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人儲菜進化史:媽儲的不是菜 , 是人生 !

10-07

哈爾濱日報記者 霍亮 文 / 攝

" 大蔥 15 元一捆,隨便挑 " 每到 10 月中旬,冰城街頭巷陌經常能聽到農民賣秋菜的吆喝聲。對於很多老哈爾濱人來說,買秋菜、儲冬菜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濃縮瞭他們的生命歷程——從住平房到住樓房,從計劃經濟的物質短缺到市場經濟應有盡有 …… 讀讀冰城市民儲菜進化史,你將驚訝地發現,原來父母們儲的不是秋菜,是人生!

地窖時代

六七十年代傢裡的一件 " 大事 "

" 一顆顆大白菜和一袋袋土豆往地窖裡面扛,當時覺得特別累,現在想起來卻全是幸福的回憶呀!" 今年已經六十多歲的宗阿姨告訴記者,小時後傢住平房,雖然居住面積不大,但有菜窖,每年十一左右她都會跟著父母還有兄弟姐妹們買秋菜、儲菜。

" 那時一入冬,傢傢至少得存個上百斤菜 " 宗阿姨回憶說,白菜、、蘿卜、土豆是人們冬季餐桌上的 " 當傢菜 ",自然也也是市民儲菜的老三樣 ", 其他細菜的話也就是逢年過節的話能有點供應,也還不多。那時候就算你有錢也不好買。

宗阿姨的記憶代表著一代 " 老哈 " 們的共同回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十一前後,買秋菜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千傢萬戶齊出動,買菜、晾曬、貯存,一幅冰城生活風俗畫幾乎在每一個居民大院裡同時上演。如今回想起當年那些日子," 老哈 " 們心中難免有種難以割舍的情結,和對時代變遷的深深感慨。

" 陽臺時代 "

平房時代終結 " 傢庭地窖 " 謝幕

進入九十年代,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哈爾濱的平房越來越少。這時宗阿姨已經結婚生子 , 傢裡平房也動遷瞭,搬進樓房。這時居住條件提升瞭一大截,可是小菜窖也隨著動遷的居民大院成為塵封的歷史。

" 沒有瞭地窖,但秋菜還是得買呀,要不冬天吃啥?" 宗阿姨說:" 剛開始,很多老街坊們都不習慣沒有菜窖的日子。" 地窖沒有但有瞭陽臺。隨著樓房的普及,陽臺儲菜時代悄然來臨。

" 搬進樓房後,大傢都把買來的秋菜放進紙殼箱子裡,然後再把整個箱子放在陽臺上,等到三九天來臨的時候,用廢舊的棉被把紙殼箱子裹起來保暖。如果氣溫不是特別低,就不需要棉被,報紙包一下就行。" 宗阿姨回憶。

網絡配圖

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終結,冰城市場經濟高速發展。這種時代的進步也深深印刻在哈爾濱老百姓的生活中。" 搬進樓房後,每年買秋菜也是大事,但總感覺不像以前那樣重要瞭,而且購買的也不像以前那麼多瞭,每年也就買個幾十斤。" 宗阿姨說,一是樓上樓下的搬著費勁,更關鍵的是市場上的蔬菜供應也不像以前那麼緊張瞭,冬天各種蔬菜也能買到,就是貴點。

" 後儲菜時代 "

買秋菜成老年人緬懷過去的儀式

近幾年來,八九十年代興建的多層住宅漸漸被高層住宅所取代,而曾經低矮破舊的平房在主城區內幾乎難覓蹤影。年過六旬的宗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年齡都大瞭,幹不動瞭,每到秋季隻是象征意義地買點秋菜。這種行為更像是老兩口對過去生活方式的緬懷,像一種儀式。

今年 66 歲的市民宗阿姨對記者表示,如今每年因為購買秋菜的問題,她都和孩子們鬧意見。" 儲秋菜是我保留瞭幾十年的習慣,冬天菜價貴,多儲點秋菜能省不少錢呢,可是孩子們總覺得秋菜占地方,而且儲存不好還會爛掉,不讓我多買 "

圖為 香坊安埠社區庭院內晾曬的秋菜

宗阿姨的孩子是個 80 後,這一代基本上沒有買秋菜、儲冬菜的習慣。" 現吃現買 " 是很多 80 後、90 後對於冬菜的共同態度。連日來,記者在走訪香坊、南崗多個早市、集貿市場時看到,今年冰城秋菜依舊供應量充足,品種齊全。但記者在現場發現,各大秋菜賣場上,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詢價者多是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

" 傢傢都住高層,很多小區不讓進車,買秋菜運輸和儲藏都不方便 " 宗阿姨的兒子告訴記者,如今,反季蔬菜、外地蔬菜應有盡有。即使是冬天,菜市場、超市裡也能買到各種蔬菜,而且吃新鮮的更健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儲存秋菜。

可以預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儲菜也將成為被塵封的民俗 ……

編輯 張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