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454- 沙特強拆歷史
作者:重光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白鷗
沙特強拆導讀 +Cum 來自地球知識局 00:00 07:56
塔利班與 " 伊斯蘭國 " 等恐怖組織似乎總與歷史古跡過不去,自新世紀以來制造瞭大量文物破壞活動。
這一切和他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有關。這些恐怖組織成員幾乎都是瓦哈比派的狂熱信徒,而瓦哈比派與沙特阿拉伯王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奧薩馬 · 本 · 拉登(基地組織)、穆罕默德 · 奧馬爾(塔利班)與艾佈 · 伯克爾 · 巴格達迪(" 伊斯蘭國 ")均是瓦哈比派信徒
某種意義上來說,沙特在國內一系列摧毀在其看來沒有價值或是與瓦哈比派教義相違背的歷史古跡,正給瞭各類瓦哈比派極端組織大肆破壞人類文明精華的 " 范例 "。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看看一個狂熱的國傢機器是怎麼毀壞文明遺產,給恐怖分子樹立 " 榜樣 " 的。
回歸 " 原點 " ——瓦哈比派
瓦哈比派伊斯蘭教是如今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國教,興於 18 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是一個極端保守的伊斯蘭教教派。其信徒嚴格遵循《古蘭經》與聖訓,除禁止音樂、舞蹈、與人和動物有關的繪畫與塑像、吸煙與賭博等活動外,還主張摧毀一切非伊斯蘭教的雕塑與建築以及一些被崇拜的伊斯蘭教聖墓與清真寺等遺跡,哪怕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
沙特正是瓦哈比派的大本營
三百多年前,當時沙特第一王國的埃米爾穆罕默德 · 本 · 沙特邀請瓦哈比派的創始人加入他的統治階層,並達成瞭一個雙贏協議:沙特傢族幫助瓦哈比派傳播教義,而瓦哈比派則為沙特傢族歌功頌德。雙方互相聯姻、互相扶持,共同對外擴張。阿拉伯半島各地的名勝古跡就此開始瞭劫難。
兩者當年會面的宮殿遺址
(然後把別人傢的宮殿都砸瞭?)
1801 年至 1802 年間,沙特傢族揮師北上,攻入什葉派聖城卡爾巴拉與納傑夫(均在今伊拉克境內),屠殺瞭 5000 多名在瓦哈比派眼中是 " 異端 " 的什葉派穆斯林,並洗劫瞭什葉派伊瑪目侯賽因的聖陵。原因是侯賽因的陵墓被什葉派崇敬,是不折不扣的偶像崇拜。
至 1816 年,沙特傢族的勢力與瓦哈比派
已從半島中心擴張到瞭阿拉伯半島大部
今日伊拉克卡爾巴拉伊瑪目侯賽因的聖陵
1803 年至 1805 年間,沙特傢族率兵西進漢志,擊退奧斯曼帝國軍隊,攻入伊斯蘭教兩聖城——麥加與麥地那。葬有穆罕默德女兒法蒂瑪與穆罕默德妻子赫蒂徹的聖陵的穆阿萊特陵園 ( Janna ẗ al-Mu ’ alla ẗ ) 也隨之被鏟平。
在被瓦哈比派破壞後重建的穆阿萊特陵園
其位於沙特阿拉伯麥加
此地葬有法蒂瑪與赫蒂徹
1925 年再次被毀
2011 年的穆阿萊特墓園
地上的墓碑與陵寢蕩然無存
一些狂熱的瓦哈比派信徒甚至把對先知穆罕默德聖陵的瞻仰活動也視為偶像崇拜,試圖摧毀他的陵墓。此舉激起瞭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憤怒,自詡為伊斯蘭世界領航者的奧斯曼帝國於是主動出擊,借拯救聖城重塑在伊斯蘭世界中的權威。
經過 7 年的戰爭,奧斯曼帝國擊敗瞭沙特第一王國,重新控制瞭兩聖城並重建各陵園。奧斯曼帝國重建的名勝古跡不僅維持瞭其原有的宗教與歷史意義,還是奧斯曼帝國建築設計與工藝的最佳體現,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穆罕默德妻子赫蒂徹的陵寢
在被毀後由奧斯曼帝國重建
但奧斯曼帝國並沒有完全消滅沙特傢族與瓦哈比派,幸存的成員退回內志建立瞭內志酋長國(即沙特第二王國),韜光養晦,繼續傳播瓦哈比派,並伺機繼續向外擴張。
沙特第二王國退回沙漠韜光養晦
為瞭 " 凈化信仰 " 而破壞
經過瞭數十年的戰爭,沙特傢族征服漢志與阿西爾,並於 1932 年將兩者與內志一道合並為沙特阿拉伯王國。阿卜杜勒 - 阿齊茲出任首任國王,沙特傢族的 " 建國大業 " 完成瞭。
沙特傢族的建國大業
但打天下和治天下是兩碼事,沙特傢族和瓦哈比派隨即開始思考治理新國傢的問題。來自內志的沙特統治集團成員大都是文盲,對部落的認同感強於國傢,對治理已經有完善行政和議政日系的漢志地區力不從心。
相比紅海沿岸的貿易城市
內志沙漠民族的生存環境與民風
無疑更加惡劣和野蠻一些
宗教上,漢志的居民基本都是遜尼派信徒,會舉行慶典贊頌穆罕默德、他的傢庭成員與密友。與伊斯蘭教歷史有關的清真寺、古跡、陵墓也是他們熱愛的參拜景點。但在瓦哈比派看來,這些傳統宗教行為是毫無根據的迷信活動,是宗教腐化與異端化的標志。
宗教認知上的沖突於是成為瞭粗暴行政的借口,瓦哈比派與沙特傢族再次發動瞭摧毀漢志歷史古跡的行動,美其名曰" 凈化信仰 "。" 正統 " 的瓦哈比派原教旨主義被確立為國傢意識形態,樹立瞭沙特傢族政教兩方面的統治權威。
1925 年 4 月 21 日,重建後的麥地那各陵園再次被鏟平,隻留下殘破的基座。穆罕默德的叔父,在穆斯林對抗阿拉伯多神教徒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哈姆宰的墳墓也被夷平。主持《古蘭經》編纂工作的第三任正統哈裡發奧斯曼的墳墓也不能幸免。穆罕默德的父母、妻兒墳墓亦均被夷為廢墟。
沙特阿拉伯麥地那的巴基阿墓園,攝於 2013 年
" 異端 " 什葉派伊瑪目與蘇菲派隱士的墓園也被摧毀,防止其成為 " 異端 " 的聚會所與朝聖點。吉達的夏娃之墓(伊斯蘭教傳說中夏娃葬於此地)也被沙特當局用水泥封死,並禁止朝聖者在周邊祈禱。
第三任正統哈裡發奧斯曼的墳墓遺址,
完全看不出這曾是阿拉伯帝國一代英豪的安息之地
沙特阿拉伯吉達的夏娃之墓
在 1975 年被沙特當局用水泥封死
這些陵墓上方的清真寺也沒能逃出魔掌,被瓦哈比派陸續強拆。穆罕默德出生的古屋先是被挪用為圖書館,隨後又被瓦哈比派拆毀,並在上面搭瞭一間破房子掩蓋原有的遺址。
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覲者在沙特,再也找不到伊斯蘭教的創建者們留下的痕跡,瓦哈比派也禁止拜訪墓園的人在墓園中祈禱追思。
一位印度朝覲者在墓園內痛哭流涕,說:
" 印度的國內平庸的穆斯林貴族都擁有泰姬陵這樣華麗的紀念建築,而這些偉大的伊斯蘭教初創者卻一個小小的紀念碑都沒有,連墓園都被摧毀瞭。"
為瞭經濟利益而破壞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展開,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均有瞭大幅的改善,來到麥加與麥地那的朝覲者人數爆炸式增長,沙特的朝覲收入也翻瞭數十倍。朝覲者在朝覲期間的衣食住行開銷為沙特帶來瞭可觀的收入(雖然日後被石油產業所超過),極大地刺激瞭麥加與麥地那的經濟發展。
1920 年至 2016 年間,
前往沙特的朝覲者人數爆炸式增長
但因朝覲者人數增快過快,麥加與麥地那的基礎設施逐漸無法承載如此多的朝覲者,一度混亂不堪。為瞭營造瓦哈比派的 " 正統 " 氛圍,擴大朝覲商業的利益,沙特開始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新建瞭各類交通、購物、住宿設施。
麥加皇傢鐘塔飯店
由沙特本 · 拉登集團承建
但地處漢志山脈的麥加與麥地那城市面積有限,勢必要拆除一些建築來給接待朝覲者的賓館飯店騰出空間。政府辦公樓不能拆,居民區拆起來太麻煩,朝覲目的地的清真寺自然不能動,那麼隻有拆那些 " 無關緊要 " 的古跡瞭。
麥加衛星圖
圖中央白色的大建築即擴建後的伊斯蘭教聖地——禁寺與天房
於是,阿拉伯帝國第一任正統哈裡發艾佈 · 伯克爾的故居被沙特政府拆除,原址建起瞭希爾頓大酒店。在麥加禁寺的擴建過程中,穆罕默德曾經講道的第一座伊斯蘭經學堂 D ā r al- ‘ Arq ā m 也被拆除。禁寺內天房東南側的滲滲泉的古老頂蓋也在擴建工程中被拆除,來容納更多的穆斯林進入飲水。
沙特借建設基礎設施之名,獲得瞭大量的投資來改造麥加與麥地那,僅在 2010 年就獲得瞭 130 億美元的註資。但沙特並沒有用資金修繕兩聖城內豐富的歷史古跡,而是有選擇性地破壞在他們看來與瓦哈比派教義相違背的歷史古跡,騰出地皮來建設大量的商業設施,賺取豐厚的經濟利益。
你進不去的 " 景點 "
卻是世界上 " 商業價值 " 最高的 " 景點 "?
值得註意的是,在其他教派的歷史古跡慘遭摧毀時,和瓦哈比派與沙特王室有關的古跡卻得到瞭妥善的保護。瓦哈比派創立者穆罕默德 · 本 · 阿卜杜勒 - 瓦哈卜的墓園和出生地都是重要的旅遊景點。沙特傢族發祥地——德拉伊耶也被改造成瞭一處名勝古跡,招攬遊客參觀。
自 18 世紀中葉以來,沙特傢族所建立的多個政權不斷地破壞伊斯蘭教早期遺跡,其背後有內政、經濟與外交三方面的動因。
內政方面,沙特政權誕生之初就和宗教息息相關。借助瓦哈比派對偶像崇拜的絕對禁忌,沙特傢族得以破壞漢志原生宗教文化,造成歷史與現實的割裂,趁機輸入瓦哈比派教義並塑造沙特統治的合法性。
經濟方面,沙特借宗教借口把聖城商業化,賺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外界投資者的資金,一部分進入瞭王室的腰包,一部分成為瞭繼續促進朝覲商業的利益,為王室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
外交方面,沙特將強拆改建後的聖城改造成瞭國傢和教派的展示窗口,渲染瓦哈比派的 " 正統 " 氛圍,借此影響來此朝覲的世界各國穆斯林,將瓦哈比派的影響力擴散到全球。瓦哈比派和沙特王室在伊斯蘭世界的話語權也就得到瞭提升。
什葉派戰線與遜尼派戰線
(瓦哈比怎麼就代表瞭遜尼派?)
這些努力沒有白費。瓦哈比派教義很快得到瞭恐怖分子的青睞,無數極端組織(如塔利班、基地組織與 " 伊斯蘭國 ")由此而生。極端分子樂此不疲地發動 " 聖戰 ", 宣揚極端原教旨主義,屠戮無辜的百姓,摧毀他國境內的 " 異端 " 歷史古跡(如巴米揚大佛與伊拉克摩蘇爾古城),毀滅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給人類文明帶來瞭深重的災難。
巴米揚大佛,已被塔利班炸毀。
而沙特統治者,則樂於把錢轉移給恐怖分子,將其視為提升國傢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
國傢:巴西 | 泰國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區:安徽 | 廣西 | 河北 | 河南 | 山東
城市:廣州 | 蘇州 | 杭州 | 黃石 | 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