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會有觀眾陪馮小剛一起做“春夢”

09-22

新晚報記者 商鼎

很多中國導演都拍過青春片,薑文拍出瞭《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小帥拍出瞭《十七歲的單車》,這一次終於輪到瞭馮小剛。拍慣瞭商業片的馮小剛最近兩年似乎更熱衷於 " 玩 ",從《我不是潘金蓮》到《芳華》,都不同於以往的 " 馮氏喜劇 ",頗有些吃慣瞭鮑參翅肚改吃小白菜的感覺。不過有時候你必須承認,在娛樂圈這個功利的世界,有時候還真就是成瞭人生贏傢之後,才能回過頭來去實現點青春夢想。而《芳華》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迎合如今主流的觀眾群體,但仍然會有人陪馮小剛一起做夢,哪怕是一個跟青春有關的 " 春夢 "。

盡管和王朔、葉京這樣的大院子弟出身不同,但在部隊文工團的經歷還是讓馮小剛對軍旅生涯記憶猶新。《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馮小剛隻能是一個講 " 尼佈楚條約 " 的歷史老師,在《芳華》中,他終於可以去講述文工團的日子。從拍攝來看,《芳華》並無新意,甚至開篇的引子都和馮小剛以前的電影一樣熟悉。但作為一部院線電影,好的故事往往更能打動觀眾。青春片往往容易陷入一個過度美化的怪圈,似乎青春就一定是陽光的,青春就一定無悔的。《芳華》則對上世紀 70 年代的文工團生活做瞭最大程度的還原,女兵洗澡、老式內衣,這些看似有些出格的鏡頭,也都不會讓人有 " 不搭 " 的看法。換句話說,即使有些 " 想歪 ",也是青春中正常的念頭,這樣的荷爾蒙沖動不僅屬於年輕時的馮小剛,也屬於每一個他的同齡人。

拍攝對越自衛反擊戰更是一大突破,恐怕這是最近 20 年裡第一次有人把這段歷史搬上院線的銀幕。在中國觀眾普遍因為《戰狼 2》《湄公河行動》而群情激奮,在美式大片的槍炮聲中自嗨時,馮小剛卻選擇瞭追溯一段很多人不願提及的血淚歷史。這段歷史很殘酷,殘酷到每一個生命在血肉橫飛時都沒時間去告別。都說見字如面,影片中的一封封傢信同樣催淚,《芳華》沒有刻意去批判時代的悲劇,每個人物雖然被時代安排瞭命運,但他們也都沒有去抱怨時代。正如男主人公在影片中所說," 什麼是好,分跟誰比。和躺在陵園的戰友相比,我敢說不好?" 直面青春,是對青春最好的紀念;直面歷史,才是對歷史最好的反思。當然,好也罷,壞也罷,對於主人公來說,都是一段芬芳的年華。

編輯 商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