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魔改界巔峰!中國曾發展過殲 7 魔改的艦載機

10-27

眾所周知,中國第一種航母艦載戰鬥機是在 " 遼寧 " 號航母上起降的殲 -15" 飛鯊 " 戰鬥機,而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曾經在上世紀 80 年代對建造國產航母進行過認真的論證工作,同時向當時的國內飛機廠招標提出艦載戰鬥機設計方案。其中沈飛、成飛均在已有的殲 -8II 和殲 -7 戰鬥機基礎上提出瞭相應的艦載戰鬥機方案。

圖片:成飛曾經在殲 -7II 戰鬥機基礎上,結合殲 -7C 戰鬥機技術設計瞭殲 -7 艦載戰鬥 / 攻擊機方案。

而與大尺寸的殲 -8II 相比,對於當時希望上馬的 4 萬噸左右中型航母來說,還是小尺寸的殲 -7 更加適合,能夠保證一定的載機數量。

為此,成飛在參加瞭多次艦載機研討會後,形成瞭自己的殲 -7 艦載戰鬥 / 攻擊機設計方案。

圖片:中美巴合作的超 -7 戰鬥機項目也為殲 -7 艦載機提供瞭有力幫助。

當時,為瞭保證在航母艦載機裝備規模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發揮戰機作用,因此海軍初步提出瞭艦載機殲 / 攻合一的使用要求。這和美國海軍研制 F/A-18" 大黃蜂 " 戰鬥攻擊機時的思路不謀而合。

成飛在國產殲 -7II 型戰鬥機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借用殲 -7C 外貿戰鬥機的成果,開始瞭艦載戰鬥機的設計。

圖片:海軍艦載機設計中提出瞭與 F/A-18 一樣的 " 殲 / 攻合一 " 要求,這是多用途的一種體現。

這裡要強調的是,此時的殲 -7C 並非是後來戰鬥機編號統一後的殲 -7C。在我軍戰鬥機編號統一使用字母標示後,早期的殲 -7III 全天候戰鬥機(截擊機)被改稱殲 -7C,改進型殲 -7IV 被改稱殲 -7D。

圖片:殲 -7III 戰鬥機在空軍新命名規范中被稱為殲 -7C,但這裡的殲 -7C 卻和它沒有半毛錢關系。

而在上世紀 80 年代,後綴帶英語字母的往往是外貿機型。而這個殲 -7C 就是成飛自主研制的一種新型外貿機型。在此基礎上,中、美、巴三方開始瞭 " 佩刀 -II" 項目的合作,促成瞭當時在國際市場上有著更響亮名稱的 " 超七 "(Super 7)戰鬥機。

而在超 -7 戰鬥機研制的同時,成飛再將西方技術反哺殲 -7C 項目,即使後來美方停止瞭 " 佩刀 -II" 項目後,成飛仍然能夠將殲 -7C 與超 -7 項目合二為一,最終和巴基斯坦一起,打造出瞭我們現在所說的 FC-1/JF-17" 梟龍 " 戰鬥機。

圖片:美國格魯門公司當年的材料,註意觀察殲 -7M、佩刀 II 和超 -7 三個方案的差別。

所以,當時的殲 -7C 戰鬥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使用國產航電雷達設備的超 -7,而超 -7 是一種使用美國雷達航電設備的殲 -7C。

圖片:超 -7 的目標是設計一種與 F-20" 虎鯊 " 類似的低成本多用途輕型戰鬥機。

回到艦載機的研制上。

由於是我軍自用型飛機,所以成飛是在殲 -7II 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設計的。

圖片:殲 -7 艦載機是在殲 -7II 戰鬥機基礎上研制的。

首先是改變瞭機翼平面形狀,加大瞭機翼面積,采用瞭高增升裝置,提高飛機在低空的機動性,滿足艦載機起降速度要求。同時重新設計機體,改善海上環境適應能力,提高飛機使用維護性能,延長海上使用壽命。

圖片:增加機翼面積提高起降性。

第二是重新設計瞭起落裝置,包括起落架、彈射掛點、著陸尾鉤等,滿足艦載機起降要求。

這裡要註意的是,由於當時海軍希望建造的是彈射型航母,在 80 年代中西方蜜月的時候,拿到美制、英制航母彈射器(如墨爾本號上的英制米切爾佈朗 BS5 型蒸汽彈射器)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當時的艦載戰鬥機設計都是按照彈射型航母標準來設計的。畢竟在殲 -7 艦載機研制的年代,滑躍起飛的航母隻有英國的輕型航母,而蘇聯的 " 第比利斯 " 號航母(即現在的 " 庫茲涅佐夫 " 號航母)還在鐵幕後被重重保護起來進行建造呢!

圖片:殲 -7 艦載機增加瞭彈射掛點,這是一種相對老式的彈射方式,與現代的彈射起落架不同。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著陸尾鉤,由於當年和中國一起搞超 -7 戰鬥機的是美國海軍艦載機禦用設計公司格魯門公司,F-14" 雄貓 " 戰鬥機就出自該公司之手,所以在超 -7 戰鬥機設計中就根據美軍使用習慣在機身下方加裝瞭著陸尾鉤。

圖片:美軍戰機不光是艦載機,像 F-15、F-16 等空軍飛機其實都有攔阻鉤。

第三是重新設計瞭兩側進氣道。這就是充分借鑒瞭殲 -7C 戰鬥機的研制成果,為安裝機頭多功能雷達等騰出空間。

圖片:與超 -7 戰鬥機一樣,殲 -7 艦載機也采用兩側進氣,為安裝雷達留出機頭位置。

第四是提高瞭武器的掛載能力,從殲 -7II 的 4 個翼下掛架增加到 6 個,並能夠攜帶 PL-7、PL-8 空空導彈和鷹擊 -8 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同時將殲 -7II 的兩門單管機炮,換成瞭一門 "23-3" 型雙管機炮。同時,改裝平視顯示器,加裝慣導和電子對抗裝置等,滿足瞭海軍提出的 " 殲 / 攻合一 " 要求。

圖片:殲 -7 艦載型預定搭載的 PL-7 空空導彈。

圖片:殲 -7 艦載型預定搭載的 PL-8 空空導彈。

圖片:攜帶空對艦導彈的 " 梟龍 ",說明當年研制殲 -7 艦載型時提出掛載反艦導彈的方案是可行的。

第五是換裝大推力的 WP-13B 或 WP-14 發動機,並增大瞭機內燃油,改進燃油系統以擴大作戰半徑。按照殲 -7C 的設計,其加裝脊背油箱後,機內燃油由殲 -7M 的 2385 升提高瞭到 3000 升,有效提升飛機作戰半徑,而不是像蘇聯那樣設計制造雅克 -38 垂直起降戰鬥機這種作戰半徑僅 200(空對空作戰)-500(高空偵察任務)公裡的短腿貨。

圖片:預定安裝在殲 -7 艦載機上的 WP-14" 昆侖 " 發動機。

當然,最終殲 -7 艦載機的設計隻停留在瞭紙面,由於國產航母遲遲不能立項,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殲 -7 改裝艦載機的設計已經不再吸引人瞭。

而殲 -7 艦載機的設計故事,最終成為龐大的殲 -7 傢族研制歷史中的一段小小插曲,我們現在在 " 梟龍 " 戰鬥機身上還能夠隱隱看到當年殲 -7 艦載機設計方案的影子!

圖片:除瞭艦載能力外," 梟龍 " 實現瞭當年殲 -7 艦載型提出的殲 / 攻合一設想,具有打擊敵水面艦艇能力。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