長心,不按實戰標準多此一舉配備保護力量,吃虧的是自己。

啟迪二:千萬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忽略瞭火力配備

美軍的這次聯合巡邏,事先被評估為低風險行動,也就是個邊境線上的例行巡邏,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到幾個平和的村莊轉一轉,跟部落長老說幾句話。法國外籍兵團在馬裡也有類似的巡邏活動,一般還會安排攝影師擺拍一些跟當地人的友好活動。

也是因為是低風險,美軍巡邏隊沒有攜帶重型武器,12 個人的戰鬥班,沒有必要的班用重火力,唯一的一個車載 7.62 機槍還跑掉瞭,單兵武器隻剩下瞭 M4 突擊步槍。而他們遭遇的對手,有備而來,攜帶瞭反坦克武器和班用機槍。在火力配備上,雖然美國人是赫赫有名的 " 綠色貝雷帽 " 特種部隊,士兵訓練素質遠遠高於對手,但火力配備上顯然差出瞭好多。

襲擊就在這樣的低風險行動中發生瞭——這恰恰符合恐怖襲擊的特性,當你麻痹之時,就是恐怖襲擊發生之時。這也提醒我們,越是自以為不可能發生襲擊的時候,往往就是發生襲擊的時候。按照防禦當地恐怖勢力最大襲擊能力,組織遂行任務時的火力配備和個人防護,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啟迪三:迅速脫離戰場才是最佳生存選擇

敵情不明,地形不熟的遭遇戰,戀戰是兵傢大忌,更何況實際兵力對比上差距懸殊。美軍在這次遇襲時,未能迅速脫離戰場,而是誤入瞭敵人用來標識地點的紅色煙幕區,進而近距離發生激烈槍戰,最後寡不敵眾。

事實上對手隻是民兵組織,在結束戰鬥後甚至都沒有能力拖走美軍士兵屍體就倉皇撤離,其戰鬥力並無圈點之處。遺憾地是,美國士兵在伏擊點的長時間停留、交戰約兩個小時,給瞭對手充分的時間反復絞殺。

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美軍也學尼日爾軍隊一樣,哪怕吃相難看一點,撅起屁股就跑,向 100 公裡外的大本營回撤,同時呼叫援軍從地面而不是依靠法軍從空中接應,會不會減少傷亡?

維和部隊一旦遭遇伏擊時,處境跟美軍類似,當迅速脫離對手預設陣地,絕對不能給對手反復沖擊的機會,才能有效保存自己。

啟迪四:應反復研究演練車隊遭遇伏擊的應對方案

最近幾年,針對聯合國車隊的伏擊,是造成維和人員傷亡的主要恐怖襲擊方式,防不勝防。2017 年,在馬裡發生的恐怖襲擊中,70% 是伏擊。伏擊中還普遍使用反坦克地雷、火箭彈甚至肩扛式導彈打擊行進中的車隊。

從這次美軍遇襲的視頻來看。美軍士兵遭襲時還是非常冷靜,試圖尋找隱蔽位置,呼叫後方支援,並對倒地的戰友進行瞭救護。但遺憾地是,美軍士兵沒有讓人看出明顯的戰鬥決心。到底是固守待援,還是撤離戰場,到底是正面突圍,還是迂回到後面消滅敵人。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甚至模擬一下,一旦我們的維和部隊,遭遇同一情景的伏擊,會如何處置?能不能突圍成功。完全有必要梳理出近年來維和部隊遭遇伏擊的案例,一個一個地分析推演,制定應對方案。不僅要停留在紙面上,還應按特戰要求,一個一個環節的組織演練,摳清細節,反復練出默契。執行任務時,戰鬥編組按平時的訓練來,不輕易隨意打亂戰鬥編組。

啟迪五:是否應該重新強調陸軍士兵的土工技能?

土工技能一直是陸軍士兵的傳統單兵技能,二戰時期,日軍的土工技能一直是士兵的重要考核內容,不僅反應在陣地構設和築城的水平上,也反應在遭遇襲擊時的快速應對上。據八路軍老兵回憶,在平型關設伏、關傢垴戰鬥、奇襲陽明堡戰鬥中,日軍士兵在我炮火正面,就靠一隻工兵鏟,幾刨幾刨就刨出簡易單兵掩體,趴在裡面躲避步兵射擊。

從美軍遇襲視頻中可以看出,其地形地貌為沙漠戈壁,有不少的坑窪地,如果在跑不掉的情況下,依托汽車,再就地構築簡易掩體,固守待援,會不會情況好一些?由此延伸,如果每臺汽車上再能預備兩個沙袋呢?

有工兵的兄弟計算過,匍匐在 30 厘米高的土臺下,就可以對 50 米外的機槍射手形成射擊死角。在反恐作戰中,特別是在非洲的反伏擊作戰中,其作戰樣式跟幾十年前的抗日戰爭差不到哪去,當年的一些傳統技能是否應該重新強調呢?包括單兵工兵鏟的裝備數量和比例,也可以一並考慮。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