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高妹子也能挑戰山脊徒步?她是華人圈的驕傲

10-07

••••

人生中很多事都有第一次

為什麼徒步不行?

喜歡徒步的人大概都知道,在美國有三條史詩級的長距離徒步線路,被稱為 " 三重冠 ",據說走完這三條,相當於來瞭一次現代版兩萬五千裡長征。

很長時間以來,沒有一位華人能夠全部走完這三條線,但馬上,這個記錄就將被中國女孩張諾婭打破。

從 2013 年到 2017 年,四年裡張諾婭徒步上萬公裡,翻越近 500 個山口,摔倒 50 多次,穿壞十幾雙鞋,甚至還能連續 12 天不洗澡 ......

她是第一位徒步走完科羅拉多棧道(Colorado Trail)的中國女性,第一個完成太平洋山脊徑(Pacific Crest Trail)的中國公民,很快,當她結束大陸分水嶺之路(Continental Divide Trail)徒步,她還將成為歷史上首位摘得 " 三重冠 " 榮耀的華人。

但 17 歲以前,張諾婭從來沒想過,她不遠的未來會是這番模樣。因為 17 歲的她,還隻是一個每天上學讀書放學回傢的乖乖女,怕蜘蛛,怕老師,怕下坡,輕微恐高,有點潔癖,出門還一不小心就迷路。

這樣的她,無論如何都讓身邊人難以和後來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 " 野孩子 " 聯系在一起。

17 歲,張諾婭跟隨傢人移民到瞭美國。從這一年開始,她慢慢變得更像一個水瓶座瞭——渴望自由、散漫、無拘無束的生活。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走入荒野》、《在路上》一類充滿野性氣息的書,一定是戶外探險愛好者的聖經,但張諾婭卻相反,她愛上徒步並非是受到這類書籍的感召,因為 " 感覺書裡寫的離自己很遙遠 ",反而是身邊朋友們實實在在的探索故事,成瞭她最好的啟蒙老師。

她決定,先把自己推下懸崖,再逼自己長出翅膀,也就是先挑戰一些沒做過的事,再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她去搭車、做沙發客、公路旅行瞭大半個美國,還跑去哥斯達黎加做義工。

一次偶然,她在人人網上看到有人發帖,征集夥伴一起徒步科羅拉多棧道(Colorado Trail):"6 月 16 日至 7 月 30 日,徒步 Colorado Trail, 從 Denver 出發,到 Durango。每 3 至 5 天會下山到小鎮上休息補充食物。如果你恰好在 Colorado,歡迎到時候來和我一起徒步一兩天或者和我在小鎮見面,逛逛街什麼的。"

短短幾句話,喚起瞭張諾婭不久前的記憶。那時的她剛到美國不久,和媽媽、外婆一起乘大巴遊過一次科羅拉多,美西壯麗遼闊的風景給瞭她很大震撼。

那次之後,她又走過瞭加州,走過瞭猶他州,但再沒有哪裡,比得過科羅拉多曾帶給她的沖擊與感動。她說,科羅拉多就是她與美西大自然的初戀。

而初戀總是令人懷念。因此人人網上的帖子,雖隻有寥寥數語,張諾婭卻再也沒辦法把它拋到腦後,盡管那時的她對於 " 徒步 " 這個詞所包含的困難和意義還幾乎一無所知。

" 我隻是想,如果能以另一種角度看看我最愛的科羅拉多,那感覺一定很好。"

決定上路隻是一瞬間的事,別人驚訝於她的果斷,她說:" 人生中很多事都有第一次呀,第一次考試,第一次面試,第一次工作 ...... 這麼多第一次你都做到瞭,為什麼徒步不行呢?"

但更難得的是,在未來長達數月的準備過程中——查資料、看地圖、買裝備、模擬實戰、鍛煉身體——對於沒有經歷過這一切的人來說,每一樣都足夠令人頭大,然而她竟沒有一刻想過放棄。

" 這就像一個要訂婚的女孩,滿腦子都是對未來的憧憬,哪會想到要去離婚呢?"

" 徒步就像婚姻。" 這是直到今天,當張諾婭已經從一個徒步界蹣跚學步的小 baby,長成瞭經驗豐富的徒步女神時,仍愛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忍耐波瀾壯闊後的平庸與枯燥、艱苦與磨難,一如忍耐過日子的柴米油鹽、鬥嘴吵架,而支撐這日復一日的平凡的,是一顆堅定地想要白頭到老的心。

從科羅拉多到紐約

最大的感受是孤獨

2013 年 7 月,張諾婭成為瞭第一位徒步走完科羅拉多棧道的中國女性,總長度 800 公裡,歷時 37 天。

張諾婭背著巨大的運動包和一身曬得發紅的皮膚,風塵仆仆地回到紐約的傢中,推開門,她媽媽驚得下巴差點掉下來,因為直到這一刻她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女兒這一個多月是去徒步瞭。

張諾婭在徒步日志中寫道:" 一個人紮營,就跟很多其他生命中不能選擇的事情一樣,你是會漸漸適應的。"

張諾婭早就做好瞭準備,想一股腦兒的把所有徒步期間的神奇見聞都講給傢人朋友聽。她手捧著象征徒步榮譽的證書,興奮地告訴媽媽,這一路的風景多麼美,道路多麼曲折,沿途遇到的夥伴多麼有趣和與眾不同。

媽媽隻是聽著,微笑著,不知為什麼,張諾婭那一刻感覺有點失落,她知道媽媽也為自己驕傲,但她也敏銳地察覺到,這驕傲的背後,藏有一絲沒說出口的困惑和不解。

後來,張諾婭又帶著一肚子的故事見到瞭分別一個多月的朋友們,大傢熱烈歡迎她回傢,談笑間不斷向她 update 錯過的八卦笑料新鮮事。然而張諾婭的腦子裡,卻總是回想起徒步看到一頭黑熊時的緊張與興奮。她幾次想張嘴,卻發現野外黑熊的故事,和大城市裡燈紅酒綠的八卦談資之間,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那之後,張諾婭很少再主動提起自己的徒步見聞瞭,她開始覺得沒有必要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畢竟野外和城市的一切,真的差得太遠瞭 "。

從科羅拉多回到紐約,從荒野的極致到城市的極致,當最初的成就感在兩三天內迅速褪去時,張諾婭終於承認,她最大的感受,竟是這種赤裸裸的孤獨。

此刻,她就像上瞭癮的病人,腦中隻剩下一個意識:再來一次徒步吧。仿佛隻有一直走下去,才是拯救她於庸常生活的解藥。

於是," 回到紐約才三天,我就決定瞭下一站要走太平洋山脊步道。"

未來的幾年裡,幾乎每年她都會安排一次長距離徒步,把自己丟向廣袤的森林與大地。她開始學會在都市女孩和荒野徒步者的雙重身份間自如切換,學會在兩個圈子的生活裡隨意行走,學會與不可避免的孤獨感和平相處。

孤獨感是把雙刃劍,它給你冷漠的疏離感,也給你檢驗熱愛的真理。當孤獨迎面而來,張諾婭卻選擇繼續獨自上路時,她知道,她遇到瞭真愛。

徒步的理由不是朝聖

隻是因為沒做過,很酷,想試試

真正走完太平洋山脊步道,已經是一年之後的事瞭,再隔一年,張諾婭又走完瞭阿帕拉契亞小徑,從 37 天,到 137 天,到 155 天,她挑戰的路線耗時越來越長,難度也在逐漸攀升。

此刻,她正走在 4500 公裡的大陸分水嶺之路上,如果挑戰成功,她將成為首位摘到 " 三重冠 " 榮耀的華人。

張諾婭習慣獨自上路,但她並不孤單,因為每隔幾天,她就會在路上偶遇形形色色的徒步者:

走過九次阿帕拉契亞小徑的傳奇徒步者傑克、帶著老公和哈士奇一起徒步找靈感的美女劇作傢、因兒子在空難中喪生而帶著兒子的遺願行走的教授、做瞭五年碼農最終賣房賣車來徒步的 IT 小哥 ......

張諾婭在徒步中的夥伴們

其中最令她難忘的人之一,是一位日本的資深徒步前輩,他不僅會在環境惡劣時憑借豐富的經驗幫助和照顧同行者,更令張諾婭佩服的,是他始終一絲不茍地踐行著 " 無痕(Leave No Trace)" 的環保理念。

看到路上別人丟的魚線,他會隨手撿起來;吃完飯他和別人同在河裡洗碗,但他會把洗過碗的水喝下去。這一點一滴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瞭張諾婭未來的徒步習慣。

這些路上的夥伴中,有些人成為瞭隔日再見的徒步好友,有些人卻在一日歡笑後相忘於江湖。但也不必過於傷感,因為在這個平行時空般的世界裡:" 每個人的身份都不重要,不論大傢在原本的生活裡是多麼沒有交集的人,此時此刻都會很相似,你們一起被整個世界暫時隔離瞭。"

隨著結識的人增多,張諾婭也發現瞭一個有趣的現象:大部分人來徒步的理由,竟然都出奇地簡單。

她常常問身邊人:" 你為什麼來徒步?" 相比我們臆想中一些玄妙而高深莫測的回答,他們往往隻是輕松地說:" 因為我沒做過這個事,覺得挺酷的,想來試試。"

可見,徒步的過程雖不容易,但邁出第一步,卻並不需要太凝重的理由,而若說去徒步的人一定都多少懷揣朝聖般的心情,也未免是我們一廂情願想多瞭。

對於生命中任何感興趣的事情,張諾婭都有一個原則,就是 " 先去嘗試,而不要預設特定的目的,要像完成一件泥塑作品一樣,看它慢慢成形。"

沖刺完 " 三重冠 " 之後,諾婭計劃暫時告別長距離徒步,去嘗試些新的體驗。" 攀巖、翻雪山、騎行、釣魚,這些我都很感興趣,不過會不會找到一件像徒步這樣的畢生摯愛,就不一定瞭。"

行走過上萬公裡路,翻越過數百座山,穿越過無數惡劣天氣 ...... 就連很多男孩,都對張諾婭的毅力和韌性深感佩服,但每當提起徒步的意義,張諾婭都會回歸到一個女孩最本真的浪漫天性,溫柔而深情地把徒步比作婚姻和愛情。

歌詞裡唱:" 隻要愛對瞭人,情人節每天都過。" 她調皮地把這句話改為:" 隻要走對瞭路,每天都是假期。"

徒步路上如此,旅行路上如此,人生路上亦如此。走的路或許沒有對錯之分,但一定有愛與不愛之差。走在你愛的路上,即使荊棘密佈,每天也都如假期般心潮澎湃。

張諾婭的創造語錄

" 有人說徒步像工作,我覺得徒步更像婚姻,

柴米油鹽,鬥嘴吵架,而你要學著和 ta 相處,

這麼多老夫老妻,最後不也都過來瞭麼。"

" 不必非把徒步說成朝聖般的過程,

或賦予它太多高大的意義,

覺得沒做過、很酷,

這其實是更多徒步者開始的理由。"

" 徒步並沒有改變我,

而是發掘瞭我性格中原本隱藏的冒險基因。"

人人都能成為

旅行中的創造者

創造,這個詞可以很宏大,也可以是閃著微光的小行動,人人都能成為旅行中的創造者。或許,你的創造之旅,已經開始瞭:

有人隻有一個小相機,卻在埃菲爾鐵塔下連續蹲守一周,隻為拍下鐵塔的每一個動人瞬間——創造,沒有技術的高下;

有人無力負擔米其林摘星的高昂費用,卻認真記錄每碗平民拉面的口味和地區特色——創造,不是消費的高低;

有人在聖彼得堡連看十三場芭蕾舞,有人連續七年去探訪同一個非洲部落——創造,也未必是地理上的廣度;

有人帶著孩子去旅行,創造獨一無二的親子教育方式;有人每年必與父母同行,創造一段可永久追憶的美好時光;

所謂創造,就是用熱愛與世界不斷對話的過程。我們希望,這幾位極致創造者的小故事,能打開你的創造之旅,成為你抵抗時代焦慮的一劑解藥。它或許不能替你抹掉焦慮,卻能給你與生活和解並繼續前行的勇氣。

【互動時間】

你遇到過哪些讓你感到

" 很酷,想試試 " 的體驗?

你嘗試過瞭嗎?

如果沒有,是什麼阻礙瞭你的腳步?

如果嘗試過,那麼感受如何?

來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