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為娃的教育花的錢,他下輩子都掙不回來

03-08

作者 | 甄苗條 編輯 | 金快樂

到底要花多少錢養娃,才不會覺得對孩子不孝?

最近關於 " 減負 " 的話題一波接一波,比如浙江推遲小學生上學時間,低年級到校時間不早於八點;比如小學放學時間提到瞭下午三點半;比如有關部門說要對課後補習班亂象動手 ……

然而傢長們似乎並不買賬。

一個當媽的朋友說," 你們去減負吧,我的娃該上的補習班一個都不會落 " ——這可能代表瞭大部分傢長的心態。

某位媽媽手寫的一份教育花銷清單在網上流傳,內容可謂觸目驚心。

" 贏在起點 " 早教班 27800 元," 美吉姆 " 早教班 29000 元," 小小地球 " 少兒英語 27000 元," 至慧學堂 " 數學思維班 15000 元 ……

光學課本知識不夠,還要加上圍棋、鋼琴、遊泳、空手道、輪滑班。

如果這位媽媽真的根據清單育兒,僅僅是孩子的學前階段,就要花掉 27 萬多元。

不禁令人疑問,如此不計成本的投入,這些錢你孩子將來賺得回嗎?

到底要花多少錢養娃

才不會覺得對孩子不孝?

" 為瞭培養孩子,我時刻準備著賣掉通州那套房 ",說這話的正是我的同事王富貴。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新一代父母無奈的燒錢式育兒法。

這種方法邏輯簡單,即所有跟孩子相關的,都按傢庭可承受范圍內的最高標準來,即使每一項都很燒錢。

因為孩子成長中最需要的知識、視野、資源,每一項都不便宜。

比如,小區裡的幼兒園太差瞭,最好同時在名字裡湊齊 " 國際 " 和 " 雙語 "

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磊的兒子,在一檔節目展現瞭超流利的英語水平。他就讀於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該校幼兒班要 17.9 萬一年。

雖然來個 " 王中磊兒子同款 " 可能夠嗆,但在挑幼兒園的問題上,王富貴是認真的。

為瞭鑒定外教的英語水平和口音,畢業於頂尖外國語大學的孩子媽親自掛帥上陣。

比如,學校三點半放學太早瞭,最好用素質拓展、思維培養班來充實孩子的每一天

上海有 84.15% 處於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參加瞭課外輔導班,不參加的孩子才是異類。

國學熱的時候,沈陽一女士給女兒報瞭 1 萬 6 一年的國學班,再加上奧數、英語課,一年開銷至少 6 萬元。而 2016 年沈陽的年平均工資才 67444 元。

一個拿著平均工資的傢長忙乎瞭一年,也就剛剛好供孩子上個課外班。

比如,寒暑假在國內轉轉太浪費瞭,最好一口氣去幾個國傢遊學開眼界

號稱 " 中產傢庭孩子的標配 " 的美國 NASA 太空夏令營,花費近 4 萬元。

去不起美國的,會就近選擇新加坡這樣說英語的國傢,6 天隻要 1 萬元。

杭州一個帶境外遊學團的老師說,有孩子一個暑假報瞭 4 個遊學團。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是大多數傢長的心理活動。所以在經濟投入這場硬仗中,決不能輸。

廣州一位媽媽說,孩子的暑假就像碎鈔機一樣。

一趟為期 10 天的美國遊學之旅,花費 2 萬。

為瞭鋼琴考級,每周兩節鋼琴課,一共 2000 元。

其他還有遊泳課、英語、奧數、作文培訓班,一共 8000 元。

另外,白天還得請阿姨照顧孩子,一共 5000 元。

一個暑假下來,3 萬 5 沒瞭。

即使想讓孩子過得輕松一點,但迫於身邊其他傢庭帶來的壓力,許多傢長最後也不得不選擇讓孩子 " 加負 ",讓自己跳入 " 賺錢填坑 " 的漩渦。

因為大傢都心知肚明,將來跟自傢孩子競爭的那些孩子,沒一個在 " 減負 ";與自己競爭的那些傢長,每一個都在往教育中砸錢

有網友把孩子的教育比喻成軍備競賽,落後就得 " 挨打 "

當所有人都在高投入,隻要你不投入,或者投入得少瞭,就等於在拿孩子的將來開玩笑。

一位在北京生活的中產朋友算瞭這樣一筆賬:早教 20 萬 / 年,國際幼兒園 20 萬 / 年,國際小學 30 萬 / 年,直到本科研究生,剛好 700 萬。

他說:" 我的養娃預算是 700 萬,從有孩子那天起,我的餘生都在填這個坑。"

自從有瞭娃

我就沒有瞭性生活

這一代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毫不吝嗇,就像賭博時的梭哈(all-in/show hand),不惜把現有的全部籌碼都投進去,也要跟上,不被其他人甩掉。

但金錢上的投入隻是其中的一方面,育兒對父母雙方在時間和精力上的消耗,非常巨大

知乎網友提問說 " 養孩子真的需要一個大傢庭的全部時間和精力嗎?"

我的同事丁大頭說,他永遠記得,被孩子踢醒 19 次的那個夜晚。

我的同事王富貴也說,為瞭帶娃,他老婆生孩子後,總共隻去過一次電影院。

主流倡導 " 減負 " 的環境下,一些小學生下午三點半就放學瞭,而不少雙職工傢庭沒人能去接孩子。這種尷尬的場景隻是一個縮影。

接送孩子、帶孩子上培訓班、陪孩子去兒童樂園,傢長們的時間變得更加碎片化,和無價值。

不光要送孩子去培訓學校,上課期間還得陪課,沒有自己的時間。剛開始還去咖啡館裡坐著等,後來連奶茶都不舍得喝瞭。

CNN 發佈瞭一篇報道,題為《孩子是如何毀掉夫妻間親密關系的》

CNN 的一篇報道中提到,有孩子的夫妻對婚姻的不滿度是沒孩子的夫妻的 2 倍

孩子的到來,使夫妻關系變得像某種 " 商務合作 ",比如 " 輪到你給孩子洗澡瞭 "。一天下來,夫妻間本來的親密對話,被 " 快去看看尿佈濕瞭沒 " 所取代,一點風情和浪漫都不剩瞭。

一位中國妻子說得更直白:有瞭娃,就沒有瞭性生活。

除瞭影響生活質量,養娃對父母的職業生涯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對女性而言

劉強東與下屬的一次聚餐上,一位擔任副總裁的女員工宣佈她懷孕 4 個月瞭,並且補瞭句 " 我不會耽誤工作的,老板 "。

這位女高管的娃還沒出生,就結結實實嚇瞭自己的母親一大跳。

職場中,因為生育、養娃而導致職業道路受阻的,不在少數。

許多職場女性即使每晚 8 點就帶著娃睡覺,也架不住一小時醒一次的小祖宗,所以白天根本沒精神上班。

企業本著效率至上的原則,傾向於選擇時刻準備為公司奉獻的員工,要不是有法律的保護,不知道有多少職場女性會遭殃。

但法律再怎麼保護,也無法阻止生娃養娃等於職業斷檔的現實。

天價育兒是個坑

孩子下輩子也賺不回本

許多傢長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規劃,最後一站是留學。

在孩子 2 歲時,我的同事王富貴就去參加瞭留學推介會,打算讓孩子從初中開始留學,不然就遲瞭。

萬一說不瞭一口正宗有腔調的英語,是會被其他孩子鄙視的。

問答社區裡,有網友提問:隻看英文原版動畫的孩子,居然跟看《熊出沒》的孩子成瞭好朋友,怎麼辦?

常年做出國留學咨詢的朋友說,別看現在的父母花這麼多錢送孩子留學,其實他們未必真的有錢。

留學費用不低,即使傢裡真的有點小錢,也不會做到對動輒上百萬的花銷毫不敏感。

再考慮到現在大學畢業生慘淡的薪資水平,難免會對 " 巨額教育投入 " 產生深深的困惑。

之前杭州有戶傢庭,賣房送孩子去澳洲留學,6 年花瞭 200 萬。孩子回國後卻隻找到瞭 2000 元底薪的工作,最後到手也才 5000 元。

這並不是個例。

目前,赴英讀研一年花銷大致在20 萬 -30 萬人民幣。赴美留學花銷更高,比如加州大學這樣的公立大學,一年就需要 60 萬

與支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留學生回國後的薪資水平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高。

去年 9 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的海歸月薪低於 1500 美元,隻略高於國內高校畢業生

我的一個海歸朋友,出國搗鼓瞭一年多,回國後隻找到瞭一份月薪 6000 元的工作,一線城市,還是稅前。

我幫他算瞭下,扣掉吃喝用度,隻要 12 年零 6 個月,就能賺回留學花的 30 萬。

教育投入和回報比,是一個不能細想的問題。

知乎上有網友提問,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花 250 萬元培養孩子,明智嗎?

不僅傢長有疑問,有些孩子也有類似的疑問,擔心自己將來賺不回本。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的孩子長大之後,大概率不會超越父母所處的階層。

早在 6 年前,《紐約時報》就說,美國年輕人的收入低於拿退休金的老年人。

紐約時報刊登《隻有半數美國人創造的財富能超過他們的爸媽》

英國《衛報》也曾報道,三十年前,年輕人的收入遠遠超過國傢的平均收入;但今時不同往日,一些國傢年輕人的收入水平已經低於平均線 20%。


更紮心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總結 25 個發達經濟體的發展趨勢,發現在這些發達經濟體中,年輕一代的收入普遍低於父母,並且,這一代年輕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比父母窮。

父輩們白手起傢的傳奇故事,在下一代人當中出現的概率隻會越來越小。

報告直接給出瞭令人沮喪的結論:大概率上,未來的年輕人隻能靠繼承遺產,才能過得比他們的父輩好。

下一代比上一代過得好,已不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瞭。

生活在這些發達經濟體中的 80 後、90 後們,無論他們受過的教育是否優於父輩,他們的收入,都將不可避免地比父輩們低。

同樣的事情,也會在中國上演,隻不過由於經濟發展起步較晚,中國的這一天也會來得晚一些。但現在,這種趨勢已初現端倪,跡象之一就是,比起上一輩,這一代人的教育回報率大大降低瞭。

曾經人才斷層,百廢待興,藍海一大片,大學生的身份就是 " 硬通貨 "。而現在,一塊廣告牌掉下來,砸中的全是本科生和碩士,本科生和碩士生之間的薪資差距也越來越小。

單純從經濟層面去衡量,巨額的育兒、教育投入,恐怕真的不如搗騰房產收益大。

以致於我的同事丁大頭的 " 日常一悔 " 就是,要是 2000 年沒有去德國留學,拿留學的錢在上海買幾套房子," 我早實現自由瞭,各種意義上的自由 "。

為孩子的教育投入巨大的王富貴,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我安慰:這些育兒投入,豐富瞭孩子的經歷,開拓瞭孩子的視野,這樣想的時候,就不那麼心疼錢瞭。

燒錢式育兒、巨額教育投入的困境、謎一般的投入產出比 …… 每一個聽上去都讓人泄氣。

其實,焦慮的父母們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從現在開始,終止這種不計成本,不計回報,非理性的教育投資。巨額的育兒、教育支出不僅壓垮瞭自己的生活,而且也無益於孩子的未來。

讀書無用論是荒謬的,讀書萬能論同樣是荒謬的。

從統計數據看,受過更好教育,獲得更高學歷的人,薪資確實更高,這點毋庸置疑,讀書有時確實能改變命運。

但,能改變命運的因素多瞭去瞭,把寶全押在教育上,這種心態簡直堪比賭博。

教育投資應該量力而行,傢境殷實自然可以按頂級配置培養孩子。

但對於普通中產傢庭而言,以一個傢庭支出的上限,榨幹夫妻二人的收入和精力,為孩子進行前景不明的巨大投資,實在是不明智。

與其勒緊褲腰帶,寄希望於孩子靠自身奮鬥成為富一代,不如用這筆錢進行理性的投資和規劃。

就算不能讓財富增值,隻要能保值,也比看不到回報的巨額教育投入來得劃算。

再說瞭,萬一投資成功瞭,孩子豈不是就直接成為富二代瞭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