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高頻的場景切入,逐漸培養用戶習慣,進而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功的移動支付市場搶奪戰都逃不開這個套路,八達通公交預付卡是如此,支付寶從電商到線下是如此,騰訊的紅包戰略亦是如此。
——馨金融
洪偌馨 / 文
上周四,馨金融和大傢聊瞭聊騰訊佈局公交支付場景的消息(傳送門:《馬化騰親自上陣,要拿下這個移動支付場景》)。
從 9 月 13 日到 9 月 18 日,馬化騰馬不停蹄地親自跑瞭安徽、深圳、廣州三個地方,與當地政府談妥瞭一系列合作,包括交通金融支付、大數據、雲計算、輔助駕駛等各個領域。
其中最受人矚目的還是雙方合作後推出的 " 掃碼乘車 " 服務。馬化騰親自體驗掃碼的照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過瞭。
用法也很簡單,用戶隻需通過微信小程序搜索到 " 騰訊乘車碼 ",授權成功後即可掃碼乘車,機器響應速度在 0.3 秒內,用戶無需充值,整個系統可實現 " 先乘車,後付費 "。
不過,盡管馬化騰的親自站臺賺足瞭眼球,但是瞄準公交出行市場的支付巨頭卻絕不止騰訊一傢。
最近,一向高冷的銀聯為瞭推廣公交支付,也放低瞭身段,開始花式推廣。
據媒體報道,9 月 18 日," 銀聯雲閃付 " 在浙江嘉興嘉善縣主城區的三條公交線路正式開通,銀聯 IC 卡、各類手機 Pay、智能穿戴設備,或者打開銀聯錢包 APP 的二維碼掃一掃都可以直接付款。
而在更早之前,今年 5 月,中國銀聯已經與杭州公交集團簽署合作,正式宣佈 " 銀聯雲閃付 " 業務將在杭州公交集團下轄所有公交線路陸續全面開通受理。
之所以說銀聯放低瞭身段,是因為他們把門檻設置得很低,不像之前推廣二維碼時還需要下載銀聯 APP,用戶在乘車時隻需持有 62" 字頭銀聯金融 IC 卡可以刷卡買票瞭。
當然,說到移動支付領域的場景爭奪戰,最不可能缺席的就是支付寶,尤其是銀聯在杭州地推的勢頭如此兇猛,也算是打到支付寶的傢門口瞭。
同樣是從今年 5 月開始,支付寶在杭州、武漢等地率先實施(會陸續推行到全國),領取電子公交卡即可上車刷手機付款。與此同時,芝麻分 550 及以上可享受 " 先享後付 ",同樣強調 " 先乘車、後付款 "。
對於即將到來的 9 · 22" 世界無車日 ",支付寶似乎也已經準備好要大幹一場。
據悉 9 月 22 日當天,杭州、武漢、青島、天津等城市刷支付寶乘公交車可享受免費乘車,與此同時,在杭州、武漢、廣州、上海、深圳、蘇州、長沙、西安、青島、南寧、成都、鄭州等城市通過支付寶買地鐵票享受五折優惠。
巨頭們的移動支付場景戰爭從電商打到外賣、從便利店蔓延到共享出行,甚至是樓下的夫妻店、水果攤都已經能夠掃碼支付。
即使不是從業者,普通用戶也感受得到,大部分高頻的交易場景都已經被瓜分殆盡,還沒有被打通的 " 最後一公裡 " 已經很少,公共交通支付算是其中一個。
公交出行作為一種高頻度、高粘度、低頻度的交易場景,絕不是最近才被巨頭們盯上。隻是一方面,作為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公交系統長期以來都有相對獨立的支付系統,即我們熟悉的公交 IC 卡。
另一方面,公交支付系統都是以城市為單位的,移動支付想要介入,需要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談合作,並對於整個硬件和軟件系統進行升級和改造,如果想要在全國鋪開並形成規模效應,需要極大的投入。
然而此次,三大巨頭齊齊下定居心全力佈局這一業務,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說明瞭這個場景的價值。或許更重要的原因也在於,移動支付戰場的競爭是實在太過慘烈。
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在移動支付市場,兩大網絡支付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 ( 微信支付 ) 已占據市場 90% 以上的份額,其中 2017 年第一季度,支付寶的市場份額 54%,而財付通(微信支付 +QQ 錢包)的市場份額首次突破 40.0%。
隨著兩傢的市場份額越來越接近,每一個小場景都可能成為拉開或者縮小市場份額差距的關鍵一步,更何況是公交支付這樣的大場景。
相較之下,銀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商務的市場份額不超過 0.1%。根據官方說法,銀聯的移動產品包括雲閃付系列以及無卡支付產品並不在前述統計之內。
不過在與前兩者市場差距如此大,且其他線下場景翻盤希望渺茫的情況下,銀聯很有可能在公交出行方面下瞭很重的賭註。
事實上,如果從公交支付以往帶來的效益來看,三大巨頭的押註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以香港的城市公交預付卡八達通為例,八達通於 1997 年正式推出,基於 NFC 技術的非接觸式預付卡,最初用於不同公共交通系統作付費用途。發展至今,這張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功能於一體的卡片,幾乎能讓香港人隻帶一張卡,便可完成日常所有消費。
截至 2016 年 9 月,八達通覆蓋 99% 的香港人口(734 萬),市面上流通逾 3200 萬張,日交易額超過 1.8 億港元。
更何況,支付的高頻也就意味著流量和用戶粘性,這本身就是互聯網的稀缺資源。而在這個高頻支付場景背後潛藏的數據價值,更是無法估量的。
就像前面說過的,公交系統是一個公共服務系統,它既連接著最廣泛的用戶(截止到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有 2 億多人以公交出行為主要出行方式,這可能是共享單車、滴滴出行無論如何發展都無法比擬的),也聯系著公共交通的調度、服務系統。而無論是哪一端的數據,都可能成為未來決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