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傢討論得比較熱烈的一個問題就是美國首個 F-35B 中隊,即擁有 16 架戰機的 VMFA-121 中隊投入實際部署,這個中隊也因此而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投入部署、具備全面作戰能力的四代艦載戰鬥機中隊。盡管 F-35B 戰鬥機和 F-35C 相比能力有所削弱,但在其他支援兵力的保障下,已經足以壓制三代的陸基戰鬥機和艦載戰鬥機。甚至有觀點認為,"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之後就成瞭名副其實的輕型航母,這到底是否正確呢?
這種說法需要一分為二地看。首先從航空能力的角度講,"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裝備 F-35B 戰鬥機之後,其能力同 " 海鷂 " 時代相比已經獲得很大提升,對陸、對海和制空能力已經超過一些國傢的中小型航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應該可以說算作航母。但另一方面,"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同真正的航母又相去甚遠。
在美國海軍之中,"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海軍陸戰隊的兵力投送,兼具一定的航空能力,以及對陸 / 對海支援能力。這種艦艇盡管安裝有對陸 / 對海搜索雷達,但傳感器的配置根本沒有辦法同真正的航母相比。例如,我國的 " 遼寧 " 艦和國產航母就安裝有目標處理能力更強大的相控陣雷達。
再則航母上一般都會搭載預警機,再不濟也擁有預警直升機,而 "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除瞭有 F-35B 之外,就是用於對地支援的武裝直升機,以及用於運輸的 CH-53E 直升機和 MV-22B 傾轉旋翼機。即便是考慮到 MV-22 改預警機項目,那也是以後的事情。因此,"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是沒有辦法像常規航母那樣耳聰目明的。
除此以外還有航速的限制。目前典型的航母,如 " 尼米茲 " 級核動力航母,最大速度超過 30 節,而且具備長時間跑高速的能力。中國的 " 遼寧 " 艦和國產航母最大航速可達 32 節," 伊麗莎白女王 " 號最大航速為 29 節,法國 " 戴高樂 " 號最高航速 27 節。而相比之下 "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最大航速為 22 節,這麼慢的目標,難道不是反艦導彈最愛的靶子麼?
在兩棲戒備群內,"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的防空能力僅配備有 2 部 " 海拉姆 "、2 部 " 海麻雀 " 和 3 部 " 密集陣 ",本艦隻擁有點防禦能力,而另外的船塢登陸艦和船塢運輸艦防空能力更弱。因此,美軍已經設想出一種更強大的部署形式,即加強版遠征打擊群。兩棲戒備群原來的 3 艘艦艇將獲得至少 3 艘 " 伯克 " 級導彈驅逐艦或其他國傢的驅護艦來提供保護。
以這種形式,"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可以獲得很好的防空反導保護,而且在對陸 / 對海打擊方面也得到有力的強化。但是同 "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相比,驅逐艦或護衛艦的最大航速一般都會超過 30 節。這意味著,"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無疑將成為整個艦隊中的 " 拖油瓶 ",編隊速度不得不慢至 20 節以下。" 黃蜂 " 級是沒辦法像 " 尼米茲 " 級那樣跑高速馬拉松的,長期高速航行容易傷主機,萬一拋錨就更加不利瞭。
"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的傳感器能力更弱、機型配備混雜、航速太慢,使之無法同真正的航母相匹敵。假若 " 伊麗莎白女王 " 級航母和 " 黃蜂 " 級都配備數量相同的 F-35B 艦載機,護航艦艇的數量相同,那麼雙方對戰肯定是 " 黃蜂 " 級被打得滿地找牙。而同其他配備三代機的航母相比,即便是擁有領先一代的四代艦載機 F-35B,但沒有強大的本艦預警資源,很有可能還是會讓三代艦載機鉆瞭空子。
綜上所述," 黃蜂 " 級兩棲攻擊艦配 F-35B 之後能力肯定有很大提升,但並不意味著它就成為真正的航母。隻不過,這種組合在得到建制外資源的保障後,比如獲得陸基預警機、航母的艦載預警機和艦載電子戰機等等飛機支援,專註對海、制空和對陸打擊,在這三個方面的作用接近甚至強於航母戰鬥群。
沒有這一切,單靠 F-35B 艦載機的隱身戰鬥機去撞別人一體化的防空系統,和找死沒什麼兩樣。因此,應當客觀地看待美國兩棲攻擊艦配備 F-35B 戰鬥機這個問題,既不要將其神話,也不要刻意貶低。現代的常規海戰和空戰,再也不是一兩種武器就能決定勝負的戰鬥,而需要復雜程度極高的聯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