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烈度戰爭:印政府剿滅印共(毛 ) 的戰略及成效

07-12

印度政府對印共(毛)的剿滅全面借鑒瞭美國的"低烈度戰爭"戰略,堪稱印度版"低烈度戰爭"。其戰略特點包括:投入大量的軍事和情報力量對印共(毛)進行圍剿;對印共(毛)發動信息心理戰;引入各種政治經濟改革和利用非政府組織施展"贏得人心"戰術;制定並實施針對印共(毛)的"特殊法律";將清除印共(毛)領導人作為剿滅戰略的關鍵。印共(毛)采取瞭"持久人民戰爭"戰略作為回擊。其內容包括:政治反擊戰略,即向人民展示毛主義者對人民所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等;軍事反擊戰略,包括用毛主義人民戰爭理論武裝黨和人民遊擊解放軍、壯大民兵隊伍、從上到下清理敵人的情報網、發動城市運動等;對信息心理戰的反擊戰略包括回應敵人的假宣傳和建立應對信息心理戰的獨立機制等;此外,還要將保護領導層提升為戰略的重點。

自冷戰時代開始,美國就一直堅持非常徹底的反對共產主義的戰略,將共產主義運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革命武裝鬥爭視作美國所主導的全球資本主義秩序的最大威脅。20世紀80年代初期,針對第三世界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武裝鬥爭和民族解放運動,裡根政府推出瞭"低烈度戰爭"戰略。"低烈度戰爭"戰略"采用革命者的方法來祭拜革命者",對剿滅第三世界的"持久人民戰爭"和"遊擊戰"頗為奏效,並一直沿用至今。

南亞次大陸正在上演一場印度版"低烈度戰爭":2004年9月21日成立的印度共產黨(毛主義者)在"將武裝鬥爭拓展至全國"的口號下迅速發展壯大,可以說已成為印度政府的頭號心腹大患。印度政府在美國和以色列等國的協助下,正在對印共(毛)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剿滅戰爭。本文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研究印度版"低烈度戰爭"中敵對雙方的戰略、戰術及前景。

一、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低烈度戰爭"

冷戰時期,越南戰爭的失敗給美國政府帶來相當大的挑戰。在美國國內強大的反戰運動壓力下,美國不得不進行法律變更,即在未經國會許可下,美國總統不得向任何國傢宣戰,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必須處於國會監管之下。在此背景下,五角大樓特種部隊的預算遭到削減,中央情報局公開的準軍事行動也被迫終止。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控制第三世界,尤其是如何應對第三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就成為擺在美國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在如何反對第三世界國傢革命戰爭的研究方面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美國官員表示,"革命的出現往往與戰爭無關",鎮壓叛亂的同時,也要"贏得人心和控制人民的思想"。1986年7月,美國的一個由20多專傢組成的軍事智矗團在巴拿馬秘密研究"低烈度戰爭"理論。他們研究瞭世界各大軍事理論和軍事傢,包括從克勞塞維奇到切-格瓦拉、列寧和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又研究瞭美國在地區性沖突上的對策,隨後他們形成瞭《戰爭理論的技巧》的報告,認為美國應大力推行"低烈度戰爭"。

1988年裡根在《美國國傢安全戰路》報告中指出"‘低烈度沖突’,典型地表現為常規戰爭水平以下的政治軍事對抗,常常意味著相互對杭的原則和思想之間的長期鬥爭,其方式從顛覆活動到直接使用武力無所不包。"美國右翼知識分子組成的聖菲委員會在《第二個聖菲文件》中認為,所謂低烈度戰爭"這個用得越來越多的術語,是用來表達包括心理戰、混淆視聽、恐怖主義、文化和宗教顛覆在內的一種鬥爭形式。"

美國的相關研究機構和智庫認為,要想贏得第三世界的戰爭,必須改變越戰及之前的戰略戰術,從單純的軍事作戰轉變成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維度的全頻譜作戰。在此背景下,"低烈度戰爭"理論應運而生。美國所設計的"低烈度戰爭"戰略,本質上是"反對革命"的理論、"後越戰時代的反叛亂主義",其目標旨在清除全世界范圍內的民族解放鬥爭、革命鬥爭和抵抗鬥爭。因此,"低烈度戰爭"是非常規的、經濟的、政治的、外交的、軍事和心理層面的低水平全面戰爭,也可以理解為基於一個國傢社會基礎之上的全面戰爭。

五角大樓曾經繪制過一個用來分析全部戰爭類型的"戰爭光譜"。在這個光譜上,根據烈度和暴力程度,戰爭被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高烈度戰爭",即在全世界范圍或者某個地區多國之間爆發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歸為此類。高烈度戰爭屬於常規戰爭,且極有可能使用核武器。第二類是"中烈度戰爭",即兩國之間爆發的戰爭,例如伊拉克和伊朗戰爭。此類戰爭屬於常規戰爭,且未使用核武器。第三類是"低烈度戰爭"。一切非常規戰爭均可歸為此類,例如遊擊戰、革命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反叛亂戰爭以及對恐怖主義的戰爭等。值得註意的是,如果有需要,"低烈度戰爭"隨時可以轉化為"中烈度戰爭"或者"高烈度戰爭"。

"低烈度戰爭"是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戰略之一。美國進行"低烈度戰爭"一般不是直接出兵剿滅或者占領殖民地,而是主要通過目標國的親美政權來鎮壓革命力量,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親美政權對美國的依附性。與此同時,美國也會給予親美政權以必要的軍事和技術援助,包括輸送新的戰略戰術、開展情報合作和派遣軍事顧問等。而且,一旦有需要,美國會直接出兵打擊。印共(毛)將"低烈度戰爭"戰略形容為"最殘酷的反革命戰略",並認為"隻有深刻理解帝國主義,才能理解‘低烈度戰爭’"。

由於任何兩個國傢的社會、政治、經濟和軍事條件都不盡相同,甚至一個國傢不同地區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美國的指導下,相關國傢會依據自己的條件施行"低烈度戰爭"戰略。但大體來說,"低烈度戰爭"戰略具有如下幾個特征:一是軍事、社會、政治、經濟和心理手段綜合並用的全面戰爭、長期戰爭和消耗戰爭;二是"信息心理戰"是戰略的關鍵,目標旨在"控制人民的思想";三是進行經濟上的封鎖,切斷革命運動的經濟來源和戰爭供給;四是"情報"是重要的戰略武器;五是針對革命運動領導人發動"斬首行動",迫使革命運動陷入群龍無首和四分五裂的混亂之中。

二、印度版"低烈度戰爭":印度政府剿滅印共(毛)的戰略戰術

從表象來看,印度的"綠色狩獵行動"與美國的"低烈度戰爭"有諸多相似之處。印度中央政府剿滅印共(毛)的戰略受到美國的"低烈度戰爭"的深刻影響。美國和西方也參與瞭印度版的"低烈度戰爭",比如,印共(毛)指控,美國主導下的世界銀行為印度內部戰爭的武器購置提供瞭大量貸款,大量高級別的軍官還被直接派往美國、以色列和其他西方國傢接受"低烈度戰爭"訓練。印共(毛)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巴薩瓦拉吉(Basavaraj)認為,"綠色狩獵行動"是美國在全球實施的"低烈度戰爭"的一部分,"印度統治階級正在使用美帝國主義傳授的‘低烈度戰爭’戰略調動印度龐大的國傢機器,對我黨實施清剿行動"。

印度版"低烈度戰爭"的特征如下:

(一)投入大量的軍事和情報力量對印共(毛)進行圍剿

1.訓練並投入警察、準軍事部隊、突擊隊和軍隊,雇傭民團

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動用瞭各式專門對付毛派遊擊隊的軍事和準軍事力量。這些武裝力量大體有五類:警察部隊、準軍事部隊、突擊隊、軍隊和民團。這些軍事和準軍事力量具有如下特點:均被傳授以反對毛主義的理論、戰略和戰術;均配備有現代化的武器和通訊設備;均受過特殊訓練。

在毛派活躍的地區,警察數量大幅激增。以安得拉邦為例,在運動初期,隻有約3萬警力,到2008年警察人數已上升至10萬;除龐大的警察力量外,中央和邦政府還部署瞭大量準軍事力量,包括中央後備警察部隊、邊境安全部隊、印藏邊境警察等;突擊隊也是剿滅印共(毛)的重要力量,最典型的是"灰狗突擊隊"———最早在安得拉邦組建,主要由警察及被毛派殺死的警察和線人的復仇傢屬組成,由於成績顯著,2000年以來"灰狗突擊隊"被作為樣板在其他邦推廣。如今"灰狗突擊隊"在各邦廣泛使用,在一些地區還被進一步升級為"精英版灰狗";根據印度憲法,印度軍隊的主要任務是防禦他國入侵,以及在發生災害時救助民眾。但是印度政府曾多次動議使用印度軍隊剿滅毛派。有消息披露,除瞭警察、準軍事部隊和民兵組織,自2011年年末以來,印度軍隊正在以進行訓練的名義逐步介入剿滅毛派的行動。

此外,印度政府還花錢雇傭民團參與剿滅印共(毛)的行動。在印共(毛)活躍的地區,民團燒毀村莊,殺害印共(毛)活躍分子、群眾組織領導人和遊擊隊員,在掃蕩的過程中毆打恐嚇民眾,將印共(毛)戰士的屍體掛在電線桿或者扔在鐵軌上。農民如果參加印共(毛)召開的重新分配土地集會,或者在"人民法庭"上懲罰地主和叛徒都會遭到逮捕、折磨,甚至殺害。上述行動的目的是迫使民眾遠離毛主義運動,切斷民眾與印共(毛)的聯系。

最有名的民團是切蒂斯格爾邦(Chhattisgarh)的"和平行動"(SalwaJu-dum)中使用的"特別警務隊"。2005年開始於切蒂斯格爾邦的"和平行動"是典型的掃蕩行動:邦政府出資雇傭的"特別警務人員"(SPOs)放火、殺人、強奸,燒毀瞭約644個村莊,迫使幾十萬民眾離開傢園,群集在切蒂斯格爾邦南部的"戰略村"(各種帳篷裡),還有數萬人被迫流浪在密林深處或者逃往鄰邦。"特別警務隊"由於惡行累累而廣受印度社會及國際人權組織的強烈譴責。2011年7月5日,印度最高法院最終判定"特別警務隊"非法和違憲,法院命令邦政府收回所有彈藥及配給,還要求邦政府調查所有"特別警務隊"的犯罪事件。而在"特別警務隊"罪行曝光後,印度政府慌忙與其劃清界限,並謊稱"和平行動"是部落民與毛派之間的"腥風血雨"。

2.建立"情報網"

由於印度政府在農村地區的民眾基礎很差,因此"情報工作"是剿滅戰爭的薄弱環節。為瞭解決這一難題,印度政府在毛派活躍的地區建立瞭專門的情報部門———"特種情報局"。"特種情報局"與中央情報部門和當地警察聯系密切,其功能是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印共(毛)黨組織結構、黨的活動和當地領導人的情報信息,監視印共(毛)從事公開活動的外圍組織領導人。"特種情報局"收買瞭一小部分反毛派的群眾做眼線,以便秘密搜集印共(毛)的情報。例如,派一些小販、失業的年輕人、教師和醫生等偽裝成"社會失意者",以尋找黨組織的名義留在村子裡構建情報網。這些政府的線人在村中表面上過著正常生活,但實際上秘密領取工資,為"特種情報局"提供情報。

3."聯合行動"

早在1991年,為瞭剿滅日漸回潮的"毛主義運動",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以及各邦政府之間形成瞭一定的協調機制。2000年中央情報機構和各邦情報機構成立瞭旨在對毛派"鎮壓和滲透"的"聯合作戰指揮部"。"聯合作戰指揮部"在城市和農村地區進行公開和秘密的行動,目的是搜集情報信息以組織有效的軍事進攻。該部門既是情報機構,也是行動指揮部,它鎖定毛派領導人,將其逮捕或者以"假遭遇戰"的名義消滅。它還在各邦的交界處建立"地方聯合作戰指揮部",組織相鄰各邦聯合軍事行動。其任務也包括協調各地警察、準軍事部隊和突擊隊之間的行動。2014年印度人民黨莫迪政府上臺後,加大瞭對印共(毛)的剿滅攻勢:"新政府要求中央和邦政府、各邦政府之間、中央軍事力量和各邦軍事力量、情報部門和警察力量之間、警察和政府部門之間,加大協調力度。施加於人民的戰爭以密集度更高、協調性更強的凌厲態勢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二)對印共(毛)發動信息心理戰

"信息心理戰"是"低烈度戰爭"戰略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目標旨在分化反抗力量、瓦解群眾基礎、動搖民眾對人民戰爭的信心以及引起印共(毛)戰士和民眾思想上的混亂等。

1.對印共(毛)進行意識形態和文化攻擊

蘇聯解體之後,印度官方大肆宣傳"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和"歷史終結論",宣揚共產主義運動已經徹底失敗,倡導資產階級和平、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宣傳"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傢"、"選舉"是民主的最好表達方式,印度既無剝削也無壓迫,根本不需要革命,況且印度政府十分強大,印共(毛)根本沒有機會取勝。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者)自2006年結束"十年人民戰爭"走上議會鬥爭道路之後,尼泊爾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尼聯共(毛)急速向美國和印度政府靠攏,並逐漸與印共(毛)劃清界限。印度政府表示,尼聯共(毛)的路線轉變"對促進新德裡與毛主義者的關系有積極而重要的影響",更贊許尼聯共(毛)成為一支實行務實政策的"重實效的力量"。印度政府將尼泊爾毛派領導人普拉昌達的頭像印成大幅海報,張貼在印度毛派活躍的地區,並將普拉昌達的"事跡"印成小冊子廣為傳播,鼓勵印度毛派效法尼泊爾的毛主義者,放下武器,參加多黨議會政治。

印度官方大肆宣傳用於替代馬克思主義的"後現代主義"理論,鼓吹賤民思想、女權主義、原始共產主義等思想。階級鬥爭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議題,而印度官方宣傳每個階級都是由多個群體組成,每個群體的問題必須通過其各自的獨立鬥爭來解決,以此來分化共產主義運動的階級基礎。印度政府和西方國傢資助大學、非政府組織和各個社會群體進行"庶民研究(底層研究)",該研究使民眾不再正視階級剝削,而將每個群體局限在自己所屬群體的非階級議題內,結果一部分賤民、婦女、部落民從印共(毛)領導的反抗運動中分離出來,投入各自群體的運動中去。後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攻擊在一定程度上分裂和削弱瞭毛主義運動。

此外,印度主流媒體、電影和文學,大肆鼓勵物質文化、個人主義、暴力和無節制的性文化等。這種文化的結果是,奢侈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在年輕人和工人階級中滋長,並促使其將職業定位為終極人生目標,其人生追求是掙更多的錢。這使得毛主義運動面臨人員的短缺。

2.對印共(毛)發動輿論攻擊

印度政府利用投降者和滲透分子散佈遊擊隊濫殺無辜、強奸婦女、領導人生活腐化等言論,為以"拯救人民"的名義進行武力剿滅做鋪墊。印度政府將印共(毛)定性為"恐怖主義者",進行關於其紅色恐怖的虛假宣傳,包括謊稱其與泰米爾猛虎組織有聯系。這種手法在城市中產階層和印共(毛)力量薄弱的地區往往比較奏效。

印度政府進行輿論戰的例子很多,以下略舉幾例:

第1例:2009年9月29日,一個犯罪團夥在比哈爾邦卡瑞亞地區(Khagar-ia)的阿莫西村(Amousi)殺害瞭16位村民,包括5名兒童。政府和媒體很快將這起慘案的罪名安在瞭毛主義者的頭上,謠言四散。毛派領導人馬上澄清此事。而事後根據警察的調查,這起慘案與毛派無關,是部族之間的仇殺。

第2例:印共(毛)的刊物《人民進行曲》於2007年12月被禁。該雜志的英文編輯P.高文旦·庫緹(P.GovindanKutty)被捕。在印共(毛)的外圍組織經過九個月的艱苦鬥爭後,庫緹被釋放,雜志也於2008年8月被解禁。印度主流媒體報道瞭雜志得以解禁和可以再次出版的消息,以證明印度社會的新聞自由。然而,關於雜志解禁後面臨著重重困難,特別是沒有出版商再敢冒風險印制該雜志等消息,媒體卻進行瞭封鎖。印度主流媒體還通過造謠方式敗壞庫緹的聲譽,宣稱他殺害瞭自己的妻子———事實上其妻仍健在。更極端的情況是,2009年10月———在雜志已經解禁之後,西孟加拉邦的警察逮捕瞭該雜志的孟加拉語編輯斯瓦潘·達斯古普塔(SwapanDasgupta)和發行人薩達南丹·辛格(SadanandaSingh),理由是出版"被禁刊物"。後來斯瓦潘·達斯古普塔在被羈押期間遭受虐待死於獄中。

第3例:在寶萊塢電影中,通用的模式是一個憤怒的英雄摧毀瞭邪惡力量。在關於印共(毛)的電影中,印共(毛)就是這支邪惡力量的代表。導演阿南德·馬哈戴文(AnanthMahadevan)拍攝的《紅色警戒———內部戰爭》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該片在印度第40屆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於2010年1月發行上映。影片講述瞭一個生活在安得拉邦毛派控制地區的窮困廚師被裹脅進瞭"毛派叛亂",在目睹瞭毛派無惡不作的行徑之後,他殺死瞭毛派頭目的故事。《紅色警戒》是一部專門針對普通民眾的心理戰工具,它利用部分民眾不瞭解印共(毛)的情況,潛移默化地將印共(毛)妖魔化為屠殺民眾的恐怖勢力。影片通過煽情手法,暗示民眾安於貧困且穩定的生活,不要參與印共(毛)的鬥爭,這對民眾有一定的影響力。

(三)引入各種政治經濟改革和利用非政府組織——施展"贏得人心"戰術

印共(毛)在印度政府治理的"薄弱環節"建立瞭"人民政權"(革命人民委員會)。"人民政權"在農村地區進行土地改革,把從地主手中奪取的土地重新分配給窮人和無地農民;此外,"人民政權"保護部落民,並與在政府支持下掠奪部落民土地和礦產資源的壟斷財團展開鬥爭,深得民心。

為瞭奪回印共(毛)在部分農村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控制權,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在不觸動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各種政治和經濟改良措施,施展所謂"贏得人心"戰術。從戰略的角度看,由於交通和通訊系統的匱乏,作為印共(毛)戰略地區的邊遠農村非常有利於持久人民戰爭的進行。但是,作為"低烈度戰爭"的一部分,印度政府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漸次將公路和通訊系統延伸到這些地區。"這一方面有利於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市場剝削,另一方面有利於動用警察和準軍事部隊對印共(毛)實施鎮壓。"隨著公路的延伸,原本印度政府難以企及的地區如今交通便利;而隨著通訊系統的發展,警察能夠迅速得到消息並抵達現場,對遊擊隊發動攻擊。除瞭修路和通訊系統建設,印度政府"贏得人心"的戰術還包括:引入灌溉工程、實施為農村窮人造屋計劃、向農民低息貸款、為農民打井等。當地的警察和準軍事部隊還向農民發放衣物、縫紉機、自行車以及板球球拍等運動器材,在農村建醫療帳篷等。然而,與印共(毛)的土地革命相比,這些措施沒有真正觸動利益集團,對改善民生的作用十分有限。

此外,以解決人民所面臨困難的名義,印度政府和西方國傢資助瞭大量非政府組織"紮根"在人民之中。印共(毛)認為,非政府組織將人民的鬥爭限制在合法鬥爭范圍內,"鈍化人民的鬥爭精神",使人民遠離毛主義運動。而這些無休止的發展議程不過是印度政府耍的手段和花招,通過這些"虛假"的發展,人民真正的需求永遠無法得以滿足。"當法西斯壟斷財團和跨國公司對人民的控制徹底完成的時候,人民會進一步遭受掠奪、破產並被無情地拋棄。"

(四)制定並實施針對印共(毛)的"特殊法律"

除瞭用暴力手段對付印共(毛)外,印度政府還頒佈法律對其進行鉗制和鎮壓。其中,最典型的法律是印度政府2008年推出並在"綠色狩獵行動"中廣泛施行的《防止非法活動法》,該法律替代瞭原來的《恐怖和破壞活動預防法》和《防止恐怖主義行為法》,約束也更為嚴格。

印度的阿米特·巴特查亞(AmitBhattacharyya)教授曾經撰文,揭露《防止非法活動法》的反民主性質:(1)根據《防止非法活動法》,任何人都可以不經審判被關進警察局或者在監獄羈押180天;(2)在羈押期間,隻要警方人員認為必要,被羈押人員可以被帶到警察局多次接受警方詢問;(3)根據該項法律規定,獲得保釋幾乎是不可能的;(4)根據該項法律,被告必須自證清白,而不是由警察或者控方證明其有罪;(5)所有公民都有義務提供"嫌疑人"活動的信息,例如,充當警方的線人;(6)在政府的眼中,所有人都是犯罪嫌疑人;(7)不論白天還是黑夜,不論任何時間,秘書處級別的官員有權搜查公民的住宅,甚至逮捕他們;(8)根據這項法律,任何文章、紀錄片、報告和論文都有可能遭到禁止,作傢、藝術傢,甚至是媒體工作者,都能夠以"援助恐怖主義"的名義被逮捕;(9)囚犯的形象以及證人的姓名將不會對公眾公開,政府將成立特別法庭對其審訊。阿米特·巴特查亞教授認為:這項法律是一長串嚴酷法律的新補充,這一長串法律漠視人的基本法律保障、踐踏人權,是對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傢"的深深嘲弄。

這項法律意味著,印度政府正在極大地收縮言論自由的尺度。不僅印共(毛)的成員受到鎮壓,那些發表同情印共(毛)聲音的人,也會受到制裁。據印度電視廣播巨頭ZEE網站的報道,"內政部聲明:‘任何人支持這樣一個恐怖主義組織,例如印共(毛),都將面臨10年監禁或者巨額罰款或者二者並施。’內政部表示已經註意到一些毛派領導人直接與非政府組織和知識分子接觸,向其宣傳毛主義意識形態並說服其支持印共(毛)……聲明警告說,一般公眾不知不覺地成為毛派宣傳的受害者。政府將極左翼團體及其側翼組織都認定為恐怖主義組織。"

(五)清除印共(毛)領導人是剿滅戰略的關鍵

一名印度安全部隊的高級官員透露:"我們將通過殺死金尚吉(Kishenji)這樣的高層領導人扼住毛主義者的咽喉","我們相信大約有50名這樣的領導人分散在各地。我們鎖定目標逐個施以嚴酷打擊,使之群龍無首。……在這種情況下,對付毛派其他遊擊隊就容易多瞭。"

在毛派活躍的地方,政府出資誘降毛派領導人。安得拉邦頒佈瞭"恢復名譽計劃",即以安排工作和獎勵金錢的名義,誘使印共(毛)領導人投降。此外,印度中央和各邦還對印共(毛)各層級領導人明碼標價,鼓勵領導人叛變或者普通黨員將領導人殺死換取酬金。2014年印度人民黨莫迪政府上臺後,中央和邦政府將印共(毛)從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到村級委員人頭的價格提高至原來的5倍。除瞭誘降之外,印度政府對毛派傢屬采取軟硬兼施的政策。警察之前曾以殺害毛派傢屬和剝奪其財產作為威脅手段,但後來根據所謂"專傢意見",安得拉邦開展大規模"自由vs.地下生活運動",利用傢屬誘降毛派。

為瞭吸引毛派投降以及動搖其對革命的信心,政府公佈瞭大量的投降事例,並在報紙上登載投降者的悔過聲明。投降者的名字會從警察局的名單上刪除,但如果投降者屈服後不能為印度政府效力,也將會面臨被政府雇傭的民團或黑幫殺害的危險。

印度政府采用各種秘密手段對付毛派領導人,包括啟用毛派投降者。一些投降者仍然秘密潛伏在印共(毛)的隊伍中,其任務是清除毛派領導人。秘密投降者采用各種手段殺害毛派領導人,包括直接槍殺;在毛派領導人吃下其提供的有毒食物而喪失意識後,政府出動灰狗突擊隊將其殺死;秘密投降者向遊擊隊提供假情報,誘使人民遊擊解放軍出擊,然後由政府出動武裝力量伏擊剿滅;政府利用秘密投降者所泄露的毛派軍事信息,通過"假遭遇戰"將毛派領導人殺害。由於暗藏在黨內秘密投降者的破壞,印共(毛)損失慘重。此外,政府還扶植和利用一些黑幫,綁架、殺害群眾組織領導人、印共(毛)黨員的傢屬和毛派同情者。

三、印度版"低烈度戰爭"的高潮:"綠色狩獵行動"

"綠色狩獵行動"原本是切蒂斯格爾邦政府對印共(毛)發動的一次成功突襲行動的名稱,後被媒體泛指2009年11月以來印度中央政府對以印共(毛)"紅色走廊"為中心的全國范圍內的圍剿戰爭。從字面上來看,"綠色狩獵行動"這一名稱充滿瞭歧視———即印共(毛)是"野獸",而政府在"打獵"。

(一)對底層民眾的戰爭——獨立知識分子眼中的"綠色狩獵行動"

由於全世界的主流媒體被資本寡頭所控制,印度以外的公眾對"綠色狩獵行動"的真相並不瞭解。印度及西方主流媒體對印共(毛)進行妖魔化的信息心理戰,使普通民眾往往得到錯誤的信息,形成印共(毛)是無惡不作的恐怖主義的看法。

然而,還是有很多獨立的知識分子通過自己的親身調查,瞭解瞭事情的真相。比如瑞士的簡·米達爾(JanMyrdal)———一位無黨籍的左翼民主人士,曾於2010年探訪印共(毛)控制的丹達卡冉亞(Dandakaranya)遊擊區,經歷16天的叢林之旅,寫出瞭《紅星照耀印度》一書。再比如,印度大眾知識分子阿倫達蒂·羅伊(ArundhatiRoy),她是英語世界著名的"佈克文學獎"的獲得者,她主張友好的市場民主、人民權利以及財富供養人民,她也曾深入印共(毛)遊擊區做過詳細的調查和研究,掌握瞭大量一手資料。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印度及其他國傢的獨立學者都曾對這場"綠色狩獵行動"做過深刻分析。

通過這些獨立的、有良知的且對印共(毛)有親身調查、研究的獨立知識分子的言論,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瞭解"綠色狩獵行動"的真相。

2012年1月6日,在新德裡召開的"人民反戰論壇"集會上,簡·米達爾表達瞭對印度政府"綠色狩獵行動"的反對立場。簡·米達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印度政府發動的"綠色狩獵行動"本質上是一場針對人民的戰爭:"如今印度正在發生一場對人民的殘酷戰爭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瞭。2010年我在切蒂斯格爾邦親眼目睹瞭印度政府對賤民和部落民發動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全副武裝的統治精英冷酷地將人民從土地上和森林中趕走。村莊被燒毀、婦女被奸淫,人民的尊嚴被冰冷地踐踏。那些試圖保護自己的人被污蔑為‘恐怖主義者’。這場戰爭以殘忍的方式進行,並且完全置印度現有法律於不顧。"

關於這場戰爭的殘酷程度,簡·米達爾認為:"這場戰爭以不可思議的規模和范圍在剿滅毛派叛亂的旗號下展開瞭。這個國傢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下,這是一場遠比克什米爾或阿富汗或伊拉克戰爭更為殘酷的戰爭。……這場戰爭在印度毫無秘密可言,真正促使政府發動這場戰爭的原因———世界上最好的鐵礦石。……如果說這場戰爭是按照某個腳本進行的話,那麼腳本的導演就是塔塔鋼鐵公司和埃薩鋼鐵公司。"

關於這場戰爭的背景,阿倫達蒂·羅伊指出:"政府已經簽訂瞭數百份秘密備忘錄,將水資源、礦產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私有化,將森林、礦山和河水轉讓給私人公司。這些秘密備忘錄使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並嚴重破壞瞭生態系統。而礦業公司支付給政府的僅僅是巨額利潤中微小的特許權使用費和傭金。……與顯著不公鬥爭的人民被冠以‘恐怖主義者’和‘恐怖主義同情者’的罪名。盡管一切都在桌面上進行,但這實際上是一場以難以想象的規模進行的光天化日下的搶劫。"

印度境外相對獨立的媒體也在討論這場戰爭的背景。2011年6月7日,半島電視臺的英文網站發表瞭1993年的諾貝爾獎候選人萬達那·施維(VandanaShiva)博士的文章———《大土地爭奪戰:印度對農民的戰爭》。在這篇文章中施維博士寫道:"如今全球化下的新殖民主義在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展開新一輪的土地掠奪。印度政府發動瞭一場針對農民和土著民的戰爭,目的是奪取他們肥沃的土地。奪取土地的工具是《殖民土地獲取法案》———外國殖民者掠奪印度人民時使用的。印度政府的行為與1894年頒佈該法案的外國殖民者沒有區別,即暴力侵吞土地以滿足大公司的要求。……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政體,正在用土地戰爭摧毀它的民主體制。"

(二)"綠色狩獵行動"的過程

2009年10月,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宣佈,圍剿印共(毛)行動的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並且該行動已得到印度中央政府的首肯。這是一場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2009年11月初,此行動的第一階段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東北部的加德契羅利(Gadchiroli)地區展開,當時多達18傢中央級準軍事機構進入該地區進行行動準備。

2009年印度政府派遣8萬名中央準軍事戰鬥人員和10架武裝直升機投入剿滅毛派的戰爭。2013年1月印度政府發佈一份聲明表示,還將在巴斯塔(Bastar)地區、奧裡薩邦和恰爾肯德邦的部分地區投入10萬中央準軍事部隊。2013年5月,"紅色走廊"地區增加部署瞭8.4萬中央後備警察部隊。根據印度著名右翼民權活動傢和作傢蓋塔姆·納拉卡(GautamNavlakha)2014年3月的分析,政府在10個邦投入瞭超過28萬人的中央後備警察部隊、10萬人的中央準軍事部隊和邦武裝力量圍剿毛派。2014年6月8日,內政部長同意向切蒂斯格爾邦增派1萬人的準軍事部隊。為瞭進一步增強剿滅力量,內政部長要求各邦以安得拉邦的"灰狗突擊隊"為樣板,在切蒂斯格爾邦、安得拉邦、奧裡薩邦、比哈爾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打造新的突擊隊。

印度軍隊已經在"紅色走廊"地區安營紮寨,但軍方否認直接介入瞭剿滅毛派的戰爭,聲稱隻是對剿滅印共(毛)的準軍事部隊進行訓練。陸軍參謀長在2011年中期評估認為,剿滅毛派至少需要投入6~6.5萬人的軍隊。2013年5月30日,印度空軍司令宣佈,除瞭現已投入的"米-17"直升機外,還將投入一批"米-17V5"直升機"全力圍剿毛派"。

印度政府投入的無人駕駛飛機和衛星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為瞭加大進攻力度,印度空軍表示,無人駕駛飛機將使用"低頻雷達"追蹤毛派。國傢技術研究組織從以色列進口瞭12架"雄蜂"飛機在空中偵察安得拉邦—奧裡薩邦—切蒂斯格爾邦交界處的毛派活動。2010年4月在西孟加拉邦的一次主題為"毛派極端主義和西孟加拉邦內部安全"的會談透露,該邦剿滅毛派的行動得到瞭以色列政府的支持。

(三)"綠色狩獵行動"的成效

根據印度內政部消息,2007~2012年,印度武裝力量殺死905名、逮捕12008名毛主義者。根據南亞恐怖主義網站的統計,自2005年以來,共有2111名毛主義者、2669名民眾和1695名武裝戰鬥人員喪生。據南亞恐怖主義網站"2012年印度毛派評估報告"顯示,在印度政府強大的剿滅攻勢下,印共(毛)中央層領導遭受的損失是災難性的:截至2011年年底,16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中有2名被擊斃,7名被逮捕。39名中央委員中(包括政治局委員),共有5人被擊斃,13人被逮捕。

印度政府發動的"綠色狩獵行動"已歷時四年半,從現有成效上看,印度政府計劃在3~7年內剿滅印共(毛)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09年年末至2011年,印度政府一度有效遏制瞭印共(毛)的發展勢頭,但隨著印共(毛)的有效應對,印度政府的圍剿漸漸失去效力。盡管自2010年以來雙方武裝沖突中的死亡人數銳減,印共(毛)控制的地區數量也有所下降,但其控制的核心區域沒有變化。2012年形勢發生逆轉,印共(毛)有效遏制瞭印度政府對其中央領導層的捕殺,在一些地區印共(毛)的實力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得到鞏固和加強。當前印度政府雖然會繼續加大圍剿力度,但是也暴露出某種程度的頹勢。

四、印共(毛)的反制戰略:用"持久人民戰爭"擊敗"低烈度戰爭"

印度政府的"綠色狩獵行動"引發瞭印共(毛)的報復行動。2010年2月15日,印共(毛)人民遊擊解放軍襲擊瞭西孟加拉邦的一個軍營,造成至少25名警察死亡。時任印共(毛)中央領導人的金尚吉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這次襲擊是對奇丹巴拉姆(Chidambaram,印度前內政部長)發動‘綠色狩獵行動’的回答。除非中央政府終止這場不人道的戰爭,否則軍事回擊將是我們唯一的答案";2010年4月6日,印共(毛)在印度中部的密林中襲擊並殺死瞭75名警察和準軍事部隊成員。就在同一天,印共(毛)高級領導人古帕(Gopal)發佈聲明:"這是印度政府‘綠色狩獵戰爭’的一個直接後果。"

除瞭直接軍事回擊,印共(毛)還分析當前形勢,針對印度政府的"低烈度戰爭"戰略制定出瞭全面的反制戰略。印共(毛)認為,印度政府會持續使用"低烈度戰爭"戰略,直到進入"戰略進攻階段"。到那時,"低烈度戰爭"將會演變成一場在某些方面還會延用"低烈度戰爭"戰略的傳統戰爭。印共(毛)主張用"持久人民戰爭"擊敗印度政府的"低烈度戰爭":"動員最廣大的印度受壓迫人民反抗印度統治階級,用革命政治不斷教育民眾,…我們要將組織力量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大規模地武裝民眾。"其反擊戰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反擊戰略

首先,必須對印度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和理論攻擊進行反擊,揭露議會民主在解決人民的問題和滿足人民需求方面的失敗。"我們必須解釋清楚資產階級議會民主、自由市場、凱恩斯主義理論、政府壟斷的資本主義政策、自由經濟政策,不僅未解決人民所面臨的問題,還必須對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糧食危機、水危機和環境危機負責。"印共(毛)認為,隻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才能解決人民所面臨的全部問題,在對敵人持續理論攻擊進行還擊的同時,還必須向人民展示毛主義者對人民所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案。

其次,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為瞭鞏固和拓展群眾基礎,印共(毛)主張必須廣泛吸收民眾進入黨的群眾組織、民兵、人民政權和黨組織。除瞭部落民和非部落民農民,印共(毛)還積極吸納學生、工人、雇員、小商人和中產階層加入。除瞭進行地下鬥爭外,印共(毛)還擁有龐大的外圍組織。2013年印度政府曾公佈128個疑似印共(毛)外圍組織的名單,包括激進青年團、激進學生聯盟、全印革命學生聯盟、釋放政治犯委員會等。其功能包括:募集資金、招募年輕人、進行思想宣傳、鋪設城市情報網絡、對被抓捕的黨員和毛派同情者實施營救和法律援助等。印共(毛)將公開鬥爭與地下鬥爭、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相結合,農村鬥爭與城市鬥爭相呼應,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策略性。也有跡象顯示,印共(毛)已與東北部的民族分離勢力聯合。在印共(毛)的支持下,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2012年成立瞭一支毛主義共產黨———曼尼普爾共產黨(毛主義者),印共(毛)將該黨稱為戰略同盟,並贊譽該黨的成立是印度革命和南亞革命歷史上"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事件"。2014年5月1日,"印共(馬列)納薩爾巴裡"合並入印共(毛),印共(毛)實力進一步增強。印共(毛)表示,還將進一步團結和整合印度真正的毛主義力量。

最後,印共(毛)每五年對各地區情況進行一次調查,並準確分析各地區情況變化,制定相應的鬥爭策略和戰術。

(二)軍事反擊戰略

首先,用毛主義人民戰爭理論武裝黨和人民遊擊解放軍。印共(毛)要求各地區和各層級的人民遊擊解放軍因地制宜地、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遊擊戰理論和策略,提高戰略戰術水平。

其次,壯大民兵隊伍。在遊擊戰中,民兵既可以應對敵人的突襲,也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時機襲擾敵人,在使敵人疲憊之後,印共(毛)再出動主力和次級部隊跟進。民兵的作用在於可以有效配合人民遊擊解放軍保存實力,消滅敵人,用最小的損失造成敵人最大的損失。

再次,識別並清除潛伏在黨內的叛徒,從上到下清理敵人的情報網。印共(毛)中央委員會要求各地區委員會派情報人員滲透敵人的情報網,並將其破壞。印共(毛)認為,隻有人民源源不斷地加入人民情報網中,人民的情報系統才能不斷壯大並最終擊敗敵人的情報網。

最後,發動城市運動,並將廣闊的平原地區轉變為紅色抵抗區和遊擊區。在印共(毛)看來,由於"低烈度戰爭"是印度政府對所有地區一切領域的全面進攻,因此印共(毛)必須攻破敵人的優勢地區並鞏固發展自己的優勢區域,大力發展城市運動,並不斷將廣大農村和平原地區轉變為紅色抵抗區和遊擊區。隻有在人民源源不斷的支持下,遊擊戰變成廣大人民意志的表達,人民遊擊解放軍才是不可戰勝的。

(三)對信息心理戰的反擊戰略

首先,提高黨員和人民群眾對階級鬥爭理論的理解水平和人民的階級意識,確保印共(毛)黨員、人民遊擊解放軍戰士以及人民群眾不受敵人信息心理戰的影響,有助於黨員、人民遊擊解放軍戰士理解挫折、人民戰爭的高潮和低潮,以度過艱難時刻。

其次,為瞭擊敗印度政府的信息心理戰,印共(毛)主張必須回應其假宣傳:出版刊發各種小冊子、書籍、各式書面聲明,在任何需要的時候接受訪談,在一些情況下寫公開信。盡可能在資產階級的報紙上發表文章,與之進行辯論,最大限度地利用資產階級媒體。印共(毛)已故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會的發言人阿薩德(Azad)曾經撰寫大量文章對印度政府的信息輿論戰進行回擊,其中大部分文章現已成為印共(毛)的重要文獻。例如,2010年5月28日發生瞭備受關註的"西孟加拉火車脫軌事故"。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印度主流媒體眾口一詞地攻擊印共(毛)為事件制造者,阿薩德及時發文進行有力回擊,澄清瞭真相:"有沒有人想過,毛主義者為人民的土地、生存以及解放,已經奮鬥瞭四十餘年,為瞭受壓迫人民犧牲瞭成千上萬的領導和黨員,除瞭人民的利益,毛主義者沒有任何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絕不會傷害自己的人民。"

最後,在黨內和黨的外圍組織中,從上到下建立應對信息心理戰的獨立機制。每個邦的委員會特別委派1至2名成員負責向人民解釋、宣傳和揭露敵人並對敵人散佈的謠言進行回擊。

(四)將保護領導層提升為戰略的重點

針對敵人對領導層的密集殺害,印共(毛)認為:"基於敵人的情報攻勢,保護領導層成為十分重要的任務。"印共(毛)總書記賈納帕蒂(Ganapathy)指出:"在納薩爾巴裡時期,革命退潮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央領導層被極大地削弱。安得拉邦和特倫甘納起義的失敗也歸因於此。秘魯革命遭受重創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央領導層被一網打盡。這些慘痛的教訓迫使我們將保護領導層和增強主觀力量提升至戰略的高度。保護領導層是一個重要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問題。"印共(毛)2013年中央委員會會議制定瞭保護領導人的政策:首先,要確保黨、人民遊擊解放軍和各地組織不脫離群眾;其次,各層級領導人都要配備副手;最後,要求加強黨的保密工作,封鎖領導人的消息,並制造假信息誤導敵人:"為瞭使情報信息不落入敵手,黨、軍隊和黨的各類組織要散佈各種誤導性信息,並鼓勵人民積極參與。"

此外,印共(毛)也在經濟領域給予政府反擊,堅持動員民眾大規模反對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反人民的政治和經濟政策。在人民不反對、人民支持和人民參與的情況下,破壞交通、通訊、電力、石油以及印度統治階級的戰爭供給,並將敵人的供給和所奪取的官僚資產階級以及西方跨國公司的財產分給人民。

自20世紀9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以來,印共(毛)在喪失一切外部支援並面臨印度政府的殘酷鎮壓的背景下仍然繼續發展壯大,除瞭獲得底層民眾的大力支持這個原因外,我們無法解釋這一獨特現象。從目前這場印度版"低烈度戰爭"進行的程度看來,印度政府一度有效遏制瞭印共(毛)的迅猛發展勢頭。但印共(毛)有效應對,自2012年以來逐漸渡過瞭危機。

美國的"低烈度戰爭"戰略是在深入研究第三世界國傢"遊擊戰"和"持久人民戰爭"的基礎上生成的。而印度政府剿滅印共(毛)的戰略正是美國"低烈度戰爭"的翻版。該戰略將發動信息輿論戰"贏得民心"的戰略戰術放在瞭至關重要的位置上,但是"贏得民心"戰略的一個悖論是———不代表人民利益的統治階級永遠無法贏得民心。美國的"低烈度戰爭"戰略在理論設計上非常完美,其本質是想借鑒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人民戰爭模式來對抗共產主義運動,然而也存在致命的軟肋。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政府奉行的經濟新自由主義政策使印度社會兩極分化不斷加深。印度政府至今為止沒有實行徹底的土地改革,導致印度存在廣大的城市貧民和失地農民,他們很難成為印度政府的支持者。印共(毛)賴以存在的群眾基礎將長期存在。

(註釋略)

【王靜,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首發表於《南亞研究》2014年第4期。發表時有刪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