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海軍始終與航空母艦無緣。但是,有一位中國人卻參與過英國航空母艦的研究設計工作,他就是中國著名造船專傢辛一心。
辛一心
辛一心是江蘇省無錫縣人,據說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後代。1912 年他出生後,擔任小學老師的父親便開始瞭對他的精心培養。
1934 年,辛一心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兩年後,他考取中英庚款第四屆公費留英生,赴英國學習造船。到達英國後,他被分配到紐卡斯爾杜倫大學王傢學院攻讀造船工程碩士學位。1938 年,辛一心順利地獲得瞭造船工程碩士學位。但他並沒有就此止步,他意識到,在杜倫大學所學的,都是民用船舶的建造技術,沒有涉及軍艦的建造,而軍艦的建造水平,在世界海軍突飛猛進發展的時代,代表瞭世界造船的最高水平。要掌握領先於世界的造船技術,必須學習建造軍艦。當時在英國,普通的大學都隻教民用船舶的建造,不教軍艦的建造,
隻有一所軍事學院專門講授軍艦的建造技術,那就是著名的英國格林威治皇傢海軍學院。
然而,要進入這所學校學習很不容易,因為按照格林威治皇傢海軍學院的規定,要拿到學位至少要學習兩年的時間。而按照中英庚款公費規定,留學期限是 3 年,此時辛一心已經學習瞭兩年,他要進入該校,還必須延長一年的留學時間。還有,普通留學生要進入軍事院校學習,還必須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專門交涉。這些難度很大的問題並沒有難倒辛一心,他找到中國駐英當局,強調瞭中國人學習軍艦建造技術的重要性,表達瞭奮鬥到底的決心。他的精神和執著感動瞭當局,中國政府很快批準並為他延長學期 10 個月,同時,駐英大使館派出海軍武官與英方交涉,解決瞭他的入學問題。這樣,1938 年暑假過後,辛一心如願以償地走進瞭格林威治皇傢海軍學院的大門。
英國格林威治皇傢海軍學院
皇傢海軍學院位於倫敦郊區的泰晤士河畔,這所歷史悠久的海軍名校,曾經吸引瞭世界各國海軍中的優秀青年來這裡深造。出身於海軍的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傢嚴復以及海軍名將薩鎮冰、劉冠雄、沈壽堃等都曾經就讀於此。辛一心十分珍惜在這裡的學習機會,他付出瞭極大的努力,也取得瞭顯著的成績。當時,他的功課非常繁重,除瞭造艦課程之外,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數學和力學上。他的勤奮和聰明引起瞭校方的關註,校方特意允許他參加航空母艦甲板煙漫的研究工作,作為中國人這還是第一次。不久,他又完成瞭一艘 16000 噸的重巡洋艦的設計工作,為此,他專門到臺文港海軍船塢實習。他的突出表現,得到瞭英國造船界的認可,英國造船工程師學會吸收他為副會員。在 1939 — 1940 年的英國造船工程師學會的年刊中,還可找到他的名字。海軍學院有名的力學教授海格博士,在 1940 年東北海岸工程和造船工程師學會所發表的論文中,曾兩次引用和提到瞭他的名字和研究成果。
1940 年,辛一心即將完成學業,此時,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瞭最艱苦的時期,有人勸他說:" 中國正在與日本進行戰爭,沿海都已經淪陷瞭,學造船的人已經沒有用武之地瞭,還是留在英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吧,前途將是無可限量的。" 辛一心堅定地回答說:" 越是民族危亡的時刻,越需要我們這樣的人才,我要為抗戰盡自己的一份力量!"1940 年暑期後,他毅然踏上瞭歸國的航程。
後來,辛一心先後進入國立西北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任教,還兼任輪船招商局的總工程師,為中國培養瞭一大批造船人才。建國後,他領導設計建造瞭沿海小港客貨船 " 民主十號 ",這是我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較大海船。在此基礎上,他提出瞭建造萬噸巨輪的設想。
1957 年,辛一心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