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 清廷洋畫師紫禁城中的一生

09-22

2015 年秋,在香港《大雅雍容——清代後妃肖像》專場拍賣會上,一幅名為《純惠皇貴妃朝服像》的清代繪畫,以 1.374 億港元落槌。畫中人物是乾隆的一位貴妃,雖是漢人,出身也不高,不過在後宮中算容貌較美的一個嬪妃,乾隆也非常寵愛她。這幅肖像畫號稱 " 中國的蒙娜麗莎 ",畫作者是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

郎世寧以繪制帝王傢族的肖像畫為主,還負責如祭祀這類重大事件、生活場景、花鳥動植物等的繪畫,為皇室傢族貢獻瞭非常多的作品。但出於畫師的謙抑和敬意,畫師不能在皇室成員的肖像畫上署名,因此確定出自他手的也隻有百幅以內。因此,隻要是真品拍賣,必是高價。郎世寧歷經瞭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在紫禁城為清朝宮廷作畫 50 來年,然而,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歐洲人。

純惠皇貴妃朝服像

向往中國的畫傢傳教士

郎世寧原名 Giuseppe Catiglione,於 1688 年出生於意大利,自幼愛畫畫,並展現出繪畫天賦。青少年時期,郎世寧在意大利米蘭學習繪畫,並深受當時的透視法大師、修道士安德烈 · 波佐的影響。1707 年,郎世寧加入瞭耶穌會,並進入修道院學習。

明清之際,很多西方傳教士以科技為突破口進入中國傳教。郎世寧聽到一位從遠東回到意大利的傳教士描述瞭東方文明的神奇,不禁心向往之,於是向教會表達瞭自己希望去中國傳教的願望。1715 年,他前往澳門,一邊傳教,一邊學習中文。不久,他又從澳門去到廣州。

如果說其他傳教士是以科技為於中國傳教開道,郎世寧就是用繪畫打開瞭中國皇傢的大門。當時的廣東巡撫,知道來華的洋人中有位畫傢,就上奏康熙皇帝,康熙酷愛科學和藝術,聽說來瞭一個西洋畫傢,非常高興和好奇,於是詔令其北上進京。作為傳教士的郎世寧當然抓住機會向康熙宣揚天國與基督,卻被康熙制止,不給他傳教的機會,隻是聘他為宮廷畫師。這畫師一當就是一輩子。

郎世寧為乾隆畫的戒裝騎馬圖

洋畫師步步驚心的宮廷人生

當時的宮廷畫室坐落於禦花園和庭院之間,環境較差,冬冷夏熱,畫師們朝七晚五地工作,少有休息日。除繪畫之外,郎世寧和其他西洋畫師還要學習漢文和滿文。郎世寧雖然來自外邦,卻是以清朝臣子的身份在宮廷效力,不允許中途回國,隻能按照皇帝的要求盡心作畫。

與君王相處時,得時時保持警覺與機智,郎世寧雖是歐洲人,也必須學會察言觀色、揣摩奉迎。

康熙駕崩後,雍正上位,雍正更加反對外國傳教士,郎世寧命運難測。然而,郎世寧在新帝登基的時候進獻瞭一幅精心繪制的畫作,名為《聚瑞圖》,畫中一束荷花插在瓷瓶裡,諧音 " 和平 ";荷花叢中斜出一莖兩穗的稻穗,這種稻穗被稱為 " 嘉禾 ",傳說隻有聖明之君出現時,田地裡才會長出。兩株稻穗與 " 和平 " 一起寓意 " 歲歲和平 ",令雍正龍顏大悅,郎世寧保住瞭自己的地位。

同樣驚心的是為嬪妃作畫。在古代,皇帝的嬪妃是不能隨便讓其他男人看到的,即使是太醫診脈,也需要隔層紗。然而,畫肖像怎麼能不觀察被畫對象呢?郎世寧之所以能為皇帝的嬪妃們畫畫,跟他傳教士的身份有關,根據羅馬教廷的教規,傳教士終身不能婚娶;同時可能也因為乾隆是個藝術傢且對藝術的熱愛極其狂熱,才打破瞭這個規定。乾隆命郎世寧為他和皇後以及 11 位嬪妃作瞭 13 幅肖像畫,制成一個長 6.8 米的卷軸,即《乾隆帝後妃嬪圖卷》。

但為皇帝的妻子作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傳說有一天,乾隆皇帝帶著嬪妃一起看郎世寧為某位嬪妃作畫。第二天,乾隆就問他:" 卿看她們之中誰最美?" 郎世寧回答:" 天子的妃嬪個個都美。" 乾隆又追問:" 昨天那幾個妃嬪中,卿最欣賞誰?"" 微臣沒看她們,當時正在數宮殿上的瓷瓦。"" 瓷瓦有多少塊?""30 塊。" 皇上命太監去數,果然不錯。郎世寧機智地繞過瞭這個難題。雖然很難考證這件事是否屬實,但說明郎世寧在宮廷中作畫必須步步留心。

然而,最危險的還是郎世寧作為傳教士的身份。從康熙開始,就下令禁教,不許旗人皈依,全國各地絕大部分西方傳教士都收到瞭驅逐令,唯有在宮廷服務的少數傳教士獲得居留特權,但是他們的活動也受到嚴格的限制。乾隆時期,傳教士雖在宮中受到很高禮遇,但仍不能在華傳教。天主教會時常請郎世寧代遞奏本給皇上,郎世寧也曾多次壯著膽子維護天主教。有一天,乾隆皇帝照常來看郎世寧畫畫,郎世寧忽然放下畫筆工具,跪在皇帝跟前,含淚請求皇帝對基督徒開恩,並遞上耶穌會奏本。在場的太監都為他的舉動膽顫心驚,心想他要觸怒龍顏瞭。然而,乾隆卻隻是溫和地對郎世寧說:" 我並沒有譴責你們的宗教,隻是禁止旗人皈依罷瞭。" 此事傳開之後,官員們註意到皇帝並沒有拒絕奏本,於是也沒有過分地禁教瞭。

帶著 " 鐐銬 " 作畫

在宮廷作畫,受到宮廷、皇帝個人趣味,以及中西文化不相融的種種限制,不可能隨意發揮,常常要曲意迎合。

在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對郎世寧的繪畫技法沒有過多的幹涉,甚至要求畫師保持自己的風格,因此成就瞭《百駿圖》,這張畫作保留瞭明顯的西方繪畫風格。

然而,在乾隆時期,由於乾隆本人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形成瞭自己固有的審美趣味,對畫師的鉗制也較多。例如,乾隆不喜歡西方刻畫人臉的光影畫法,將此 " 視同污染 ",或稱之為 " 陰陽臉 "。因此,郎世寧采用平光的效果,無高光和陰影,面部幾乎沒有起伏,隻在主要的面部結構下加一點點淡淡的陰影。同時,中國傳統認為肖像畫必須是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的正面像,所以郎世寧許多肖像畫中的人物姿勢都像拍證件照一樣。

當我們欣賞《乾隆帝後妃嬪圖卷》時,會發現畫中的嬪妃長相都很相似,就像現在的整容臉。其實這也是郎世寧不得不用的心機,如果讓皇後嬪妃們看到自己畫像中的容貌差別太大,不是徒生事端嗎?郎世寧應該是用當時的美女標準進行瞭美化,如細細的柳葉眉、上挑的丹鳳眼,但還是通過許多細節表現出瞭各位嬪妃的特點。

雖然有各種掣肘,但郎世寧還是走出瞭一條中西合並的路子,並稱之為 " 郎世寧新體畫 ",既有歐洲油畫的寫實主義風格,又有中國畫的水墨之韻。寫實風格一般體現在繪畫主體上,如人物、動物,水墨風格則體現在背景上。這種寫實風格也使郎世寧的畫作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具有非常珍貴的史料價值。

郎世寧來到中國後再也沒有離開過,直至去世,葬在北京,一個歐洲傳教士墓地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