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階層為何勤勞而不富有?

09-28

文 | 波波夫

浮淺工作模式統治瞭當下的辦公室。

格子間裡的每一天總是忙忙碌碌的,一天總有幾個會,十幾封郵件,幾十個微信群,你完全沒有 " 遊手好閑 "。但到瞭下班時,卻發現仍然還有許多重要工作沒有做,確切地說,在工作的八個小時裡,幾乎都被事務性工作所占據。這些工作對認知能力要求不高,還不創造新價值,容易被復制。

但忙碌並不代表生產力。在現代企業中,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比體力勞動者復雜,衡量個體對公司產出創造的具體價值也變得十分困難,從而導致「勞者未必多得、能者未必高薪」,職場人普遍存在的疲倦、挫敗和無望感。大批白領在溫飽線上掙紮,「勤勞」而不富有。

這可能是許多辦公室人正在遭遇的陷阱,卻又無法扭轉局勢,擺脫這種令人沮喪的浮淺工作。

卡爾 · 紐波特在大學畢業之後的十年,完成瞭一系列看上去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獲得瞭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出版瞭四本暢銷書,發表瞭數十篇學術論文,並且在美國喬治城大學獲得終身教職。

紐波特把這些都歸功於自己不隨大流的「深度工作法」:他不上 Twitter,也不上 Facebook,甚至很少回復電子郵件,他的官方網站是沒有留個人郵件地址的。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在工作日很少工作到下午六點,周末也很少加班或充電。

他在《深度工作》一書中這樣總結自己的深度學習的經驗:

「我每天的工作都圍繞著精心挑選的深度工作展開,確實無法避免的浮淺活動則拆分成小塊,在日程的間隙完成。每天三四個小時,每周五天沒有任何打擾、精心安排的專註工作,帶來瞭很多極有價值的產出。」

此外,「從下班回傢至第二天清晨工作日這段時間,我幾乎不碰電腦(隻有寫博客例外)...... 遠離生活中的幹擾,緩和瞭似乎在日益侵蝕人們日常生活的緊張心智能量。」因為,高度關註,容易幫助人們進入心流狀態,產生極高的效率和愉悅感。

這也很容易解釋工作狂的行為模式。心理學傢哈裡 · 切克森米哈賴的研究表明,對工作狂來說,工作時有其內在目標、反饋規則和挑戰,所有這些都鼓勵個人積極地參與到工作中,專註其中。相反,休閑時光則組織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出創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紐波特大肆贊揚的「深度工作法」的核心,其實就是在某一時間段內,高度集中註意力完成特定工作,而不是每隔五分鐘微信群聊、刷朋友圈,點擊新蹦出來的郵件。他在針對美國常春藤盟校的超高分研究生時發現,那些最優秀的學生通常比 GPA 低一個等級的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更短。

紐波特由此提出價值創造公式:「高價值產出 = 高度專註 x 時間」。

當大部分人都在圍繞著模糊目標進行浮淺忙碌時,那些擁有深度工作能力的人將會獲得巨大優勢,但如何在一個手機、筆記本、微信、QQ、電郵包圍的格子間裡塑造深度工作的氛圍和能力,紐波特推薦瞭「雙峰哲學的深度工作日程安排」:

把個人時間分為兩塊,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於深度追求,餘下的時間做所有其他的事情。在深度時間裡,雙峰工作者要像禁欲主義者一樣工作——追求高強度、無幹擾的專註。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 · 格蘭特,每年都把所有課程集中到一個學期,其餘時間則專註科研。在有課程的那個學期,他又會在每月挑出三四天時間,把自己關在書房集中深度工作。

但能夠如此自由調配時間的人實在太少,因此對於在公司上班的白領們,紐波特也提供一些建議:

培養固定的習慣

《紐約時報》專欄作傢大衛 · 佈魯克斯曾說過,「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入藝術傢般思考,如會計般工作。」達爾文在寫作《物種起源》時每天幾乎保持著同樣的節奏:早上 7 點起床,然後散步、吃早餐,從 8 點到 9 點半在書房工作,之後一小時用於拆閱前一天的信件,而後從 10 點半到中午又回到書房工作。下午他會繼續散步,深入思考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想法,直到想出滿意的答案他才會停下來,宣告一天工作的結束。

對於普通人來說,進入深度工作時,應該實現明確在何處工作、工作時間多長。工作開始後明確工作的原則,比如不準使用任何網絡,或者每隔 30 分鐘設定必須完成的目標。你還要思考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比如可以從一杯咖啡開始。

要有大手筆

J.K. 羅琳在 2007 年冬,寫作哈利 · 波特系列最後一部《死亡聖器》時,壓力超大,糟糕的是她發現在自己傢書房裡越來越難以全神貫註。一會兒是擦玻璃的來瞭,一會兒是孩子哭鬧,最後她決定入住愛丁堡市中心開銷不菲的巴爾默勒爾酒店,從這棟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的窗口可以眺望愛丁堡城堡,而那正是羅琳寫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靈感之源。

不過應用這些大手筆改變環境的都是大咖居多,並非每個人都住得起奢侈的酒店。但這樣做的關鍵是,依靠改變環境,來創造一個嚴肅關註的氛圍。比如,你可以拔掉傢裡網線,拉上窗簾,停止接受快遞。

制造安逸的時光

「刻意練習理論」倡導者安德斯 · 埃裡克森發現,對於新手來說,一天一小時左右的高度專註已經是極限。對於專傢來說,這一上限也不過是四個小時。因為,人的註意力資源是稀缺的,也是容易疲倦的。荷蘭心理學傢艾普 · 迪克斯特修斯研究發現,給有意識的頭腦休息的時間可以激活無意識的頭腦,從而有可能面對最復雜的職業挑戰。

對於白領來說,如果說有擺脫「勤勞而不富有」陷阱的捷徑,那就是盡快從浮淺工作模式切換到深度工作模式,顯著提升勞動價值。

(歡迎關註波波夫微信訂閱號:波波夫同學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