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10-17

曾經有這麼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在千裡戈壁灘上用青春熱血,承擔著民族的希望!今天,我們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你是否會想起這麼一群人?想起那代人為瞭我們的大國夢的堅強與奮鬥!

你,願意永遠隱姓埋名嗎?

1986 年夏天,病重期間,鄧稼先堅持要去天安門廣場看一看。面對高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鄧稼先心潮澎湃。他問身邊的人:“再過幾十年,還有人記得我們嗎?”

此時,距離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已經過去瞭 22 年,而鄧稼先的生命也已走到盡頭。

我願隱姓埋名,以身許國

有人問我,你覺得一個國傢什麼時候才能被稱為一個真正的大國 ?

在我看來,有兩條標準:沒有誰敢隨便欺負這個國傢,這個國傢也不會隨便欺負誰,盡管他有這種能力。

有這樣一個牛人,在某種程度上說,中國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他的貢獻功不可沒。

1948 年,24 歲的他赴美國普渡大學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1950 年他畢業的時候,人們還稱他是“娃娃博士”。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娃娃博士”,當導師用優厚的條件挽留他的時候,他卻毅然地在拿到學位之後的第 9 天,就回到自己的祖國 —— 中國。

他回來研究什麼呢,有人說,他研究的是一個“大炮仗”,這個炮仗就叫原子彈。

1949 年 10 月,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瞭新中國。但在隨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瞭慘重人員傷亡的巨大代價。因為雙方的武器裝備,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打個比方,就像用一個小雞蛋去碰一塊大石頭。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兩個當時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大搞軍備競賽,尤其是有超強殺傷力的核武器,而且動輒就拿來威脅其他國傢。

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還沒有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更不用說“高大上”的原子能工業。核訛詐如同一片陰雲,籠罩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頭上。

1950 年,鄧稼先回國,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53 年,他與許鹿希結婚,他的嶽父是五四運動中重要的學生領袖,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先生。之後,他的女兒和兒子相繼出生。1956 年,鄧稼先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回國後的 8 年,平靜、充實而幸福。年輕有為的海歸學者,和太太、兩個孩子平靜地生活在北京。然而,在他 34 歲時的一次秘密的談話,改變瞭鄧稼先的人生軌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中國的命運。

從此,鄧稼先從單位中消失瞭,從傢中消失瞭,從每一個熟悉他的人的視野裡消失瞭。學術刊物上,再也沒有他發表的文章,也沒有任何一封給他的信,知道該寄到那個地址。

鄧稼先去哪瞭 ?

首先,他當起瞭一位老師。

當時的中國,核技術人才非常匱乏,原子彈理論研究團隊,隻有 28 位平均年齡僅 23 歲的新畢業大學生。當時沒有相關中文資料,鄧稼先就帶著學生們,一本外文書一本外文書地翻譯。經常是一人念多人譯,然後傳抄印刷,大傢一塊學習。就這樣,硬是把這樣的一個年輕的團隊,培養成一個特別能戰鬥的隊伍。

他不光是位好老師,還是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一線指揮員。

他多次深入核武器試驗現場,收集第一手的資料。在那個時期,中國一共進行的 45 次核試驗當中,鄧稼先參加過的有 32 次,其中有 15 次都由他現場親自指揮坐鎮。

不過,這其實也是被逼出來的。

一開始,研究團隊裡還有一些蘇聯專傢來共同討論。但 1959 年,蘇聯突然釜底抽薪,撤走瞭全部專傢,單方面撕毀瞭《國防新技術協定》。更坑人的是,之前留下為數不多的一個關鍵的設計參數,竟然還是錯誤的。

那個時代和現在不同,沒有超級計算機。這一切,都是用算盤、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甚至僅有的紙和筆計算出來的。

一個關鍵數據算一遍,要有上萬個網點,每個網點要解開五六個方程。演算紙紮成一捆一捆,在屋中堆瞭幾十個麻袋。

後來的故事,大傢可能在歷史課本中都讀到瞭。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3 年之後,1967 年 6 月,中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當然,這兩個“大炮仗”放得這麼成功,不僅僅是鄧稼先一個人的功勞。核彈研制,從理論到方案,從圖紙到彈頭,從規劃到實施,不僅僅是科學計算的問題,而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背後支撐著這個工程的,還有一個龐大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

羅佈泊的一聲巨響,讓中國成為瞭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傢。

可是,鄧稼先的名字,依然沒有出現在任何媒體上。1971 年,鄧稼先的摯友、當時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傢的楊振寧,在回國訪問時問鄧稼先,這些年,你都去瞭哪、做瞭什麼 ? 我怎麼看不到你發的文章 ? 我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美國人幫助研制的,這是真的嗎?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發小,他們從小一塊上學,又一起到美國留學。本來是無話不談的,但是,想到這是國傢的機密,鄧稼先到瞭嘴邊的話,還是咽瞭回去。他隻是淡淡地說,我以後告訴你。

後來,在征得周恩來總理的同意以後,鄧稼先連夜給楊振寧寫信。信上說: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制的。

1985 年,因為在工作中受到瞭致命劑量的核輻射,鄧稼先已經是一個直腸癌晚期的病人。楊振寧去醫院看望他,他們談到瞭國傢為“兩彈”研發的有功人員頒發獎金的事情。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說,獎金人民幣 10 元。楊振寧大吃一驚,不是開玩笑吧 ! 這時候鄧稼先說話瞭,不是 10 元,是 20 元,原子彈 10 元、氫彈 10 元。

在鄧稼先臨終前,他用盡最後一絲氣力,和他的同事於敏,也是氫彈的理論設計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一起起草瞭一份關於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上面說,發達國傢的核技術,已經完全可以依靠實驗室模擬來進行,為瞭保證壟斷地位,勢必會限制其他國傢進行核試驗,中國必須加快趕超。

按照這樣一份建議,中國趕在 1996 年 9 月 10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前,抓緊進行瞭核武器實驗室模擬的關鍵研究工作。此後,中國的核大國地位才得以繼續保持。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瞭一輛專車,他隻是在傢人攙扶下坐進去轉瞭一小圈,表示自己已經享受瞭國傢所給的待遇。

有人說,那個年代太遙遠瞭,太難以想象瞭。甚至還有人說,鄧稼先把自己的一切,他的青春、他的夢想、他的生命都獻給瞭核事業,就得瞭 20 塊獎金,他傻不傻。

在我們的周圍,在今天這個時代,這樣的“傻子”竟然還有不少。甚至,就有許多人去到和當年鄧稼先的工作環境同樣艱苦的地方,有的人再也沒有回來過。

不是所有夢想都在城市匯聚,不是所有價值都和金錢有關。有一種夢想叫年輕,總有一片大漠,在你的心中,就像鮮花盛開的草原。

老鄧是一個傳奇,他就是一面旗幟。

這面旗幟,鐫刻著一句話語:我願以身許國,隱姓埋名。

這面旗幟,映射出一個信念。用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共青團中央)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選擇祖國的人。

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忠誠並奉獻於祖國的人 !

軍報記者微信發佈

來源:綜合共青團中央;

文案:張曉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共青團中央

瞭解更多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