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傢刀”竟不是戚繼光所創,那正統的戚傢刀到底長啥樣?

07-24

提及抗倭名將戚繼光,很多冷兵器愛好者可能立刻能想到鼎鼎大名的 " 戚傢刀 "。但其實,現代人對戚傢刀多有誤解,很多人將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種仿倭式單手腰刀稱作瞭戚傢刀,實際這種觀點大錯特錯。

明末清初東南沿海民間流行收藏上等的日本刀把玩,或作為饋贈之物。為瞭迎合這種喜好,中國的刀匠參考瞭日本刀的型制,用中國本土的工藝打造瞭一類腰刀,並配上中式刀裝,改為一種單手腰刀。在現代收藏界這類刀被稱作倭式腰刀或仿倭刀,也有人稱這種刀是戚傢刀。實際這類刀與戚繼光沒有任何關系,隻是後人牽強附會之語。

▲倭式腰刀

戚繼光留下瞭一本著作《紀效新書》,在此書中記載瞭他所仿制自日本倭寇的一種刀,被他稱作長刀(見下圖),配備給鳥銃手使用。長刀刃長五尺,全廠(長)約 1.5 米。這種長刀是戚繼光著述所記載的唯一一把由他本人創制、仿自日本倭寇的刀具,因此可以被稱作真正的 " 戚傢刀 "。其原型實為日本鐮倉至南北朝時代,日本國內流行的一種適合精壯豪勇之士使用的大太刀、野太刀。因為刀身較長,隻能雙手揮舞,並不適合單手使用。

但是與日本的同行相比,鳥銃手的長刀,在刃部靠近護手部位,包裹有一尺長銅制護刃,這是因為過長的刀身不利久持。同時過長的刀刃也不適用於抽刀,在主武器為鳥銃的情況下,長刀的形制,方便明軍士兵快速以左手抽出一部分,然後再用右手持護刃部再抽,可以較為快捷的將過長的刀刃抽出。

作為被參考的對象,日本也有將野太刀包裹一段刀刃的使用方法。下圖是日本野太刀的握持刀刃技法:

當然,這種技巧並非東方獨有,歐洲也有類似的技法,以下是歐洲的握刃格鬥技巧:

當然,有這種用途,並不代表一定隻能如此使用,持刃格鬥隻是使用方式的一種。對於鳥銃手本身而言,配屬雙手長刀並不是讓鳥銃手用來讓其白刃格鬥的,從比試標準中可以看到,鏜鈀、長槍,均要求對練之時,一擊一戳而入、分槍即進,才叫上等。而鳥銃手所持倭刀,要求 " 不使人乘隙而犯 " 為上等。也就是說,鳥銃手長刀在一開始,就僅僅作為自衛兵器而非追求白刃突陣。

也就是說,戚繼光對鳥銃手持長刀的肉搏能力,隻要求在長槍突擊下做到自保。一個僅僅要求能自保不被殺就上等的標準,我們自然不能把這種兵器真當白刃輸出主力。另外,保護鳥銃手的另有其人——隨隊長槍手,並且是以鳥銃手陣亡,以其配屬長槍手償命為基準的。

即便是火兵持大棒對打,對上等的要求也是壓棍而入為上,戚繼光連火兵都對練都要求可近身傷敵,而對使用長刀的鳥銃手僅為 " 不使人乘隙而犯 " 為上。由此可見,長刀在戰陣中,隻是火繩槍兵聊勝於無的臨時自衛武器。這是在傳統長短兼習的戰術要求中,為遠射的火繩槍兵配屬白刃近戰武器;而又在一寸強一寸長思路下,在火繩槍兵無法如同藤牌手一樣,在配刀的同時攜帶盾牌的情況下,將配刀盡量做長以免被敵人輕易近身。

總之,從頭到尾,給鳥銃手配備長刀並精心設計技法的戚繼光本人,實際上並不要求火繩槍兵能以長刀殺敵,僅可持械自保便為合格。

也就是說,根據明軍客觀需求而改良的長刀,實戰中的作用與大太刀或者野太刀不同,所處陣列位置也不同,所以外觀上有相近之處,但是其本質上完全可以看做是兩種不同的兵器。

因此,長刀並未完全照搬大太刀或者野太刀,如鳥銃手長刀僅重 2.5 斤(二斤八兩),以 600g 明斤計,也不過僅有 1.5kg。這個重量相對於野太刀或大太刀而言過輕,其為考慮鳥銃手負重,而考慮設計的重量,且鳥銃手並不需要如同武士一般持刃突擊和破陣,因而就明軍戰術要求進行瞭改良。

唯鳥銃手賊遠發銃,賊至近身再無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殺器(長槍)則銃重藥子又多,勢所不能,唯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由長刀解可以看出,鳥銃手長刀要求 " 輕而且長 ",與追求彰顯武士腕力的大太刀和野太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要求。長而輕薄的刀身,在客觀上也需要在根部加強,進而在使用長且輕薄的刀身配合銅護刃之時,握刃技法上就不再是其前身野太刀,用佈料或者皮革臨時包裹下,而是正經的作為格鬥和出刀技巧,被正式繪入圖本中。

上圖為靜岡縣立博物館藏,萬歷年翻刻的十四卷本紀效新書中長刀的技法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鳥銃手以右手握持刀刃,左手持刀柄,以前後刀式來看,當是用右手持銅護刃後將刀拔出,再以左手持握刀柄;即抽刀之時先用左手抽出一段,再用右手握持銅護刃將刀完全抽出。以見賊出劍圖的刀資可以看到,右手正直前伸,且刀刃向前,由此可見,鳥銃手日常以右手持火繩槍,用於短兵相接的長刀配於身體左側,配刀狀態下刀資刀刃向下。

另外,如同樣因為野太刀和大太刀出現,而臆造的所謂李舜臣 " 三尺誓天 山河動色 一揮掃蕩 血染山河 " 銘長刀,該刀(單把)全長 197.5cm,刃長 137cm,重 5.3kg,一手揮舞一把十斤重的雙手長刀,實際上並不能在戰場上使用,這已經不是正常的實戰用刀。

由《經國雄略》所記,明制偃月刀重量也不過五斤,折今制不過 3kg 而已,大致是日本大太刀、野太刀的重量。日方以重型雙手長刀彰顯武士的豪勇,同樣級別的偃月刀則在中國用於力士突陣,過於輕便的鳥銃手長刀並不能達到以兵器重量,打破敵方陣列的要求。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梁曉天,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赫梯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 Navaja 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佈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