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日本經濟新聞》11 月 17 日報道稱,中國日前成功發射瞭首批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 " 北鬥 3 號 " 使用的人造衛星。定位精度 ( 誤差 ) 將提高至原來的數倍,最大達到 2.5 米。北鬥衛星定位系統將在 2020 年之前覆蓋全球。中國不僅在經濟和軍事層面,在宇宙開發方面也加緊追趕美國。而緊跟中國步伐的印度也正在穩步推進類似項目。
最早 2018 年下半年實現商用化
" 我們的定位系統最早將在明年下半年實現商用化 ",印度的空間應用中心 ( SAC ) 理事 Tapan Misra 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如此自信的表示。
報道稱,雖然印度自主開發的衛星定位系統 "NavIC" 隻覆蓋印度周邊地區,但是作為取代美國全球定位系統 ( GPS ) 的自主定位衛星備受關註。Misra 自信地表示,"2019 年使用移動電話應該就能接收位置信息 "。
空間應用中心是印度負責宇宙開發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 ISRO ) 的下屬部門之一,負責開發雷達等衛星搭載裝置。雖然對 NavIC 的運用提供支持的人工衛星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發射,不過空間應用中心將開發接收信號的定位芯片。因此,可以說 Misra 所透露的開發時間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中國的北鬥定位系統於 2011 年面向民間開放。如果像 Misra 所說的那樣,印度在 2018 年實現 NavIC 的商用化,可以說 " 印度將比中國落後 7 年 "。經濟學傢認為印度的經濟增長 " 比中國落後 10 年 ",在宇宙開發方面,中印的差距將有所縮小。
有意思的是,Misra 稱,NavIC 的定位精度與中國的北鬥系統一樣," 也是最大 2.5 米 "。此前不少人認為 " 精度在 10-20 米之間 ",但 Misra 解釋稱 " 將和中國一樣,使用 2 個發送不同頻段信號的接收芯片,將誤差控制在 2.5-5.0 米之間 "。日本力爭投入使用的準天頂衛星定位系統 " 引路 " 的精度為 6 厘米,雖然與日本的定位系統不在同一個水平,但是與其目前使用的精度為 10 米的 GPS 相比,精度大幅提升。
印度決定自主開發定位衛星的一個原因是曾有過無法依賴 GPS 的慘痛經歷。在 1999 年與鄰國巴基斯坦爆發的 " 卡吉爾沖突 " 中,為獲得位置信息曾向美國請求利用 GPS,但遭到拒絕,切身體會到瞭自己擁有衛星定位系統的必要性。印度政府 2006 年批準開發,2013 年發射瞭第 1 號衛星。目前有 7 顆衛星位於地球靜止軌道等,預計 2018 年年初發射第 8 顆。
制造和測試依賴臺灣企業
" 為我們開發出瞭好幾種能向世界展示的系統而驕傲吧。我們還開發瞭 NavIC",在 8 月 15 日的獨立紀念日演說中,印度總理莫迪這樣鼓舞國民。
但事實上,從對 Misra 的采訪中可以感覺到印度在衛星定位系統開發上的極限。
" 我們向臺灣企業出錢,委托他們進行制造和測試 ",關於上述提到的 "2 個接收芯片 "Misra 是這樣說明的。雖然並沒有提及具體企業名,但可以看出,這個能發揚國威的國傢項目光憑印度政府和企業的力量還無法完成。
Misra 就芯片價格表示:" 現在 1 枚高達 10 萬盧比 ( 約合人民幣 1 萬元 ) ,無法為智能手機等標配。需要降到 1 枚 1 美元 "。從這點來說,可能還離不開擁有先進生產技術的臺灣企業的合作。
《日本經濟新聞》還稱,提出制造業振興政策 " 印度制造 " 的莫迪政權在通信領域也在分階段推進成品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的招商。Misra 提到的臺灣企業可能早晚也會在印度國內生產定位衛星系統用接收芯片。不過,印度雖然擅長衛星等尖端技術,但並不具備聚集各類制造業的 " 基礎體力 ",今後一段時間內應該會繼續憑借東拼西湊的自給自足主義追趕中國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