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9 年七月六日,對宋遼都具有決定意義的高梁河會戰正式打響,此戰遼軍部署設計得非常成功,以宋軍的慘敗宣告結束。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十月十九日,遼軍於高梁河獲勝後趁勢南下的滿城會戰中,宋軍取得瞭勝利," 斬首萬餘級,獲馬千餘匹,生擒酋長三人,俘老幼三萬口及兵器、車帳、羊畜甚眾 ",連高梁河之戰的勝利者耶律休哥所部也被擊敗。
遼景宗
面對滿城會戰的失敗,遼景宗也不肯善罷甘休,於是引發瞭次年(980 年)的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之戰。瓦橋關為宋雄州治所,地控幽薊,為河北重鎮。該地南枕易水,北有拒馬河縈繞於前,並不是遼騎兵有利的突進路線。而遼景宗選擇瓦橋關為突破口,明顯帶有出其不意的戰略構想。
遼景宗這次親征從幽州取道,於十月二十日抵達固安(今河北固安縣),結果到瞭三十日才開始圍攻瓦橋關。從固安到瓦橋關,不過一百餘裡,擁有機動優勢的遼軍騎兵卻走瞭九天,明顯是在謹慎進軍同時,窺探宋軍的反應。
相比之下,宋太宗對遼軍的反應卻很遲鈍。雖然在遼景宗兵馬至幽州前,宋太宗就已經在十月八日,命萊州刺史楊重進、沂州刺史毛繼美率兵屯關南,亳州刺史蔡玉、濟州刺史陳廷山屯定州,單州刺史盧漢贇屯鎮州,在瓦橋關以南三地增加兵力。
但是,宋太宗佈置的幾個人都是同級別的刺史,也沒有指定其中某位刺史為統帥。沒有一個指揮官去保證宋軍體系的正常運轉,大傢群龍無首,自然打仗一團亂麻。
根據宋太宗的表現來看,他其實還是想禦駕親征的。比如十月十九日,他下令民夫修築由汴京到雄州的道路,可直到十一月十三日,他才領兵出發;在十四日才委任河陽節度使崔彥進為關南兵馬都部署。但瓦橋關之戰早已經於十一月十日打完瞭!
宋太宗的遲鈍,其實隻是一種表象,真正的原因卻是一個大傢以往都容易忽略的問題:宋遼雙方的情報戰。
遼代鐵骨鳴鏑,具有攻擊和報警的用途
遼朝使用間諜進行情報工作的歷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據說他就曾利用間諜獲取室韋的虛實情報,從而大破室韋。遼朝獲取燕雲十六州後,更是將其諜報觸角深入到瞭中原地區。根據五代筆記《玉堂閑話》記載,後晉時汴梁城有一 " 貌美而無腿足 " 的婦女,與其 " 父 " 一起在汴梁沿街乞討。後來官府查明,這名婦女是一個遼人間諜組織的頭目,與其 " 父 " 沿街乞討也是為瞭搜集情報。
遼朝對中原地區的滲透自然不止這對父女。根據遼朝盧龍節度使賈師訓的墓志記載,遼朝在宋遼邊境設有一個專門針對宋朝的諜報機關,負責間諜與反間諜事務," 事無巨細,必先閱之而後行 ",甚至操有生殺大權,堪比美國的 CIA。
遼朝派遣到中原的間諜,主要都是從宋遼邊境上的漢民中招募。為瞭方便在中原活動,遼朝間諜喜歡偽裝成商人和僧人。喬裝成商人的遼朝間諜,往往以到設置在宋朝境內的榷場(遼、宋、西夏、金政權各在接界地點設置的互市市場)進行貿易為由,堂而皇之地在宋朝境內搜集情報,逼得宋朝政府一度關閉瞭位於雄州的榷場。而喬裝成僧人的遼朝間諜,往往以 " 出傢人雲遊四海 " 的名義在宋朝境內活動,或者到五臺山出傢潛伏下來搜集情報。最終,宋朝政府也出臺法令,河北地區的寺廟不能收留來自遼朝的僧侶,要在五臺山出傢也必須有人擔保才行。
《鞍馬圖》( 摹本),遼代壁畫,壁畫現藏吉林省博物館,摹本現藏通遼市博物館
有時遼朝還派人打入高麗或者回鶻出使宋朝的使團,進入宋朝境內刺探情報。除此之外,正式的外交活動,也是遼朝進行情報活動的幌子之一,出使宋朝的遼朝使團往往都帶有 " 間諜任務 "。由於遼人往往通曉漢文化,所以他們往往采取瞭一種特殊的收集情報法。當時宋朝很多中央或地方重臣,都是知名文人。
所以他們入境之後,就開始收購這些大臣們的文集,從字裡行間進行情報收集和政策研判。比如到瞭宋仁宗年間,宋臣孔道輔在於遼朝使臣接觸後發現,遼朝使臣對宋朝官吏制度相當瞭解。而宋臣聶冠卿出使遼朝,遼帝連其著作《蘄春集》都知之甚詳。甚至 " 三蘇 " 之一的蘇轍出使遼朝時,就發現自己寫的文章已經流傳到瞭遼朝,並感嘆道:" 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
相對應之下,宋朝的情報工作就要差得多。宋仁宗時期的名臣包拯就曾對大宋情報工作十分不滿,認為 " 全不能深入,隻是到得四榷場及幽、涿間,傳得民間常語或虛偽之事 "。
就瓦橋關之戰而言,前期遼軍的遲緩和之後的突然進攻,明顯是掌握瞭宋軍情報後的行為。而宋太宗的遲鈍,則說明瞭其根本沒有得到遼軍已經大舉入侵的準確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