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我當兵有什麼好處,我當兵不是為瞭錢!
作者丨鄭志奮
1.
最近,朋友圈裡刷滿瞭《滿 18 的少年,國傢喊你來兵役登記啦》。
突然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也到瞭應征的年齡瞭。
於是便上網登記瞭,並捎帶參加瞭 2018 應征的網上報名。
因為自己比較喜歡練體能,印象裡陸軍和武警體能強度比較大,所以參軍意向就填瞭 " 陸軍,武警 "。
在和曾經的同學討論到此時的時候,很多人感覺很驚訝:" 你準備當兵啊?!"" 聽說當兵工資不高啊。"" 然後當兵出來後有什麼好處啊?"(此處省略一大堆問題)
當某同學問我:" 你參軍意向報瞭哪兩個軍種?"
" 陸軍和武警。"
同學表示很不解:" 為什麼不去海軍?普通海軍工資都比陸軍多!"
萬般無奈,也隻能回答:" 我又不是為瞭錢當兵 "。
像這樣的問答,在我的生活裡其實並不罕見。
每當和同學一起外出,總會有很多類似的問題:
" 當兵完能拿多少錢?"
"XX 吧 "
" 這麼少,那當兵幹嘛?"
" 才這麼點,那還不如趕緊大學畢業早點出來工作瞭。"
" 別當兵瞭,整得自己時間那麼不值錢。"
而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樣的:
" 我又不是為瞭錢當兵 "。
2.
想起瞭去年 7 月 30 號,跟傢裡人和一大堆親戚朋友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建軍 90 周年大閱兵時的小插曲。
當一個個車載方隊緩緩打著敬禮經過檢閱場時,戰士們一個個被日光曬得黝黑的臉顯得發亮。
心裡隻有一個感慨:" 壯觀!明年我也能像他們一樣瞭!"
但這時一個親戚不由得發出瞭感慨:" 現在的解放軍戰士其實真的蠻幸苦的,看一個個曬得這麼黑。"
另一個親戚接上瞭話:" 是啊,看新聞感覺他們訓練都很苦,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孩子去當兵受那份罪啊。"
" 就是,現在去當兵的估計大多都是傢庭比較困難,為瞭能拿補貼才去當兵,傢中經濟稍微強的誰去當兵,那不是自找罪受嘛。"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卻也無言以對。
當兵都是為瞭錢?
真的是這樣嗎?
去年的一條新聞,一位記者問一位駐守邊防的戰士:" 你這麼辛苦,一個月有多少工資?"
小戰士默默回瞭一句:" 祖國的領土一寸值多少錢?"
感覺可笑。
感覺氣憤。
便又 " 大逆不道 " 地回瞭一句:
" 我又不是為瞭錢當兵。"
3.
1924 年,孫中山先生創建瞭揚名天下的黃埔軍校。
創建初期,孫先生為黃埔軍校寫瞭這樣一副對聯:
升官發財請走別路 ,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
也就是在這樣的黃埔精神之下,一屆屆黃埔學子跟隨孫先生投身於革命之中。
但在孫先生故去後,原本一腔報國志的國民黨內部,卻開始變得腐敗混亂,資歷可以由錢財搭建,鼓舞士氣也要靠分發 " 賞錢 "。慢慢的,黃埔精神也不復存在瞭。
這或許就是本強盛一時的國民黨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吧。
而新時代的我們,難道還要像舊時期時的反動派一般,為瞭 " 大洋 " 才願當兵、拿著 " 賞錢 " 才心甘情願去保傢衛國嗎?
若是這樣,民族的未來會走向何處。
還好我們不是。
多少青年,放棄瞭前途光明的未來,不計回報,隻為使命。
想起瞭《青春集結號》裡高玉峰的一句經典臺詞:
" 我已經被清華錄取瞭,放棄掉來軍校。"
攜筆從戎,或有過動搖,或有過沮喪,卻從也不曾退縮。
4.
或許我們是別人眼裡的 " 傻子 ",
但有些事情比錢財和生命更重要。
不說自己多麼有傢國情懷,
但至少在老瞭之後,
回望今生,
可以無愧於自己的祖國和自己的青春。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隻為瞭在若幹年後脫下軍裝時
還能說一句:
" 我又不是為瞭錢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