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那場漸行漸遠的戰事,最慘烈的諒山戰役檢討

03-04

1979 年那場漸行漸遠的戰事,最慘烈的諒山戰役檢討

橡樹

經 " 流浪的橡樹 " 公眾號授權轉載

摘要:1979 年的那場邊境戰爭,諒山戰役可能是最激烈的一次戰役瞭,但很遺憾,對於這場戰役卻很少有真正深入的研討和分析。但是今天總結這場戰役乃至整場戰爭,卻依然十分必要。

圖 1:我軍在諒山街頭巡邏

題記:謹以此文,紀念漸行漸遠的那場戰事。祝賀我的朋友們元宵快樂

見慣瞭網絡的戰爭評論,整篇整篇羅列回憶錄和數據的,算是好的。更多的,天上地下稀裡嘩啦,不過是嫁接瞭這些文章。

懂軍事的不好寫文章。寫文章的卻不懂軍事。這大概是當前網絡戰史類文章最尷尬的地方。

" 讀者當中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把握其邏輯路線,或者深入其理論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 " —— " 機械化制勝論 " 的倡導者,英國前陸軍大臣利德爾 · 哈特如是說。

現在,喜愛軍史的人多,熱心國防的人也多。

就中國軍隊未來以戰爭為目的的發展而言,回望、總結 1979 年中越戰爭,非常必要。限於篇幅,以及本人非財政供養需要自討生活,僅就這場戰爭較為關鍵的諒山戰役,做一些自己的觀察和總結。借以拋磚引玉,和同好的兄長、朋友、老師們隔空茶敘。

圖 2:我軍壓倒優勢的遠程重炮,在中越戰爭中起瞭決定性作用

一、1979 年中越戰爭,是一場大規模的邊境戰爭

1979 年的中越戰爭誰是輸傢?戰後,中越媒體都開足馬力宣傳自己的勝利。就軍事角度而言,可能還真是雙贏。

1979 年 2 月 16 日中越邊境戰爭全面爆發,我軍即分為東線、西線兩大戰區作戰。

東線戰區無論雙方投入戰力,戰場面積,或者戰事的激烈程度,都是無可置疑的主戰場。

激戰近半月,我軍攻勢,也並非如當時報媒登載和現在網絡傳聞那般雷霆萬鈞、氣吞山河、橫掃千軍。

中越之戰,一直糾纏在中越漫長的邊境線越南一側。我軍主力平均突破國境線大致 25 公裡上下。這個距離,打的,喚滴滴,大概也就 50 元左右的車程。但是,在戰場卻是數萬敵我雙方戰士年輕生命的代價。

突破越南國境線最遠,是我軍某部特種部隊,潛入縱深大致不到 50 公裡。該部並沒有得到後續作戰命令,在得到撤軍命令後,即安全脫敵。此外,越南也多次組織瞭小股特工部隊潛入我國國境,被我地方武裝和民兵發現擊退。

圖 3:1979 年中越戰爭,戰場縱深不過 25 公裡左右,看似行軍輕松,可謂寸土寸血

宣傳固然提振士氣。然而建軍、強軍有漫長的未來,真實瞭解曾經的戰爭原貌,吸取和借鑒戰爭的經驗與教訓,無疑是明智選擇。我軍攻破越南國境線,不過相當北京一環內的月壇公園到五環東郊濕地公園的距離,然而,這段距離,可謂寸土寸血。撫今追昔,備戰而慎戰,自然應該是寶貴的經驗瞭。

二、1979 年中越戰爭,是一場半機械化半騾馬化的常規作戰

在地形復雜,山頭林立,道路崎嶇,植被茂密的熱帶叢林地區,使用落後的裝甲快速部隊實施穿插,無疑是錯誤的。

在敵軍目標模糊態勢下,過於自信,驕傲輕敵。在復雜的狹窄的戰場,一次性投入數量很大的步兵,盲目守舊,動輒穿插、鉗擊,發起正面強攻,顯然,也是指揮者的重大失誤。

1979 年中越戰爭,是一場現代戰爭,但是,卻又是一場半機械化半騾馬化的常規作戰。

最初的攻勢非常不順利,並且慘烈。越軍化整為零,以較小的戰損躲避瞭我軍首輪的正面攻勢。之後,在漫長國境線戰場,越軍頻繁發起戰術反擊。在復雜、狹窄的戰場,這種戰術反擊是非常有效和致命的。在東線戰場,我軍為瞭應付越軍的這種戰術反擊,不得不來回掃蕩,遲緩瞭攻勢。

實際上,我軍低估越軍非主力部隊的戰力,出臺的若幹氣勢如虹的作戰計劃,與實際上的激戰,卻有較大的脫節。這種脫節除卻影響著一線部隊作戰,更影響著作戰部隊後勤的保障。炮彈在激戰中無法正常保障,炮兵無法隨步兵攻勢向前遷移陣地,一線官兵缺少作戰口糧,同時,大量傷亡出現後,無法保障及時後撤。如此諸多的後勤問題,無疑直接影響作戰,也一定程度上加重瞭作戰部隊的負擔。

圖 4:諒山戰役外圍作戰,仰攻越軍

1979 年中越戰爭的最高指揮,不是許世友將軍的指揮部,也不是楊得志將軍的指揮部,而是以軍界名宿徐向前為主的北京西山指揮部。

現在,再去討論當時作戰指揮失誤與不足的細節,似乎沒有太大價值。

不過,就現代化裝備建軍的同時,軍隊戰鬥人員和指揮員的素質,同樣是現代化建軍最必要的基礎。

三、越南軍到底是不是我軍的學生

最先,計劃是對越發起懲戒性作戰。當時無論軍界,或是民間,都以越軍師傅自居,多少顯得有些不著邊際。越軍以 300 番號開始的種子部隊確實基本在我國廣西整訓、建軍。很多軍官也長期在我國軍校免費培訓。然而,越軍長期與世界第一陸軍強國美軍作戰。在美軍空軍、陸軍特種作戰的壓力下,越軍成長極快。到七十年代中期,越軍主力師不僅能夠進行比如全面攻擊紅色高棉那樣的常規機械化兵團作戰,而且集結分散、機動非常靈活,具有強悍的叢林特種作戰和遊擊作戰的戰力。

對手即教師。

無疑,在美軍,尤其美軍特種作戰部隊身上,越軍學到瞭很多我們當時並不太清楚的東西——比如,沒有前方和後方之分的叢林襲擾戰、遊擊戰,我軍當時並沒有太多瞭解。

進入七十年代,越南開始與蘇聯交好,蘇軍除卻支援裝備外,還派駐瞭大量的軍事顧問指導越軍。

平心而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越軍素質確實有瞭最大的提升。

這個階段,我軍陷入文革泥潭,支工支農,政治學習。

圖 5:對越南人做宣傳的我軍戰士

戰爭爆發,越軍在主力絕大部分調往柬埔寨之後,在中越邊境除瞭越軍 316A 師之外,其他三流部隊、地方武裝及民兵出乎意料地堅決頑抗。而這部分越軍和越南民軍的骨幹,正是經過越美戰爭戰火的退役老兵。

開戰後兩周,我軍蓄勢已久的強大攻勢,並沒有徹底突破越軍防線縱深。雖然,後期一些傳媒,包括現在網絡一些軍迷單向認可中越戰爭,實際上,我軍當時確實也遭遇瞭堪比朝鮮戰爭的巨大戰損。

後來,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編的《越南人民軍 50 年 ( 1944-1994 ) 》(軍事譯文出版社有中譯本)陳述,1979 年中越戰爭經過 30 個晝夜(2 月 17 日至 3 月 18 日),越南消滅和重創瞭中國 3 個團 18 個營,擊毀和擊傷 550 輛軍車(其中坦克裝甲車 280 輛),擊毀 115 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瞭大量武器,擊斃 2 萬人,擊傷 6 萬餘人。

當然,越南這個數據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浮誇,但是,我軍在戰爭中意外地承受巨大的傷亡,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越南軍到底是不是我軍的學生,並不重要。

我軍如要取得發展,與時俱進,如是執迷一味片面認為自己是世界的兵傢祖宗,可能有害無益。

四,綜述至此,可見發起諒山戰役,是利於我軍的一次戰略軍事的攤牌

原本是懲戒作戰,並沒有一如計劃那般順利。敵情我情都在發生變化。

越軍化整為零,遊擊襲擾,我軍 50 萬大軍,裹足在越南邊境線不過 20 公裡的戰區,每日消耗巨大。這種態勢顯然不利於我軍大兵團作戰。

圖 6:戰爭不隻是需要武器,更需要後勤

當時,蘇聯已經把中蘇邊境 60% 的邊防師團轉為戰時編制(和平編制 5000 人到 6000 人不等,戰時編制近 20000 人),中蘇邊境局勢日益緊張。

中越戰爭期間,坊傳黑龍江地區甚至出現各種謠言,居民逃往內地事件。也就在中越戰爭期間,蘇軍往北部灣暨越南最東北的邊境重鎮海防派遣瞭艦隊、陸戰隊——這也是我軍東線集群回避攻擊越南濱海的芒街、下龍、海防一線的原因。

蘇聯虎視眈眈下,原先默認中國教訓越南的很多國傢,非常滑頭地躲向第三方。

支持中國教訓越南的,不過朝鮮和紅色高棉。

無論戰場局勢,還是國際戰略,留給我軍的空間、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我軍東集群在 1979 年 2 月 26 日到 27 日連續作戰後,即稍做整備,即以主力攻擊諒山。

我軍東線第 55 軍、54 軍 162 師,加強東集群的重炮集群為正面,以 43 軍和 50 軍 148 師為東側面,對諒山形成瞭鉗型攻擊態勢。

打諒山,不過奇窮河。這是我軍發起諒山戰役的指導思想。軍隊部署、展開,當然也是按照這一指導思想進行。這一指導思想,也參考瞭歷史傳統中的中越戰爭勝敗標準:下諒山而越王降。如此,我軍對越南的懲戒作戰,也就有瞭懲戒的效果。

圖 7:在諒山戰役中,我軍重炮大大領先越軍

很顯然,集中戰力,一鼓作氣打下諒山,逼退越軍,以奇窮河為界,可以取得最大的脫敵機會。

無論外交,或者軍事,發起諒山戰役,是在蘇聯於北方實施軍事和外交擠壓下,利於我軍後續外交和軍事戰略的一次軍事攤牌。

五、現在傳言的下諒山而越王降,是現代戰爭的一個偽命題

我軍對諒山的攻擊,依然是沿主要公路線展開的鉗擊攻勢。

以 55 軍加強 54 軍一部為正面主攻,以 43 軍加強 50 軍 148 師由東側面鉗擊諒山。兩面攻擊總兵力,加上 50 軍一部的總預備隊,我軍參戰不少於 8 個齊裝滿員步兵師,估計在 9.5 萬人以上。

諒山,不過是數十平方公裡的小城。然而,諒山地處中越邊境,鉗制中越往來的主要公路、鐵路,同時,也制衡著中越邊境山地叢林與越北平原的分水。

雖然諒山失去瞭冷兵器時代的戰略要地的軍事價值,但是,在兩軍對壘,將帥博弈時,依然是一個極端敏銳的戰略要地。

圖 8:中越邊境戰區,我軍運輸車隊

我軍打過去,則要承擔穿越中越邊境崎嶇難行的補給線。同時,中越戰爭爆發,越軍要在邊境抵抗我軍攻擊,其補給、調兵,同樣在這一區域困難重重。實際上,越軍在 3 月 5 日諒山戰役結束時,在蘇軍直接支援協助下,已經迅速調回部分駐柬野戰軍,向河內以北的高平和諒山一線,部署瞭包括越軍最精銳的重裝 308 師,以及其他十來個一線主力野戰師。為此,似乎可以理解越軍不惜把其第 3 師丟在諒山當做誘餌瞭。

假設諒山戰役一旦延續不決,或者我軍得勝貿然順勢南下,都必然與越軍主力接觸,繼而展開曠日持久的作戰。如此,越軍大量殘留我軍戰線後方的遊擊、襲擾作戰分隊積極活動,我軍穿越中越邊境崎嶇難行的補給線勢必更加困難。同時,我軍火炮多是牽引炮,少有自行炮。如果我軍再度攻擊,補給線的拉長,優勢炮火無法即時跟進作戰,我軍絕對領先的炮火優勢勢必大打折扣甚至喪失。此外,越南在四月即進入雨季。極端天氣將遏制我軍大兵團作戰和後勤,而使得越軍占盡主場便利。曠日持久,更利於越南軍備。此消彼長,這對當時的我軍,無論在軍事,或者在外交上,都顯得不利。然而,我軍在發起諒山戰役時,雖然戰術沿襲傳統,不太理想。但是,我軍官兵不惜犧牲的奮戰,還是迅速結束瞭戰事。

圖 9:我軍攻入諒山

3 月 4 日,中越年輕戰士們慘烈的鏖戰後,我軍攻入諒山市區。

此後,一部迅速南渡奇窮河,又迅速折回,並沒有就此向南冒進。也正是諒山戰役結束的 3 月 5 日,我國外交部宣佈我軍全面撤軍——撤軍雖然很及時,但是外交部的宣佈則顯得過於兒戲。

軍事,需要秘密!

越軍和蘇軍顧問們甚至在廣播上,早於我軍部分通訊不暢的部隊知道瞭撤軍消息,立即有針對性地擬定瞭新的作戰計劃。這為我軍撤軍帶來瞭很大的麻煩。當然,我軍發起諒山戰役,短時間占領諒山,使得我軍自開戰以後,首次以占領越南重鎮,實現瞭懲戒作戰的政治與外交的目的。就政治和外交而言,諒山戰役是一次戰略和戰役層面的勝利。

在軍事上,我軍在越軍主力尚未到位之前,擊潰瞭越軍在戰區唯一的編制雌雄,固然直抒胸臆。但是,曠日持久,兩敗俱傷,確實不是兵傢之道。

就戰術指揮,作戰等方面而言,我軍在諒山戰役一次性投入龐大規模的步兵部隊,猛沖猛打,戰損慘烈,肯定不算理想。

圖 10:新聞播發的攻占諒山標志性新聞照片

但是,在整體的中越戰爭的政治、外交和軍事層面,諒山戰役確實奠定瞭 1979 中越戰爭中,我軍實施懲戒作戰的戰略勝利,以及戰勝撤軍的政治與外交勝利的基石。

無疑,諒山戰役是 1979 年中越戰爭中,我軍最具戰略價值的一戰。然而,這也是我軍比較忽視的戰例。在軍界名校石傢莊步校的《世界經典戰例》系列,赫然有 1998 的抗洪搶險、2008 的汶川抗震搶險,但卻無 1979 年的中越戰爭。當然更無諒山戰役。遺憾。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