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慶長假第 4 天,假期外灘君精選瞭
8 篇往期好文與大傢共度雙節,此為第 4 篇。
看點 作為非英語母語使用者,中國孩子的英語素養究竟該達到什麼程度?由於英語母語國傢的分級體系並不完全適用於非母語閱讀者,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研發出一份面向中國中小學生的英文分級閱讀標準。學校和傢長該怎樣進行科學的閱讀指導?有哪些合適的方法值得推廣?一起來看外灘君對課題組成員敖娜仁圖雅老師的采訪。
文 | 吳妍嬌 編輯 | 聞琛
朱永新教授曾說,"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在如今這個倡導 " 全民閱讀 " 的時代,閱讀英文原版書早已不是什麼時髦的概念。相對於傳統語言教學,閱讀顯然更有助於孩子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事實上,不少父母都會早早地讓孩子以繪本為起點,逐步接觸英文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書以及怎麼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瞭。
早在 19 世紀初,美國學者就首次提出瞭分級閱讀的理念,其官方說法是:
按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並根據語言學習規律,為讀者選擇階梯式系列英語讀物。
通俗地講,就是孩子學習閱讀時,應該閱讀與其能力相匹配的書,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最好的發展。
事實上,英美國傢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設計出瞭多種不同的 " 分級閱讀系統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 " 藍思 " 和 "AR" 系統都包含兩個評估體系:一是對讀者閱讀能力的評估,二是對文本閱讀難度的評級。
關鍵點在於,為孩子創造一個最理想的 " 閱讀區間 " ——在閱讀難度方面,不太難也不太簡單,需花一些力氣但不至於造成困擾。孩子能夠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同時兼具思考的深度。
那麼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中國遲遲沒有出臺自己的英文閱讀分級系統?或者為何不直接沿用國外的分級閱讀系統?
事實上,就在前不久,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所的王薔、陳則航教授就帶領課題組,完成瞭《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簡稱 "《標準》")的研發。
課題組歷經整整五年,調研 200 多所學校,經過邊實驗、邊改進、邊評估、邊建構的課堂分級閱讀教學實驗後,終於研發出瞭一套屬於中國自己的、科學系統的英文分級閱讀標準體系。
身為課題組一員的敖娜仁圖雅老師告訴外灘君,近年來,傢長和老師對分級閱讀的現實需求越發顯著,雖然市面上有海量英文書籍,卻不知以何標準去選書,選定後又該如何閱讀。因此,標準的出臺逐漸成為瞭剛需。
" 首先,你需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書,在此之前,你得知道孩子現在的水平。分級閱讀的概念就是把閱讀水平和讀物的內容、難度進行精確匹配。而且,分級閱讀也不隻是對這兩個方面進行匹配,它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閱讀指導方式、閱讀教學模式都需配套研發。"
提及為何不直接沿用國外成熟的體系,課題組的敖娜仁圖雅老師告訴外灘君,國外采用的是英語為母語標準的分級閱讀系統,而外語讀者和母語讀者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大,若將其直接引入中國,可能會遭遇水土不服。
英文閱讀素養≠英文閱讀能力?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標準》提出瞭 " 英文閱讀素養 " 的概念,它與我們過去常常說的 " 閱讀能力 " 有何差異?
事實上," 英文閱讀能力 " 如今已越來越偏應試,主要指的是解碼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這也是在考試中最常考察的兩項基本功。
而 " 英文閱讀素養 " 來自英語中的 reading literacy,其概念的外延更廣。當我們一味地強調閱讀能力時,一種 " 偽閱讀素養 "(aliteracy)就應運而生瞭:一個孩子的解碼能力很強,閱讀理解能力也很強,但他就是不愛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強,也許是因為傢長的督促或老師的作用,但是出瞭校園,就沒瞭可持續性的閱讀發展。
" 可以說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我們最終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可持續性的發展。學校教育可能隻是教給孩子技巧,給他創造環境,但是出瞭校園,孩子卻不讀瞭,這就有些本末倒置。"
敖娜仁圖雅老師說,之所以會出現所謂的 " 偽閱讀素養 ",正是因為孩子的閱讀教育,缺瞭一個重要的維度——即閱讀品格。
閱讀品格包含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兩個要素。其中,閱讀習慣包括閱讀量、閱讀頻率和閱讀方法,而閱讀體驗則強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閱讀興趣、閱讀動機、閱讀態度和自我評估四個要素。
——引自《標準》實驗稿
閱讀能力分為 4 個維度、14 個要素,閱讀品格則分為 2 個維度、6 個要素
國外在界定閱讀素養時會強調各種各樣的閱讀目的,其中有一個叫作 read for fun,而這正是中國孩子在進行英文閱讀時最為缺乏的意識。他們往往覺得閱讀是獲得知識的途徑,但對閱讀本身並沒有興趣。因此閱讀品格其實是發展持續性閱讀的一種動力。
" 分級閱讀 " 如何分級?
分級閱讀中最關鍵的,就是 " 分級 " 二字,也就是說,要為每個孩子找到合適難度的書,同時培養能力、激發興趣,最終形成持續閱讀的習慣。那麼,此次的《標準》究竟是如何給孩子的閱讀分級的呢?
課題組基於閱讀素養理論框架和其他相關研究成果,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不同心理認知發展特點出發,根據學生閱讀能力、閱讀品格的發展趨勢,最終確定瞭 " 三階九段 " 共 20 個級別的英語分級閱讀標準結構,分別對應各個年級,並且細化到學期。
三階九段主要由 " 讀者能力概況 "、" 讀者閱讀素養目標 " 和 " 讀物特征描述 " 三個部分組成:
" 讀者能力概況 " 關註本階段讀者的年齡特點、興趣、學習特征等;
" 讀者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 " 具體描述該階段讀者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的發展目標;
" 讀物特征描述 " 從讀者特點和能力水平出發,推薦瞭相應的讀物。
三者互為補充,一方面對讀者進行準確定位,另一方面使他們能夠挑選到合適的讀物,其目標都是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外灘君發現,此次《標準》對於階段的劃分還是比較細致的,這一點跟國外的分級閱讀系統類似。但敖娜仁圖雅老師又告訴我,其實粗細與否也有一個普遍的規律,通常一個新的分級閱讀系統剛出臺時會比較 general,隨後逐步細化,但之後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又會變得比較 general。這也算是一個大趨勢。
說到底是閱讀教學出瞭問題
目前,在中國的學校,閱讀教學還是比較傳統,這裡面當然有考試的反撥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課堂上,老師們也往往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另外,大部分老師還沒有接觸到比較新的閱讀教學理念,更別提接受系統的培訓瞭。
反觀美國的課堂,你會發現自己始終被書環繞著,而孩子最愛讀的繪本自然是數不勝數。這得益於美國人數眾多的童書作傢,又有明確的閱讀分級體系。
美國課堂首先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動機和興趣問題,培養孩子自己提出假設和疑問的探索欲望,而不是僅僅讓孩子被動地去接受。因此,除瞭有鼓勵閱讀的大環境以外,好的閱讀教學方法也很必要。
在美國低齡孩子的課堂上,一種典型的閱讀教學法 picture tour 會包含下面 6 個步驟:
第一步是讀封面,包括書名和作者,讓孩子對書的背景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美國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說出一長串知名的童書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
第二步是做預測,讓孩子猜猜看這本書裡會發生什麼事。
第三步是讀圖解義,孩子最愛書裡的插圖,這一步可以讓他們對故事有個大概的認識。
第四步是讀文章,老師讀的過程中會偶爾問幾個問題,孩子則進行各種思維訓練,包括比較、聯想等等。
第五步則是讓孩子進行歸納總結。
最後一步是分享各自的觀點。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方法能夠很系統地教會孩子如何閱讀。
事實上,在很多英語為母語的國傢,小學三年級也就是孩子 9 歲的時候被界定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9 歲之前,孩子是 learn to read,三年級之後,才是 read to learn。
但遺憾的是,learn to read 這個過程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是基本缺失的,閱讀隻是一個工具。而且老師往往會在一開始就強調解碼能力中的詞匯概念,卻忽略瞭閱讀思維和習慣的訓練,這其實並不利於培養真正的閱讀能力。
敖娜仁圖雅老師告訴外灘君,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發現,小朋友剛接觸繪本時,是完全沒有閱讀習慣的,他會隨意翻看,而且翻看的都是圖片。他對這種文本怎麼讀並沒有概念,也沒有兼顧圖文的意識。因此,真正亟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閱讀教學。
敖娜仁圖雅老師也推薦瞭幾種實驗中用到的閱讀教學方法,如 guided shared reading,有點類似親子閱讀,往往是老師帶著孩子一起讀。要不然就是拼圖閱讀(jigsaw reading),也叫做合作閱讀。
有些文本比較長,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處理,那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負責一個部分。之後各組抽一個人形成新的小組,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告訴對方自己讀到瞭什麼。這種分組閱讀法很適合高年級,或者是比較長的文本。
另外還有持續默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讓學生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安靜閱讀,這是一種完全獨立的閱讀,老師不會幹預。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已經形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能夠進一步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甚至會很自然地習得一些詞匯。不同於純粹灌輸式的學習,其增長的不僅僅是詞匯量,更是整體英語能力的增強。
當然,和分級閱讀體系一樣,這些好的方法也不可一味地照搬到中國,也需要經過本土化的調整。就好比在英美國傢,是先 learn to read,然後才是 read to learn,這樣的思路其實並不適合中國。因為母語國傢小朋友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儲備瞭相當的詞匯量,但是中國孩子在上一年級之前沒有積累那麼多詞匯,必須一邊要學會怎麼讀,同時學習語言知識。
小貼士:傢長如何指導孩子閱讀?
既然有瞭標準,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操作瞭。作為傢長,可能要從三個步驟入手:
首先要確認孩子在某個年齡段的認知發展水平(即讀者能力概況),給孩子劃定一個大概的范圍,看看他適合讀什麼樣的書。這一步主要是確定主題的思考深度和語言難度。之所以一定要同時強調這兩者,是因為往往可能會出現兩本書,語言難度差不多,思想高度卻不一致,所以選擇尤需謹慎。
接下來,就是根據英語閱讀素養的目標,去一一對應讀物的特征,從而選擇合適的書籍。
最後,是讓孩子去試讀,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到個體的興趣問題,以及對主題的適應性。
舉個例子,如果是 6-8 歲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一般喜歡小動物,好奇心強,喜歡模仿,想象力豐富,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建議的讀物就不宜過於抽象或復雜,而應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如傢庭、動植物等主題。在方法上,則最好采取分享閱讀或親子共讀的形式,讀後,可以鼓勵孩子用圖畫或表演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讀物的理解。
敖娜仁圖雅老師還特別強調,在閱讀這件事上,大人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因為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 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那麼你自己要先愛上閱讀,你也捧一本書和孩子一起看。" 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形成持續、穩定的閱讀習慣,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整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
針對 21 世紀學習型傢庭的核心需求
外灘教育邀您加入 "VIP 專享 "
點擊下圖
瞭解更多 VIP 福利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開通外灘教育 VIP 專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