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看獨傢原創視頻
貴州雷山烏東苗寨,
位於雷公山國傢森林公園內,
海拔 1300 米,全村 100 多戶人傢都是苗族。
前不久,一條攝制組來到這裡拍攝鄉土美食,
我們借用瞭村民楊昌濤傢取景拍攝,
結果,意外發現瞭這個超美的苗傢廚房!
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精致、唯美的廚房,
非常的鄉土,古拙,懷舊。
但是細節講究,簡單質樸,
而且根據使用功能,有很多貼心的設計。
這些菜刀,簸箕,都是主人自己做的,
看到這些久違的、散發鄉土氣息的生活用品,
我們不得不佩服深山老農的智慧,以及審美!
點擊視頻,看這個苗傢廚房的強大功能!
從烏東苗寨望出去,
是終日雲遮霧繞的雷公山頂峰。
交通如此不便、如此避世的地方,
竟有一個品位超群的農傢廚房!
❶ 苗寨水泥風,色調統一
老楊的廚房有 10 平米,
是 6 年前他花一個星期自己改造的。
他不喜歡瓷磚的質感,
又覺得色調太白,會顯得東西亂,
於是直接用水泥做瞭墻面和地面,
形成瞭現在水泥灰的色調風格 ,
就連水管也用瞭黑色來統一色調。
❷ 分類收納,整齊擺放
老楊曾經在部隊後勤處工作過,
所以習慣將東西安放得井然有序,
比如所有的鍋子、筲箕、水瓢,
都掛在墻上順手可取的地方,
碗櫃裡的食器都分功能和大小分佈安放。
同時他還堅持,東西從哪拿,就放回什麼地方。
❸ 大小工具,自己制作
老楊認為買來的東西很不合用,
所以很多都是自己手工打造。
包括殺豬刀、切魚刀、砍骨刀,
以及擂缽、火鉤、火鉗 ……
菜板,是他到山上去砍的木頭,
自己打磨,上鋼釘拉手,特別紮實。
甚至連小板凳,都是自己做的。
還有鍋鏟、鍋蓋、水瓢等,
灶臺有專門放柴火的地方,
這個敦實的野櫻樹墩是老楊特別添置的,
這樣劈柴的時候,就不會傷到劈刀和地板。
❹ 移動火門,控制火候
兩口灶眼的中間挖瞭兩個窟窿,
上面放打火機等小工具,
下面放柴火,以及燒火用的工具。
柴火灶燒菜自帶鑊氣,
火候的掌握絕對是個技術活。
老楊巧妙地設計瞭一個火門,
通過全開、半開以及全封閉的簡單移動,
可以輕松控制火的大小。
❺ 灶臺取水,預置地漏
廚房裡最好用的一個設計,
就是將水管直接引到灶臺上方,
擰開龍頭水就流入鍋裡,
很好掌控用水的時間和用量。
這種細心的考量,
還包括地面上一個通往室外的排水孔,
防止人不在傢的時候水管爆裂,
這樣水就可以直接流到外面,
廚房不會水漫金山。
這是做米飯專用的木架,
架在鍋口,把筲箕放在上面,
舀米,濾水,就非常好用。
❻ 洗菜用餐,獨立分區
洗菜洗碗用水,改到廚房門外,
這裡也是切菜備菜的地方,
這樣的功能分區,
就能保持廚房裡面的清潔和秩序感。
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分設,
就是廚房裡的用餐區,
老楊安裝瞭一個小的方形鐵爐,
作為一個輔助的灶臺,
很好控制火力,
可保溫、可燉煮,也可燒水,
人少的時候就直接在這裡用餐,
還可以一起吃火鍋,非常方便。
❼ 冬暖夏涼,引導氣流
在廚房天花板和屋頂的蓋瓦之間,
暗藏著一個移動式的氣流循環設計。
這個 1.5 米左右高的空間,
通過一個蓋板的開合,
夏天打開來,熱氣走得快;
冬天蓋起來,整個室內就會很暖和。
農民老楊的苗傢廚房,沒有一件昂貴的用品,
但每一個質樸的細節,都讓人內心寧靜。
土灶,新鮮的食材,潔凈的環境 ……
這裡的生活,讓多少城裡人羨慕。
來源:一條
責編 侯川川
編審 鄧文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