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副總裁傑夫 · 巴比恩 3 月 5 日表示,該公司正努力解決 F-35 五代戰鬥機(即我國的 " 四代 ")存在的質量缺陷問題,據稱,約一半的質量缺陷與該機的隱身系統有關。該發言被認為是對上周美國政府 F-35 戰機 " 聯合項目辦公室 " 主管馬特 · 溫特海軍中將的指責的回應。馬特 · 溫特海軍中將當時表示,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在解決質量缺陷問題方面速度緩慢,而 F-35 出現的問題包括:鉆孔過大, 部分零件安裝不穩固等。巴比恩則直言,解決上述問題,尤其是隱身方面的問題,對於該公司來說仍是個挑戰。
美國 F-35 戰機生產線。
F-35 戰機目前出現的隱身系統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為瞭減少 F-35 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征,該機機身的所有蒙皮必須精確定位。因為每塊面板都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產流程:先是制造,然後是安裝,最後還要與其他面板結合。在這個流程中,即使是很小的偏差也會導致總體無法滿足要求,即使是再有經驗的工人也無法保證不出現問題。
第二,巴比恩承認,有時候工人會無意間刮花 F-35 戰機的隱身塗層,於是就不得不重新塗裝。此外,該公司對 F-35 的塗裝工作仍有一部分由人力完成,並不能完全用機器人操作。因此,某些時候會出現噴塗過度的問題,然後工人就必須刮掉塗層,重新噴塗。
第一架海軍型 F-35C 隱身艦載機於 2010 年 6 月 6 日試飛。
可以看出,目前影響 F-35 戰機隱身能力的問題,全部出在生產工藝環節。不能用 " 機器代人 " 完成最主要的高精度工序,是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那麼作為世界上第二個裝備四代隱身戰機的國傢,我國軍工在研制生產殲 -20 戰機時有沒有遇到類似問題?或者說有沒有解決過類似難題?
對此,殲 -20 隱身戰機總設計師楊偉、中國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志等權威專傢透露過這方面的信息。楊偉總師表示,中國戰機設計已經從以前的 " 必然王國 "(別人幹啥我跟著幹啥),進入現在的 " 自由王國 "(對不起,我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殲 -20 戰機的隱身系統並不同於 F-22、F-35 等 " 前輩 " 隱身戰機。
通過將等離子技術、智能蒙皮技術等全新隱身技術實現有機融合,殲 -20 戰機的隱身塗層和蒙皮遠遠沒有 F-35 那麼 " 嬌貴 "。一個明顯的證據是,殲 -20 戰機並不需要配置美國隱身戰機必備的恒溫恒濕專用機庫,隻需建造比三代機標準高一些的機庫即可。
F-22 戰機的 " 豪華 " 機庫。
殲 -20 戰機停在機庫裡。
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志則進一步表示:殲 -20 具有 " 搜索、發現、跟蹤與攻擊(隱身飛機)的手段與方法 "。也就是說,我國軍工不但解決瞭殲 -20 戰機自身的隱身問題,更發展瞭殲 -20 戰機的 " 反隱身目標 " 能力。第一種能力顯然拓展瞭殲 -20 戰機的部署范圍,成本和要求都更低的機庫,顯然能更方便、更快速地建造,對機場所處的地理環境也沒有更高要求。
第二種能力則在實際應用中顯得至關重要。公開資料顯示,殲 -20 戰機的 " 反隱身 " 能力主要源自以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傳感器系統。這種國產先進機載雷達的探測精度與探測距離被指達到瞭新的高度。有科普文章做瞭一個有趣的解釋,稱殲 -20 戰機機載雷達的功率,足以在 1800 米距離上烤熟一頭小牛。當然,這是一種比較誇張的說法,其目的隻是為瞭說明殲 -20 雷達的發射功率有多麼強。
殲 -20 隱身戰機制造工藝精良。
不過,盡管殲 -20 戰機擁有便於部署、反隱身能力突出等後發優勢,卻必須加快解決發動機較為落後,尚無法實現高速度的超音速巡航,以及高機動性不足等關鍵問題。要達到真正的四代隱身戰機完全狀態,我國軍工還需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