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肖恩 · 康納利的 " 努力 ",邦德也許並不會流傳下來
1962 年 10 月 5 日," 邦德 " 系列的第一部《諾博士》在倫敦舉行瞭首映。
投資極少的《諾博士》一上映便票房大火,最終成為瞭當年英國票房第二的電影 ( 圖為 " 邦德 " 肖恩 · 康納利與邦女郎贊娜 · 馬歇爾在首映禮上 )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對於英國影史、甚至世界影史來說。因為從此以後,一個風靡全球的傳奇英倫間諜誕生;一個多達 24 部電影的超長系列,開始瞭橫跨影史半個多世紀的征程。
它為日後很多動作類型片在娛樂元素的設計上樹立瞭一個標桿。同時,它也影響瞭每一個從小透過電影認知世界的影迷的審美——
一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皮囊,一張迷倒萬千女性的俊雅臉龐,一身意大利手工西裝、一把 PPK 式手槍、一杯搖晃不攪動的伏特加馬提尼、一輛老式的阿斯頓馬丁,一個人隻身闖天涯 …… 雖然極具浪漫主義,但似乎這就是大傢眼裡認可的正宗間諜范兒。
千姿百態的邦女郎也是邦德電影的一大看點
當然,再多的傳奇色彩都是時間沉淀的結果,再多的開創性也隻不過是世人的後知後覺。尤其是在一切開始的時候,沒人知道 " 邦德 " 竟然能成為一種時尚。
" 詹姆斯 · 邦德 " 系列小說由英國小說傢伊恩 · 弗萊明創作。據說 " 邦德 " 是以 20 世紀初俄國的超級間諜西德尼 · 萊利為原型,到瞭弗萊明的筆下則成瞭土生土長的英國高富帥,受命於英國情報局,保衛的是英國女王的無上榮耀。
弗萊明共寫瞭 14 部邦德小說,於 1964 年去世。遺憾的是,他沒能看到那年上映,被譽為最好看的邦德電影之一的《金手指》
不過,盡管 " 邦德 " 是英國人,但將他搬上大銀幕的幕後大佬,卻是兩個分別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制片人——艾伯特 · R · 佈洛柯裡和哈裡 · 薩爾茲曼。
出於對弗萊明小說的喜愛,艾伯特 ( 左 ) 和哈裡 ( 右 ) 共同創立制片公司,合拍 " 邦德 " 系列電影
60 年代初," 邦德 " 電影的制作被推上日程。不過,主創和弗萊明原定是將《霹靂彈》的故事 ( 後來第四部上映 ) 作為首部 "007",但是劇本幾經周折,最後改為瞭《諾博士》。
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是照著 "B 級片 " 的量級進行制作,參與制片和出品的影業巨頭 " 聯藝 " 壓根就沒瞧上這部電影,籌備期間一度在項目 " 生死存亡 " 的重要關頭抱著看好戲的態度。
影片的成本隻有 100 萬美元,大部分的取景也是在環境惡劣的牙買加
不僅大制片廠,大明星也是不屑一顧。哈裡和艾伯特在 " 邦德 " 的扮演人選上,拉出一個長長的名單,包括瞭當時耳熟能詳的一線男星,隻是都沒能如願。
要麼大腕看不上這個角色,要麼是導演看不上候選人;有人是不能接受 " 五部 " 連拍的長片約,還有人覺得邦德的道德有問題 …… 一波又一波大牌談崩以後,下下之選的肖恩 · 康納利才入瞭制片人的眼簾。
肖恩被選中 " 邦德 " 後,曾有人發電報到制片廠表示抗議
從挑選肖恩做邦德的決定,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制片方的無奈。也許會有很多人噴筆者的無知,但有一說一,當時他的材質真的是很不咋地。
首先,出身蘇格蘭貧民窟的肖恩渾身一股草根氣息,與一身貴族紳士范兒的邦德有著天壤之別。同時,他的蘇格蘭口音也是最被詬病的地方。
《諾博士》拍完後,希區柯克曾被邀請第一時間內部看片,老爺子對什麼都滿意,唯一有點膈應的就是肖恩那滿嘴的 " 土腔調 "。
正是從口音很重的肖恩嘴裡,第一次說出瞭那句影史經典的臺詞:" 邦德,詹姆斯 · 邦德 "
其次,肖恩的外形也沒有那麼 " 完美 "。盡管邦女郎贊娜 · 馬歇爾日後說起第一次見到肖恩時如何如何被電到,但當時年僅 31 歲的他已經提早加入到 " 發際線飛出天際 " 的行列。
為瞭解決頭發的問題,肖恩戴著一頂假發演完瞭自己的所有邦德電影
大改造工程除瞭外形,還有內在的修養和氣質。電影的導演特倫斯 · 楊特地讓自己的私人裁縫為肖恩定制瞭一身行頭,還帶著這個鄉下小子不斷出入各種上流社會的高級俱樂部裡,體驗生活。
通過高強度的健身,肖恩練出瞭一副健碩的身材
外在的派頭都能打造,最難處理的還是演藝的經驗。在出任邦德之前,肖恩在電影圈隻算得上三流演員。拍攝《諾博士》之前,他剛剛在福克斯的二戰片《最後的一天》裡尬瞭一個小角色。如果沒有邦德的橄欖枝,他可能就要進入電視圈求發展瞭。
雖說遇到瞭事業的大轉折,但如何演好還是讓肖恩一籌莫展。於是他去問原著作者,弗萊明搖搖頭說,我也不懂,小說裡的邦德沒有豐富的性格;他去問導演,楊也在懷疑人生,不停反問肖恩,我們在幹嘛,這片子會有人看嗎?
但肖恩不能迷茫,這有可能就是他最後一次演電影的機會,所以他格外珍惜。
肖恩不斷彌補自己的弱勢,用一個又一個笨辦法演繹出一個完美的邦德
以現在的目光看,肖恩的初次亮相的確有些青澀,並且繃得很緊。他在電影中全程用耍帥的方式來詮釋邦德的不羈,可能會有些浮誇做作,但好像影響瞭後世的幾位繼任。直到丹尼爾 · 克雷格為止,邦德電影的定位似乎就是玩命耍帥。
與女演員的對手戲可以看出,肖恩表演的笨拙與僵硬
肖恩無疑是成功的,他為整個邦德系列定下瞭基調。盡管英倫范兒、精英特工、情場浪子等元素設計感很重,但肖恩用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征服瞭觀眾。
事實證明,肖恩的銀幕形象是完美的。他的繼任喬治 · 拉紮貝隻演瞭一部邦德就被觀眾噴走瞭,大傢哭著喊著要前者回來
有趣的是,這份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他用心思與毅力硬生生淤出來的。
就像肖恩在試鏡時所表現出的霸氣與強硬一樣,一切都像是他自己精心排練過的結果。無怪乎制片人稱其為 " 非常聰明之人 ",因為從一開始,他就是唯一那個帶著野心與執著來競爭 " 邦德 " 的演員。
所以,筆者一直認為《諾博士》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便是成就瞭肖恩 · 康納利。當然,肖恩也成就瞭 " 邦德 "。一旦角色塑造成功,這本就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 邦德 " 成瞭肖恩演藝生涯最經典的角色,也是他唯一經典的角色
除此以外,電影其它部分的價值都不值一提。無論敘事還是手法,都是非常俗套、流水線式的產物。它在諜戰片的類型開拓上,遠沒有 1959 年希區柯克執導的《西北偏北》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從諜戰故事,到鏡頭語言,再到動作設計,質地廉價又粗糙
就算是那些所謂影響日後的風格和模式,其實也都是圍繞 " 邦德 " 這個人物而產生的,他本身的魅力和戲劇性才是那筆巨大的財富。抽離瞭他,一切也都會隨之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