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總理哈裡裡本月初境外突然辭職引發的政治危機出現新轉機。法國總統府 16 日宣佈,目前滯留在沙特的哈裡裡已經確認接受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邀請,將於 18 日抵達巴黎。
黎巴嫩總統奧恩隨即發表聲明稱,哈裡裡將在巴黎待上幾天,然後回到黎巴嫩,“就辭職事宜作出決定”。
分析人士指出,哈裡裡辭職危機背後實為沙特和伊朗之間以及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大國博弈。民族教派多元化的黎巴嫩如何化解此次危機,將最終取決於新一輪地緣政治博弈的結果。
新聞事實
馬克龍稱,邀請哈裡裡來巴黎隻是訪問,無關政治流亡。沙特外交大臣阿德爾 · 朱拜爾 16 日則表示,有關沙特控制哈裡裡的說法“毫無根據”。
黎總統奧恩 16 日說,希望此次危機能夠就此“結束”,他將等待哈裡裡回國,以決定接下來的安排。
哈裡裡曾於 15 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目前自己狀態良好,並將最終返回黎巴嫩。他此前曾表示,如果本地區沖突中的某些參與者停止幹涉黎政府的行動,他將“重新考慮辭職決定”。
哈裡裡本月初在利雅得突然宣佈辭職,批判伊朗和真主黨“操縱”黎巴嫩內政,之後他一直沒有公開露面,直至 12 日現身。他的舉動很快被視為遜尼派的沙特與什葉派的伊朗之間的又一輪博弈。
深度分析
法國與黎巴嫩在歷史上有深厚淵源,此次意圖通過積極斡旋重塑其在黎巴嫩的影響力,增加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
這是 2016 年 10 月 20 日在黎巴嫩貝魯特拍攝的薩阿德 · 哈裡裡的資料照片。新華社 / 美聯
首先,哈裡裡去法國將能確保他的人身安全與自由;其次,沙特政府將緩解關於黎總統奧恩指責其扣押哈裡裡的輿論壓力;另外,真主黨和伊朗也將不用再為哈裡裡返回黎巴嫩面臨安全威脅而承擔幹系。
法國這一提議可說對各方都有利,容易被各方接受。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指出,11 月以來,在俄羅斯、伊朗和真主黨的共同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在代爾祖爾省推進迅速,解放瞭“伊斯蘭國”占領長達 3 年的領土。
沙特擔心伊朗和真主黨在敘的軍事部署長期化,開始對黎政府施壓,迫使其將真主黨掃地出門,但未能達到把黎巴嫩“拉入夥”的預期目標。
第一評論
此次政治危機正是黎巴嫩這樣的小國在中東地區大國激烈爭鬥角力中淪為犧牲品的典型個案,折射出區域外部力量插手中東事務的身影。
自 1975 年開始,裹挾在宗教矛盾和巴以沖突間的黎巴嫩持續瞭 16 年的內戰煎熬,這片原本富饒的土地上充斥的暗殺、爆炸、爭鬥也綿延至今。
由於總統人選懸而不決,黎巴嫩曾長期持續“政治真空”,此次危機將彌合僅一年的黎政壇再次撕裂,使其國內脆弱的政治平衡再度被打破。可以預見,圍繞哈裡裡的去留,各方還將繼續發力,角逐有可能趨於白熱化。
11 月 6 日,黎巴嫩總統奧恩(左)在巴卜達總統府會見黎議長納比 · 貝裡。黎巴嫩總統奧恩 6 日召集高級官員開會討論黎總理哈裡裡辭職一事,他呼籲維護國傢統一和穩定。新華社 / 路透
黎政壇長期按照“三駕馬車”構架劃分,總理一職預計仍將由遜尼派人士來接掌。
就目前來看,哈裡裡一旦辭職後,黎國內一時難以找到一位有相似影響力、能被各方廣泛接受的人選來取代他,政府恐將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陷入無人掌舵的被動境地,令黎巴嫩的內政外交難有作為,增加地區局勢的不穩定因素。
背景鏈接
1943 年黎獨立前夕,黎國內各教派曾就國傢權力的分配達成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議長和總理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11 月 11 日,在黎巴嫩貝魯特,一名行人走過薩阿德 · 哈裡裡的海報。新華社 / 路透
特定的政體設置在地緣政治敏感復雜的中東地區使黎政局必然容易受域外大國影響。作為具有黎巴嫩和沙特雙重國籍的總理,哈裡裡傢族靠在沙特經商發跡,許多傢產都在沙特。
2009 年,哈裡裡首次出任總理,組建包括真主黨在內的聯合政府。任期接近兩年時,因在其父、黎前總理拉菲克 · 哈裡裡遇刺案的調查工作上存在分歧,真主黨內閣成員辭職導致政府解體。
2016 年底,哈裡裡再次出任總理。然而,以他為首的遜尼派陣營立場傾向沙特,同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政治組織真主黨再次陷入不睦。
-END-
監制:李大偉 魏建華
記者:於榮 李震
視頻編輯:孫碩 沈浩洋
文字編輯:孫萍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