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 11 月 22 日,美國第 35 任總統約翰 • 菲茨傑拉德 • 肯尼迪正在達拉斯,當地時間 12 時 30 分,他乘坐的敞篷轎車駛過達拉斯市中心的埃爾姆大街,幾聲槍響後,肯尼迪倒下。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肯尼迪遇刺事件。
皮爾斯 • 奧爾曼目睹瞭肯尼迪遇刺的整個過程。事發幾分鐘後,他還與行兇後正要離開現場的刺客——李 • 哈維 • 奧斯瓦爾德打瞭照面並短暫交談。
2013 年肯尼迪遇刺 50 周年時,新華社記者在達拉斯聯系到當時年近八旬的奧爾曼,聽他講述那個著名的歷史瞬間。 " 每次來到這裡,感覺又回到 1963 年那一天。50 年過去,但我沒有忘記,一切仿佛昨日,就在眼前。"
【" 她在撿頭蓋骨 "】
" 那時我在一個電臺當項目經理,負責節目運營,我自己也做報道。肯尼迪遇刺前一天晚上,我記得我還在電視裡看瞭關於他的新聞。我當時非常崇拜他。我認為他很迷人,是個有才華的政治傢," 奧爾曼打開瞭話匣子。
" 第二天中午大概 12 時 20 分,我決定從辦公室步行到教科書倉庫大樓來看總統車隊。辦公室距離這裡 4 個街區。我還記得,我們電臺一個銷售問我去哪兒,我告訴他後,他說他也去。於是我們倆結伴出發。"
" 過瞭兩個街區後,我註意瞭一下周圍樓頂,看瞭看敞開的窗戶,沒有發現任何安保人員。我回頭跟同事開玩笑說:‘要是有人刺殺總統,這裡可是個好地方’。"
奧爾曼說到這裡,記者有點懷疑,問他當時確實說瞭這句話,還是事後想的。
老人有些生氣地說道:" 我當時確實說瞭。我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但是我肯定我說瞭這句話。"
奧爾曼步行到迪利廣場後,站在埃爾姆大街的入口處、面對教科書倉庫大樓的一側。他回憶說,當天達拉斯幾十萬人走上街頭,想一睹總統和 " 第一夫人 " 傑奎琳的芳容,僅在迪利廣場就有至少幾千人。
" 等瞭幾分鐘後,車隊來瞭。我離總統專車最近時大概 6 米。傑奎琳坐在車左側,我看她看得更清楚。我看到傑奎琳臉上的笑容,還有她輕輕地揮手。當時我特激動,我還沖他們喊‘歡迎來到達拉斯,總統先生’。"
" 沒過幾秒鐘,槍聲響起。我永遠忘不瞭這聲槍響。第一聲槍響不太像是槍聲,聲音很大。我當時並沒有把它與槍聲聯系起來。我潛意識認為,不可能是槍聲。聽響聲,我以為是爆竹聲或是逆火聲。我抬頭朝教科書大樓望去,發現五層開著的一扇窗戶裡,有人正在抬頭往六層望。我目光移開的時候,第二槍響瞭,緊接著又一聲。"
奧爾曼回憶說,第一聲槍響和第二聲大概間隔兩三秒鐘,第二和第三聲緊挨著。第一聲槍響後,人群反應跟他差不多,有點錯愕,有些莫名其妙。但是第二聲第三聲槍響後,人群開始陷入混亂,人們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往遠處跑,有人哭,有人喊,有人叫,現場亂成一鍋粥。
在人群開始騷動前那一兩秒鐘,奧爾曼看到," 第二聲槍響,肯尼迪反應並不劇烈,他向左晃瞭一下。但是第三聲槍響,他應聲倒下。傑奎琳尖叫著站起來踩在座位上,往車後蓋上夠著什麼東西。事後我們得知,她正在撿肯尼迪被打掉的一塊頭蓋骨。"
" 第三聲槍響後,總統乘坐的車短暫停瞭一下,我看到前座的一位特工起身轉過來,朝教科書倉庫大樓的高層看。很快車就開走瞭,消失在視線中。"
奧爾曼說,整個事件前後也就七八秒鐘," 太意外,太突然,太慘烈,太駭人。" 他試著用語言表達那種感受:" 那瞬間感覺理智和感情是疏離的。理智告訴我,有人開槍射殺總統。但是感情上,我無法接受,感覺這不是真的。另一個我似乎從身體剝離出來,在觀看一場戲劇性十足的 3D 電影。"
【" 他瘦瘦矮矮 "】
經過短暫的大腦空白,奧爾曼的記者職業本能開始驅動他。" 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得找到電話,給電臺報信。而離我最近的電話就在教科書倉庫大樓裡。"
奧爾曼迅速跑到大街另一側。" 我看到一對年輕的夫婦帶著一對小男孩趴在地上。我問他們:‘你們還好嗎?’夫婦中的丈夫答非所問地說:‘他們射中總統瞭!他們打爆瞭他的頭!’由於他們離總統比我要近,所以我知道這個回答意味著什麼。"
" 在大樓門口,一名年輕男子走出來。我向他表明身份,問他電話在哪,他扭瞭扭頭,說‘那邊’。接著我就找到大廳裡的電話,一開始死活撥不通,十幾分鐘後才接通。這期間我的腦子很亂,我不知道我該說什麼。如果說‘總統遭到槍擊’,可是這事關一國之首,而我並不確定他被槍擊中,他的情況如何。雖然我聽到那個丈夫的話,但是我不認識他,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實話,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誇大其詞、反應過激。我不能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 我腦子裡另一根弦又繃緊瞭 …… 那時候我們冷戰思維濃鬱。萬一這是個陰謀,如果我對電話裡說‘總統遭到槍擊’,有人監聽,他們聽到後就會說‘行動計劃第一步達成,接下來第二步’ …… 這時電話接進來瞭,我完全不記得當時說瞭什麼。事後聽錄音時,我說瞭聽到幾聲槍響,其他目擊者說的話,但我並未證實總統遭到槍擊。"
" 我大概 12 時 22 分或者 23 分來到教科書倉庫大樓,一直待到下午 1 時左右。這時警察封鎖瞭大樓,一名情報官員走上前,讓我掛斷電話離開。我跑著回到辦公室,問的第一句話就是‘總統死瞭嗎?’得到肯定回答後,我做瞭一段簡短的廣播新聞,進入機房,三天三夜沒出來。"
奧爾曼講完這一長串,喘瞭口氣,放空幾十秒鐘。這時候沒人講話,窗外不時傳來汽車剎車的聲音,空氣很安靜。
" 三個星期以後," 他突然接著說:" 我接到特勤局的電話,他們想瞭解出事那天我在哪、做瞭什麼、見瞭誰等等。他們後來找上門來,我給他們從頭到尾講瞭一遍。一個特工要我重新描述在教科書倉庫大樓門口遇到那個人。我又說瞭一遍。"
" 這時他問我:‘你知道奧斯瓦爾德(刺客)的證詞嗎?’我說不知道。他說:‘嫌疑人說他離開大樓時碰到一名自稱記者的男子問他電話在哪裡。根據我們的判斷,你就是奧斯瓦爾德所說的那名記者,奧斯瓦爾德就是你在門口碰到的男子’。"
奧爾曼的眼睛裡有一絲激動。" 他們繼續問我:‘你能提供關於他更多的細節嗎?’我想瞭想,說不能。就這樣重復瞭好幾次,直到他們起身離開。"
沉默。奧爾曼喉頭使勁動瞭一下。" 好久沒有這麼詳細地講這段往事瞭。還是有些激動。特工走後,我沒有跑到電臺去講,也沒有告訴任何人,我隻是坐在椅子上,想瞭很久很久。"
記者問:" 你當時對他的印象是什麼?" 回答:" 我隻記得他瘦瘦矮矮,眼珠發黑,除此之外,沒瞭。"
【" 傳說還將繼續 "】
這段歷史對於親歷者和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奧爾曼有絕妙的表述:" 對於你們這樣的遊客來說,這一事件是歷史,是發生在另一個時空的事情。你們想知道更多的細節,讓它更加真實可信。但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事實,已經融入瞭我們的個人生活。但同時,這種事實中還有一絲荒誕、虛幻的成分,因為你不願意、不希望相信它是真的。"
關於肯尼迪的意外死亡,盡管官方早在 1964 年就有定論,即刺殺肯尼迪的兇手是教科書倉庫大樓雇員奧斯瓦爾德,他從大樓六層的窗口向乘車經過樓下的肯尼迪開槍並致其死亡。官方認定,奧斯瓦爾德單憑一己之力完成刺殺,事件屬於 " 個人行為 ",純屬 " 意外 ",無關 " 陰謀 "。
但美國民眾對這一說法並不買賬。許多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認為肯尼迪刺殺案的嫌疑人不止奧斯瓦爾德一人,事件背後有陰謀。
圍繞這起刺殺案的陰謀論層出不窮,被懷疑對象包括中情局、肯尼迪死後接任總統的時任副總統林登 • 約翰遜、蘇聯克格勃、美國黑手黨、險遭美國暗殺的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 • 卡斯特羅。
奧爾曼個人認同官方調查結果。他說:" 我想凡是當時在現場的人都會認同這個說法。但是我也同意,當年的調查存在疑點和漏洞,這也是一直為後人詬病的地方。但是拋開所有技術性的分析不談,我認為,人們不能接受官方說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無法接受一個像奧斯瓦爾德一樣毫不起眼、無足輕重的人,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一個沒人搭理、形單影隻的怪人,他能做出如此山崩地裂、撼動歷史的事情。"
肯尼迪的意外之死也將他定格在那個歷史瞬間。" 在我們的印象裡,他永遠風華正茂、瀟灑風流、儀表出眾。一定程度上,他的死毀瞭他,但也成全瞭他。如果他能活到贏得並完成第二個任期,我相信媒體和民眾對他的評價不可能比現在好。"
肯尼迪遇刺身亡時隻有 46 歲,至今依然是獲得美國人贊譽最多的總統之一。
奧爾曼說:" 現在我們無法把關於肯尼迪的傳說、神話和事實分開,因為他的生命和潛能五十年前在這條街上戛然而止。關於肯尼迪和他的死亡的各種論調不會消停。他的傳說將繼續。"
記者:王宏彬,趙曉晴
編輯:胡若愚 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