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艘戰艦而言,彈藥庫和油料庫或許是其最為核心的部位,防護自然也應該最好。而一旦被出問題,頃刻間就可能毀掉昂貴的戰艦,上千名官兵則可能在劫難逃。曾經被譽為英國海軍象征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就遭遇瞭這樣的滅頂之災。
胡德號
戰巡在水面炮艦中,更多扮演的是巡洋艦獵殺者的角色。其特點是,與重型戰列艦噸位類似,裝備同類型火炮,保證火力的絕對優勢。但減弱防禦,把留出來的噸位搭載更多的鍋爐和輪機,並優化艦體形狀,獲得高速。在艦隊的大范圍決戰中,憑借其高速,戰巡有其獨特的作用,而一旦拖入硬碰硬的對轟就出問題瞭。
戰巡
1941 年初夏天,胡德號戰巡和友艦一起參與瞭對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獵殺。德國人為瞭扭轉劣勢,把全部火力都集中在瞭速度極高、炮火極猛但防護很差的胡艦上。第 4 次齊射時命中胡德的彈藥庫,整艘戰艦 1200 餘枚主炮炮彈被當場引爆——所有彈頭加上發射藥接近 1000 噸重。很難想象如此巨量的彈藥在頃刻間殉爆的可怕場面 . 整艘戰艦在 2 分鐘內斷成 3 截沉沒。
按照友艦的回憶," 在巨響後,許多人吃力地在煙霧中尋找胡德號,但驚訝的發現,這艘 5 萬噸的巨艦,很快在海面上找不到瞭 "。船沉得太快,以至於超過瞭所有人的想象。全艦 1500 名官兵,隻有 3 名幸運的士兵得以從災難性的殉爆中活瞭下來:這樣的運氣已經好到難以形容瞭。包括艦隊司令、艦長在內的總計 200 餘軍官,無一生還。
俾斯麥
其實,在整個二戰期間,航母、戰列艦、巡洋艦因為彈藥庫殉爆而迅速沉沒、造成重大傷亡的例子並不罕見。哪怕戰艦是被擊傷瞭,甚至難以挽救,但隻要不發生殉爆,起碼還留有比較寬裕的時間讓人逃生。哪怕設計師挖空瞭心思提高防禦能力,但也不得不承認:在浮力和尺寸的限制下,戰艦裝甲的發展已經遇到瞭瓶頸。
現代反艦導彈
而到瞭 20 世紀 50 年代,隨著大裝藥高速度的反艦導彈的普及,戰艦裝甲已經徹底難以抵禦對手的利刃。現代艦船除瞭核心部位有裝甲防護外,很多並不期望戰艦能被導彈命中後能安然無恙,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瞭主動攔截的身上。戰艦防禦設施的建立上,把更多精力放在瞭滅火、增強儲存浮力和提高抗沉性上,那種裝甲對彈藥的硬碰硬已經比較少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