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 " 厲害瞭我的國 " 成為億萬中國人的自信慨嘆時,我們不能忘記是誰喊出瞭 " 向我開炮 ",又是誰在被敵人炮彈削低瞭兩米的山頭上,如同 " 從地底下鉆出來 " 一般 …… 歷史走到今天,我們早已告別瞭缺彈少炮的日子。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不能沒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但更不能缺少鋼鐵一般的信仰、鋼鐵一般的意志和鋼鐵一般的團結。請關註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告訴我,是什麼比鋼鐵還堅硬
■范江懷
這是一張令人沉思的照片。
它的小名叫 " 手雷 ",大名叫 " 反坦克手榴彈 " ——很多人也許想不到,照片裡志願軍戰士易才學手握的這件武器,在上甘嶺戰役一線官兵心目中,是件 " 寶貝疙瘩 ",並非每名志願軍官兵都能擁有。
為什麼?
因為當時除瞭槍和手榴彈外,志願軍官兵擁有的殺傷力最強的武器就是數量有限的手雷和爆破筒——平時大傢不隨便使用,隻有去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或坦克時,才舍得拿出來。
當然,也有 " 破例 " 的時候。當戰鬥進行到最激烈最關鍵的時刻,常有志願軍官兵握著手雷沖進敵群,與敵同歸於盡。
武器裝備如此簡陋的志願軍,面對的卻是以美軍為首的武裝到牙齒的 " 聯合國軍 "。他們天上有飛機、地面有坦克大炮不說,每名參戰士兵還頭頂鋼盔、身穿防彈背心。
他們不僅 " 財大 ",而且 " 氣粗 "。指揮上甘嶺戰役的是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員范弗裡特中將。這個 " 美國最偉大的將軍 "(杜魯門語)以從不吝嗇彈藥著稱,在朝鮮戰場創造瞭 " 范弗裡特彈藥量 " 這一特有名詞。
面對僅有 3.7 平方公裡的上甘嶺,范弗裡特很迷戀他的彈藥量:沒有什麼陣地是十萬發炮彈解決不瞭的,如果十萬發不行,那就再來十萬發!
當美軍用 300 多門重炮將 190 萬發炮彈,連同 5000 多枚航空炸彈傾瀉在上甘嶺後,上甘嶺的山頭被炮彈整整削低兩米;在一截不到一米長的焦黑樹幹上,密密麻麻嵌著幾百個彈頭和彈片;隨意抓一把沙土,就能抓出數十個彈片 ……
如果說這樣的瘋狂令人觸目驚心,那麼,還有一種英勇讓自認為強大的美軍心驚膽戰—— " 炮擊過後,中國軍人像從地底下鉆出來似地,拼命抵抗。"
是的,驕橫的范弗裡特很沮喪,在平均每平方米傾瀉瞭 500 多發炮彈,再搭上 2 萬多名官兵的傷亡後,上甘嶺竟然還在志願軍手中!
從此,上甘嶺成為美軍的 " 傷心嶺 "。
如今,許多人難以想象,志願軍真的是靠步槍、機槍和手榴彈,以及數量有限的手雷和爆破筒,擊潰 " 聯合國軍 " 的嗎?
回答這個疑問前,我們不得不先提到黃繼光,這個用胸膛去堵敵人槍眼的四川小夥子。
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問:他就沒有爆破筒和手雷嗎?
不是沒有,而是當有限的武器用盡後,他如何選擇?
當時,黃繼光用攜帶的爆破筒,已經炸啞瞭敵人的地堡,兩個機槍眼也被他打掉一個。當另外一個機槍眼再次吐出火舌時,多處負傷、赤手空拳的他用自己的身軀撲瞭上去。這一撲,讓部隊贏得戰機,打開勝利的通道——當有限的武器用盡後,他選擇讓自己成為最後的武器。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中有這樣一段話: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什麼叫 " 普遍現象 "?據不完全統計,在 43 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先後有 40 多名官兵拉響手雷、爆破筒與敵人同歸於盡。這意味著,如此壯烈的犧牲,每天都在發生。照片中易才學的排長孫占元,就是其中之一——
1952 年 10 月 14 日,敵軍約 6 個營的兵力攻占瞭志願軍防守的 597.9 和 537.7 高地。孫占元率領突擊排對 597.9 高地 2 號陣地實施反擊,接近 2 號陣地時,他的雙腿被炮彈炸斷。他沒有接受戰友的勸說撤離陣地,而是堅持來回爬行著指揮,用機槍掩護易才學爆破摧毀瞭敵人 3 個火力點。突擊排攻上 2 號陣地、繼續向縱深挺進時,敵人突然從陣地側後反撲過來。他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繳獲的兩挺機槍輪番射擊,接連打退敵人兩次沖擊,斃傷敵 80 餘人。敵人再次發起攻擊,在戰友相繼傷亡、彈藥告罄的情況下,他忍著劇痛艱難爬行,堅持繼續戰鬥。當敵軍擁上陣地時,他拉響最後一顆手雷與敵同歸於盡。
我們從不認為武器裝備不重要,但武器裝備到底重要到什麼程度,毛澤東早就論述得很透徹:"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拿破侖也曾說過:" 世界上有兩種偉大的力量,即利劍和精神。從長遠看,精神總能征服利劍。"
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以在二戰中都顯落後的武器裝備,戰勝瞭裝備精良的美軍,恰恰證明瞭戰場上的一個不二法則:鋼多氣少終究笑不到最後。
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在板門店舉行。
停戰協定簽訂後," 聯合國軍 " 總司令克拉克哀嘆:我獲得瞭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
以勝利的姿態站在這個強大的對手面前,許多中國人忘不掉自近代以來曾遭受的那些恥辱:1894 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艦隊,結果卻全軍覆沒;1900 年,近 20 萬清軍之眾,無力將 17000 多名八國聯軍趕出中國;1931 年,16 萬國民黨軍隊,被 3 萬多名日本關東軍逐出東北 ……
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立足立威之戰。志願軍用比鋼鐵還堅硬的信仰、意志和精神,擊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 " 聯合國軍 ",向世界發出振聾發聵的宣告:靠幾桿洋槍幾門洋炮就可以奴役中華民族的歷史徹底結束瞭!
時移世易。今天,當 " 厲害瞭我的國 " 成為億萬中國人的自信慨嘆時,我們不能忘記是誰喊出瞭 " 向我開炮 ",又是誰在被敵人炮彈削低瞭兩米的山頭上,如同 " 從地底下鉆出來 " 一般,讓所謂的 " 范弗裡特彈藥量 " 成為一個笑話 ……
歷史走到今天,我軍的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我們早已告別瞭缺彈少炮的日子。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不能沒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但更不能缺少鋼鐵一般的信仰、鋼鐵一般的意志和鋼鐵一般的團結。
在這個意義上,今天,我們每名中國軍人心裡都應守著一座壓不垮、炸不爛的 " 上甘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