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麼清流的節目,一集就成瞭絕唱

09-23

「見字如面」第二季,帶著 9.5 的評分回歸。

結果,剛播一集,就被下架。

有人說是許子東和梁文道聊天尺度太大,有人說是版權問題,也有人說是贊助商的原因。

沒有任何官方回答,等瞭一年的觀眾隻能自己揣測。

但即使下架,也無法阻擋「見字如面」刷屏的節奏。

「對不起,媽,我生病瞭」、「國駿,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雪花從天空落地是很短暫的」等 6 封信,讓無數人聽紅瞭眼。

寫信,早已不再常見,讀信,卻仍然讓人落淚。

「見字如面」第二季,給每一期節目都定下瞭一個主題。

第一期的話題,是 " 生死 "。

生時自帶喜悅,將死隻剩哽咽,這是常態。

而在這 6 封信裡," 生死 " 的界限,卻被寫信之人模糊掉瞭。

每封信裡的 " 生死 ",都承載著不同的人生。

- 為什麼是我活下來? -

" 有些人的生,背負著另一個人的死,活得滿心歉疚 "

第一封信的主人,與死亡擦肩而過。

本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但劫後重生的她,卻再沒能感受到半點快樂。

1949 年的除夕,正直國共內戰的動蕩時期。

為瞭避難,人們紛紛登上 " 太平輪 " 號載客船,從大陸逃亡臺灣。

出發之間,太平輪早已超載,行至一半,又與另一艘船相撞。

船上將近一千人,隻有 38 人獲救,還有四個人被救上來後就凍死瞭。

" 太平輪 " 慘案,被稱為中國的 " 泰坦尼克號 " 悲劇。

泰坦尼克號的悲劇,留下瞭以你之姓,冠我之名的愛情;

太平輪沉沒的慘案,則承載著一個女孩劫後餘生的茫然。

第一次出遠門,就遇上生死劫。

這個叫周侶雲的小姑娘,不會遊泳,卻也活瞭下來。

在寫給父母的這封信裡,她用大量文字詳細地描述瞭 " 太平輪 " 沉沒後,自己苦苦掙紮的過程。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裡,如果沒有功哥,周侶雲在一開始,就命喪大海瞭。

" 功哥說,我們得好好準備,於是搶瞭兩件救生衣,

他自己穿好,我不會穿,於是他幫我穿好 "

" 叫我竭力鎮定,不要怕,

並且叫我下水後,不要因為慌張而亂動,

用兩隻腳好好的打水 "

但很快,海水就將他們打散,周侶雲一下子沉進瞭海裡。

窒息的感覺,讓她第一次有瞭對死亡的恐懼 :

" 隻覺得身體往下沉,可以聽見水從耳邊滑過的呼呼的聲音,

好像身體被夾在什麼東西裡,

水不斷從嘴、鼻子、耳朵進入肚子 "

" 我想,什麼都完瞭 "

身體不斷下沉,意識反倒越來越清醒。

她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父母的臉來,那是兩張憂心忡忡的臉。

真的要死瞭嗎?真的,就要死在這大海裡瞭嗎?

" 我覺得這樣死太不值得 "

她還記得功哥的話,開始用腳好好的打水,慢慢地,她真的就浮出水面來瞭。

" 我便想我是得救瞭,抓住一塊木板,

但是木板太輕,又沉下去瞭,又抓住瞭些死屍,但還是不行 "

" 結果不知怎的,被沖著接近瞭一個大方木塊,

有四五個人坐在上面 "

但沒人願意拉她一把。

她隻能一邊呼救,一邊死死抓住一個鐵抓手,直到獲救。

周侶雲成瞭 38 個幸存者之一,但功哥不是。

救援隊的人給她遞上熱騰騰的咖啡,送給她幹凈的浴衣,換下濕透的棉袍。

她腳踏實地的站上瞭外灘後,終於感覺自己活瞭過來。

這時,遠遠地,她看見瞭功哥的父親。

" 他要哭瞭 "

" 但我有什麼方法安慰他呢 "

(以上部分圖片源於電影「太平輪 . 彼岸」劇照)

信到這裡,就再沒有提起過功哥。

我想,她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瞭吧。

她不會遊泳,不會踩水,連救生衣也不會穿,這些全是功哥幫她,教給她的。

但現在,她活瞭,功哥卻死瞭。

她該怎麼面對他的父親?是道謝?還是道歉?

突然之間,她再也感受不到劫後餘生的快樂,隻覺得愧疚,隻覺得迷茫。

她不明白,為什麼活下來的是自己?

讀信的周迅,也在這裡一度哽咽落淚。

正如梁文道的點評,劫後餘生的人,往往都是不快樂的。

他們沒理由自責,卻被內疚束縛;

他們理應慶祝,卻再難有笑容。

周侶雲的生,帶著歉疚,帶著疑惑,百般滋味卻沒人能說明白。

這一瞬間,生似乎不再值得慶賀,死反倒成瞭一種解脫。

- 媽媽生下來就是給你燒飯的 -

" 傢人之間,一個人的生死,就是全傢人的存亡 "

2003 年,臺灣小說傢黃春明的次子黃國駿,自殺身亡。

一年後,黃春明給兒子寫下瞭這封信。

隻說瞭一件事情,你不回來吃飯瞭,媽媽就不做飯瞭。

這個小說大傢,跟文字打瞭一輩子交道。

寫給兒子的這封信裡,卻反反復復都是那些平淡樸素的詞匯。

就像許子東的點評,這像是一個隻有小學一年級文化水平的鄉村老伯寫出的東西。

"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瞭 "

" 她跟電飯鍋都已經忘瞭,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

"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

沒有一句 " 我好想你 ",沒有回憶 " 我曾經對不起你 ",沒有哀悼 " 白發人送黑發人 " 的悲痛。

與其說這是一封信,不如說是爸爸和兒子的一次對話。

不說感情,隻談事實。

" 國駿,一年瞭,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

"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置永遠在那裡 "

黃國駿的死,帶走瞭自己的痛苦,也帶走瞭父母生的希望。

但我不能責備他自私,一個人得有多絕望,才能產生結束生命的勇氣啊。

死,能讓自己解脫,對他來說,那就是生。

但他的死,卻又掐斷瞭父母的生路。

從此,母親失掉瞭為兒燒飯的機會,也丟掉瞭自己的人生。

生死的好壞,有時候,也難以一概而論。

- 生如火花,死如雪花 -

" 有的人,不願掙紮求生,隻想笑看死亡 "

2017 年 3 月,瓊瑤阿姨在微博上發表瞭一封公開信。

向兒子兒媳,也向吃瓜群眾聲明,若是時候到瞭,她要選擇 " 尊嚴死 "。

所謂尊嚴死,她清楚地列出瞭三點 " 不能 " ——

" 第一,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第二,不要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第三,絕對不能插鼻胃管 "

在她看來,人如果失智,失能,那就隻剩瞭一副驅殼,何苦強留。

面對死亡,每個人的態度都不盡相同。

瓊瑤阿姨,選擇瞭笑看死亡,向死而生。

" 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

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

一直以來,她筆下的浪漫,是 " 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 " 的愛情。

而這封信裡,她讓自己的生死,也浪漫到瞭極致。

"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

她想要的,是努力的活,舒適的死。

這種思想,恐怕她年輕的兒子兒媳都難以貫徹落實,但瓊瑤很堅定。

寫下這封信,她就已經替他們做瞭決定。

到她離開的那一天,他們必須要對醫生說出 " 放棄治療 " 四個字;

旁人也必須理解,他們給自己摘下呼吸器的行為。

公開這封信,一來是為瞭讓讀者監督子女,二來更是為瞭讓讀者理解子女。

" 親愛的中維和秀瓊,

懇請你們用正能量的方式,對待我必將來臨的死亡,

時候到瞭,不用悲傷,為我歡喜吧 "

(瓊瑤與林鳳嬌)

她的這封公開信,遠不止決定瞭自己的死亡。

她把 " 尊嚴死 " 這個選項,放到瞭無數讀者的選擇裡。

" 好多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瞭我們,

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瞭 "

這樣的死亡,僅憑她一人獨立先進的思想,難以完成。

她需要配合她的子女,更需要理解她的外人。

但選擇生死的權利,永遠得掌握在自己手裡。

於她而言,生是轟轟烈烈地來人間走一趟,死是瀟灑自由地從這人世間離開。

不必大喜也不必大悲,一切都該順自然。

- 對不起,媽,我生病瞭 -

" 對有的人來說,生是掙紮著活,死是難以撒手的痛 "

白血病患者李真覺得,死亡並不可怕,也不遺憾,他甚至隱隱有些渴望死亡的到來。

但即使被病痛折磨瞭三年之久,他也仍然不敢吝嗇一絲活下去的機會。

如此矛盾。

因為他唯有活著,才對得起全傢人的犧牲。

李真,是華南農業大學的一名研究生。

農村出身的他,成瞭改變全傢命運的希望,但命運卻沒有助他一臂之力。

2014 年,他患上瞭白血病。

此後三年,全傢人和他一起,開始傾傢蕩產地與病魔作鬥爭。

他的傢庭本就不富裕。

而病痛帶給他們的,除瞭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經濟壓力更是雪上加霜。

" 四歲的侄子問他爺爺,為什麼我們傢的房子這麼破?

我們都知道答案,卻不知如何作答 "

" 生病之初,大哥說一定要救我,

義無反顧拿出瞭所有的積蓄 "

" 七歲的侄女哭著說,

自己再也不吃零食瞭,把錢留給叔叔治病 "

但即使傢徒四壁,也沒有一個人怨他。

為此,他心懷感激,不放棄任何活下去的機會。

"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還啊 "

他的生,寄存著全傢人的希望,卻也是禁錮他的牢籠。

一次次的搶救,讓他疲倦。

深陷昏迷,反而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適。

對死的向往,讓李真愧疚。

這對為他傾盡所有的媽媽,無疑是一種背叛。

" 我知道,您已窮盡瞭畢生力氣,卻始終換不回我一世安康,

您努力瞭半生,卻換來一波又一波的絕望 "

媽媽沒有高學歷,也不是女強人,卻一把扛起重如泰山的生活。

從不抱怨,也從不失掉希望。

" 您總說,隻要人還在,其他的都不重要,

隻要我們努力,想要的以後都會有 "

這樣的媽媽,讓李真無從放棄自己的生命。

他向往死,也渴望活。

" 我可以坦然接受病魔帶來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

卻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頭痛哭後,那無助而又無神的眼眸 "

但生或死,都不是李真能掌控的。

所以他還是在信的末尾,給媽媽留瞭 " 遺囑 " ——

" 無母不成傢,為瞭這個傢,你得保重好自己,

關於我,咱們努力就好,我不會遺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責 "

" 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違,願您能收住淚水,笑看過往,

因為我隻是換個方式,守在您身旁 "

生對他來說,是感恩,但他活得太痛苦;

死對他來說,是解脫,但他舍不得傢人。

李真選擇的生死,與瓊瑤截然相反。

他不得不與生死對抗,因為他的生命,還屬於為他奮鬥的傢人。

當一個人的生死,承載瞭他人的命運後,選擇權就不再是自己的瞭。

但其實,不論是生還是死,都是人間常態。

逃不過,也躲不掉。

就像瓊瑤所說——

" 死亡是當你出生時,就已經註定的事,

那麼,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

正因為死亡是我們終將等來的,生,就顯得更加寶貴。

既然不能選擇如何生,那就自當珍惜如何活,更要慎重選擇如何死。

隻有努力地活,才能無憾地死,這是生死最從容的姿態。

「見字如面 2」選擇瞭六封信,我在這裡隻談瞭四封。

每一封信件的時代,內容都不盡相同,但文字同樣樸實無華,幾位演員平靜地讀下來,總讓人紅瞭眼眶。

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它讓你閉上眼睛,重新學會聆聽;

讓你關掉百度,任情感引導你思考。

不需要表演,不需要渲染,最簡單的文字,就能傳達出最復雜的情感。

我隻希望,這樣的節目不會等來消失於觀眾視線的一天。

PS:「見字如面」第一季可以在騰訊視頻觀看,走前先留個大拇指吧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