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軍事對抗?美國還是避免這麼做吧

10-27

特朗普政府最積極的對華戰爭支持者史蒂夫 · 班農已經離開白宮。特朗普總統身邊總算少瞭一個支持華盛頓與北京展開暴力對抗的人。

不過,曾在尼克松 1972 年歷史性訪華時擔任主要譯員的查斯 · 弗裡曼最近警告說,美國和中國軍隊 " 已經在兩國開戰的規劃和操作方面走出瞭很遠 "。

痛扁弱者讓美國高估自己

爆發亞洲戰爭的可能性是切實存在的。即便小沖突也有可能使美國和中國卷入其中,然後導致極其可怕的後果。

爆發點並非美中關鍵利益發生不可化解的沖突。相反,正如弗裡曼指出的那些,潛在的突發軍事事件反映瞭 " 歷史遺留的力量不平衡問題。美軍部署到瞭中國的邊界沿線,其手法源於冷戰的‘遏制’政策。"

華盛頓的官員們希望在全球各地保持美軍的支配地位,讓他們能夠在任何時候擊敗任何地區的任何國傢。對於曾經廣受世界各國尊重的美國決策者來說,這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構想,但未必能保護美國和民眾及其領土、自由與繁榮。相反,如今這種不惜開戰以推進哪怕最邊緣利益的傾向意味著美國將永無寧日。

當地時間 2017 年 10 月 26 日,韓國釜山,美軍 " 裡根號 " 航空母艦駛離韓國釜山港。(圖 /@東方 IC)

美國近年來的對手在軍事上都不怎麼行:塞爾維亞、阿富汗塔利班、伊拉克、利比亞、" 伊斯蘭 " 組織。因此,即使出瞭岔子(其實每次都出瞭岔子,制造的問題通常比解決的問題多),美國人也很少會註意到。傷亡相對較少,用更多的借貸彌補浪費掉的錢。美國的首都仍然彌漫著妄自尊大之風。

戰爭叫囂將付出高昂代價

然而,與中國的沖突將會迥然不同。盡管戰爭並非不可避免,也非迫在眉睫,但確實存在幾個危險的爆發點。

首先在朝鮮。雖然北京最近明確表示,如果朝鮮發動戰爭,它不會保護該國,但如果美國挑起先發制人的沖突,中國的態度則不那麼明朗。如果一味以為北京不會以某種方式加以回應,那將是嚴重誤判。

其次是中國南海和其他有爭議的領土問題。中國的主權聲索是一個強勢的民族主義新興大國的正常行為。看看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它在 1846 年襲擊瞭鄰國墨西哥,奪去瞭後者一半的土地。美國關心整個西太平洋的航行自由,但應該由馬尼拉還是北京控制黃巖島不是開戰的理由。第三是臺灣。

在以上任何情況下爆發的沖突中,美軍可能會在迅速壯大的中國軍隊手中遭遇一些令人不快的意外。此外,在與一個真正國傢展開的真正戰爭中(而不是五角大樓以為在轟炸毫無準備的第三世界國傢時能夠取得的那種輕松勝利),有可能會升級為核戰爭。需要重申的是,華盛頓擁有核武器的威力要大得多,將會 " 取勝 ",但可能要付出慘重代價。

伊拉克戰爭資料圖(圖 /@東方 IC)

最後,即便取得勝利(且不論是什麼意義上的勝利),也不太可能是最終勝利。沒有哪個偉大強國(中國肯定會成為這樣一個國傢)會甘心接受本國所在地區乃至邊界被一個潛在敵國把持,無論這個國傢是不是美國都一樣。隨著美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實力減弱,華盛頓會越來越難以通過調集軍隊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球各國。

這就為今天的美國提供瞭兩個選擇。其一是不惜一切代價和風險,試圖維持美國的支配地位。其二是未來願意與中國分享影響力,並且努力使那樣一個世界更美好。

第二條道路對美國民眾最有利,因為他們不可避免地要為本國領導人的愚蠢行為付出代價。考慮到特朗普願意打破外交政策常規,他可能會放棄以高昂的代價爭取轉瞬即逝的首要地位,轉而致力於長期安全。如果他通過此舉避免與遠東新興的偉大國傢爆發一次或者多次毫無必要的戰爭,他將留下值得銘記的遺產。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 10 月 24 日文章,原標題《在美國和中國競爭之際,它們應避免軍事對抗》)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