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走彎路,中國抓緊超車!

10-28

圖:X-47

最近,美國海軍艦載無人機招標爆出大冷門:研發 X47B 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佈由於認定項目本身無法獲得預期盈利,宣佈退出 MQ25 無人機項目競標。

這意味著 MQ25 項目,最終會由成本更低、但實際隱身能力高度存疑——或者更直白的說,不可能實現嚴格隱身能力的波音 / 通用公司聯合方案,將獲得最後的勝利。從裝備型號發展上來說,這是美軍又一次大步邁向彎路的標志性事件。

圖:波音 / 通用方案

目前不清楚這一變故的真正深層原因,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海軍要力保 F35C 和下一代隱身載人飛機的項目;而 X47B 一旦正式作為 MQ25 批量裝備服役,會在未來嚴重的削弱隱身載人平臺的存在必要性。

這種情況下,通過在項目要求中設置針對性的條款,逼迫諾格公司退出競爭,就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實際上棄卒保車的選擇,在各國裝備發展中都屢見不鮮。

比如就中國來說,在殲 20 的五代機方案競爭過程中,項目預研、關鍵性能指標需求的提出都是 601 所等單位掌握;611 當時認為有相當大的幾率,現在的殲 20 方案會因為非技術因素在競爭中失敗。

當時 611 安排的競爭失敗後備發展路線,就是一款單大推的無尾三角翼佈局、非全動 V 垂尾(縮減研制成本)、兩側進氣的外銷中型四代機方案;內置彈倉能夠攜帶一枚 1 噸級重型炸彈和 2 枚中距導彈;同時大力發展無人機項目——因為未來的趨勢,必定是戰爭無人化。

而在殲 20 獲勝以後,出於擔心研制力量分散、存在沖擊殲 20 可能、避免本國外銷型號競爭等一系列因素,該方案失去瞭行政上的可能性。

圖:無人機指揮艙

就美國本身的情況來說,逼迫 X47B 退出競爭是嚴重錯誤的做法。目前無人機的戰鬥性能瓶頸,主要存在於通信和指揮上:

現在的軍用無人機主流設計,在執行作戰時,仍然需要後方人員在指揮艙室中,觀看無人機雷達和紅外 / 光電等傳感器發回的探測數據,並進行相關的戰術決策;一旦通信在強幹擾下斷絕,無人機就隻能按照預先儲存的方案,執行返航等相對簡單的自動操作。

因為現在的人工智能水平,仍然不足以使無人機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良好的自主評估判斷來自於空中、地面、水上的威脅,精確分辨和確認目標,規劃出合理的飛行軌跡和武器投放方案。

圖:人工智能現在正在爆發性的進步

但是這些問題,在將來是可以通過對機載任務計算機、數據鏈等機載設備系統進行軟硬件更換升級解決的。而且以現有人工智能發展水平來說,突破的門檻已經很近瞭——快的話就在十幾年、二十幾年內,隻是我們還無法確定到底是哪一天。

而另一方面,X47B,它的平臺設計:氣動外形,飛控系統,飛機結構,隱身設計,都是嚴格符合現階段認知中的未來作戰需求的——隱身,擁有足夠的內部設備安裝擴展空間、足夠的武器內置和投放潛力。畢竟這個項目,最早就是作為 " 艦載空中監視打擊無人機 " 研制的。

這意味著,在未來除非出現隱身 / 反隱身技術本身的革命性突破,一旦通訊和人工智能出現突破,美國還得回過頭再搞類似 X47B 的型號。而在未來的 30 年以內,前者的概率,要遠遠小於後者的概率。

圖:利劍無人機設計上更偏重飛行速度和隱身,沒有顧及艦載起降能力,無法上艦

這種瞎折騰,對中國來說應該要徹底避免的,也是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型號發展規劃階段就以極低成本避免掉的。

中國的艦載無人機,應該從一開始就是高度隱身、並且具備強大設備和武器搭載能力的平臺;通過設備的升級改進,不斷強化自主執行任務的能力,擴展使用功能——比如加油、偵察、對海對地攻擊、空戰。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