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打賞女主播 16 萬元後續——
彭傢父母終於拿回瞭大部分錢
遊戲、直播平臺如何監管,孩子怎麼教育,留下諸多思考
父母沒日沒夜地在牛仔褲生產的流水線上工作,十年存下 16 萬元。媽媽想著餘額寶比較方便利息比銀行高,就把錢統統存在瞭這裡。沒想到,從暑假 8 月份開始到 9 月,14 歲的熊孩子把這筆錢分 100 多次充值成遊戲幣,統統打賞給瞭遊戲直播平臺的女主播。 ( 浙江 24 小時、錢江晚報曾作連續報道 )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事情終於解決瞭。觸手 TV 在核實瞭確實是未成年人打賞之後,和孩子父母協商瞭一個金額。日前,彭傢父母已經拿到瞭這筆錢。他們說,沒有全退,我們理解,孩子沒管牢我們也有錯,至於具體金額就不想公開瞭。
錢能否退還
關鍵看是不是未成年人所為
因為遊戲直播平臺觸手 TV 是位於杭州的公司,所以當事情發生後,孩子的爸爸彭師傅在直接和觸手 TV 接觸沒有結果後,投訴到杭州市長熱線 12345。
這類糾紛的核心在於,打賞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人所為。孩子還不到 18 歲,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打賞的錢是 16 萬,顯然與其行為能力不適應。如果能夠證實確實是孩子打賞,那麼該行為無效,應該退錢。
在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觸手 TV 的法務也說到,曾經碰到過成年人打賞後反悔,便拉著孩子謊稱是孩子所為來要求退錢。另外,從法律上來說,打賞遊戲幣的充值渠道並不是直接在該網站,而是通過支付寶。那麼," 同樣的一筆錢,在充值渠道層面認定是從成年人的銀行卡中支付的,轉換到平臺打賞就認為是未成年人的行為,是否合理 ?"
所以,事情的核心就在於證實這些打賞是不是都是兒子小彭所為。
在十一長假期間,錢江晚報記者專程去瞭趟廣州增城新塘鎮,去彭傢直接瞭解情況。
逼仄的出租房,一個回憶起一筆筆打賞細節便不斷抹眼淚的男孩子,父母倆一個是初中文化水平,一個是小學五年級。因為生存壓力,每天在工廠加班到半夜裡。而當他們半夜回傢,趁著沖涼那會兒,兒子也會迅速地拿起媽媽的手機,將支付寶錢款充值成遊戲幣,然後刪除賬戶變化提示短信。
彭傢父母
和觸手 TV 協商解決瞭這事
事情發生後,對彭傢來說,好比天都要塌下來瞭。媽媽住瞭兩天院,工廠籌款 1 萬元接濟彭傢。
孩子正值初三,學校也緊急召開瞭傢長會,強調瞭不要玩遊戲,不要上直播平臺。
好在事情終於解決瞭。
國慶中秋小長假後,觸手 TV 安排彭傢父母來杭州,大傢在一傢律師事務所碰面。
電話中,彭師傅向錢江晚報記者透露瞭來杭州 " 私瞭 " 之前,觸手 TV 平臺方面給他提瞭要求:" 一是不準再讓媒體報道瞭 ; 二是給 12345 市長熱線回個電話,說是雙方已經協商瞭 "。彭師傅不肯告訴記者他們在哪傢事務所協商。
10 月 12 日,錢報記者再次聯系上彭師傅,電話那頭他告訴記者,和觸手 TV 公司已經 " 自行協商好瞭 "," 我少一點就算瞭,畢竟我們作為大人也沒把孩子管牢 ",但是,彭師傅執意不說最後拿回瞭多少錢。" 總之非常感謝你們報社,以後我兒子成績好瞭,我會給你們發短信的。" 彭師傅說。
律師建議
這類糾紛可交由法院來認定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是一傢專註於網絡法的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延來說,目前,對未成年人參與遊戲設限的立法有《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其第二十一條,網絡遊戲運營企業應當要求網絡遊戲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實名註冊,並保存用戶註冊信息。
但是在現實實施中,效果並不明顯,身份證信息的倒賣和部分傢長的放任使未成年人可以繞過這一環節的監督。
部分網絡遊戲關聯行業,其本身不是網絡遊戲運營商,比如遊戲主播平臺等,實名制要求是否適用於這些行業,立法上並沒有明確,導致未成年人使用這些平臺的服務時,很難得到有效監管。
一旦未成年人巨額打賞,錢到底退不退得回來,核心調查內容就是甄別是否未成年人。但是無論直播平臺自行甄別,還是傢長舉證,都比較難。
張延來律師建議由父母作為監護人起訴至法院,法官會將未成年人作為證人傳喚到庭,通過法庭調查來確定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人打賞,然後瞭解父母是不是也有監管失職,確定最後應該退還的比例。
好在經過媒體的持續關註、雙方的協商,小彭一傢總算拿回瞭大部分的錢,這件事算是有瞭一個比較圓滿的結果。但是,關於遊戲、直播平臺如何監管,孩子如何教育溝通,留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