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走”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的竟是一高校副教授

11-22

現代快報訊(記者 謝喜卓)日前,現代快報一篇 " 大學老師‘薅走’中山植物園珍貴標本 " 報道引起瞭廣泛關註,11 月 22 日上午,現代快報記者再次來到南京中山植物園,通過標本館負責人瞭解到,事發次日,已經將所有丟失的標本追回。據介紹,此次共計受損標本 12 份,涉事人員為山東某高校一名副教授及兩名學生,發現時已經私自取樣 7 袋,還交出瞭 54 個同樣的空材料袋,但已標好植物名。

" 預謀性 " 查閱?暴露後還交出 54 個空材料袋

11 月 22 日上午 10 點左右,現代快報記者來到研究所標本館,在徐館長的帶領下來到瞭一個工作室,看到在工作臺上有 7 個材料袋放置在對應的 7 份殘缺不全的標本上面,另外在旁邊還擺有一沓同樣的空置材料袋,每一份上面都寫上瞭不同的植物學名。

徐館長介紹說,11 月上旬,山東某高校的副教授許某預約要前來查閱標本。15 日,許某進入植物研究所標本館查閱禾本科植物標本。" 我們曾多次向他講解管理規定,並反復說明不得損壞標本,更不能擅自從標本上取樣。" 徐館長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許某等一行三人在查看標本過程中,多次有與正常查閱研究標本不相稱的行為,經工作人員多次提醒,但仍未改正。16 日上午,工作人員在檢查許某已查閱的標本時,發現有多份標本損壞,隨即對其叫停瞭查閱。

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許某等人被叫停後,經勸說,當場歸還 3 個已取樣的材料袋,並交出 54 個已寫好植物學名但未取樣的空袋,當日下午,又歸還 4 袋已取樣標本。至此,許某等三人共計私自取樣 7 袋,分別屬於 7 種不同的植物標本。據徐館長介紹,此次受損標本多達 12 份,其中嚴重損傷 4 份,中度損傷 5 份,輕度損傷 1 份。

受損標本較多,具體損失正在評估中

據瞭解,在這 12 份受損標本中歷史最久的是 1934 年采集於河北省的羊茅 Festuca ovina L. 受損最嚴重的是 1953 年采集於黑龍江省的雅庫羊茅 Festuca jacutica Drob. 現代快報記者註意到,在損壞的標本中有一份葦狀羊茅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er 是 1985 年采集於為美國,據介紹,這是該館與美國交換的標本,十分珍貴。從殘缺的標本上,記者看到,雅庫羊茅的種子花序已經所剩無幾,這樣的情況是否還能修復?標本館工作人員表示,因為葉片和種子花序沒有被損壞揉碎,用膠水粘貼後再以針線進行縫補,尚可進行修復。

徐館長表示,事發後,他們與該副教授及兩名學生所在學校取得瞭聯系,學校校長和書記也非常重視," 他們針對此事也正在進一步調查。" 事後,許某本人也曾多次表示歉意,但徐館長認為,標本館是國傢的財產,是社會的財產,是一個基礎的科研資料,不是說對某個人表示歉意就解決問題的事。" 現在研究所領導一方面,和對方進行溝通,另一方面,正在商討評估損失。" 徐館長說。

私自取樣偶有發生,如此大規模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該標本館是重要的科學資料庫,通常為半開放機構,即對專業研究人員完全開放,對普通公眾一般不開放,但是為瞭科普和教育,普通公眾可團體預約參觀,但不允許近距離接觸標本。專業人士如果要取樣,須向館內提出申請,標本館對相應樣本進行評估," 如果標本歷史悠久,樣本罕見,藏量稀少,這樣的情況是絕對禁止取樣,相反情況下,則獲得批準的可能性更大。" 許館長說,凡是入庫的標本取樣都是有限制的,未經標本館允許私自取樣,對標本進行破壞性取樣,在任何館內都是違規的。

一位工作過人員告訴記者,之前也有過類似事件發生,也是業內人士所為,但是還從來沒有像這麼大規模的。" 許某作為一個專業人士,這是最起碼的常識,況且我們還再三叮囑不可隨意取樣。" 徐館長告訴記者,當時他們一行三人共查閱標本約 200 餘份,有些標本是歷經戰爭和動亂保存下來,非常珍貴。" 如果當時沒有及時發現,像如此大規模的的取樣,對標本的損傷程度很難想象。"

據徐館長介紹,由於每一份標本都采集不易,且具有不可復制性,所以標本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動。" 包括標簽,這是研究標本的學者姓名及鑒定意見。" 徐館長感嘆道,與 2016 年向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捐贈 6000 份植物標本的無錫市民鄔文祥相比," 破壞標本的人就顯得格調很低下。"

此前報道:

大學老師 " 擄走 " 標本 中山植物園發微博 " 通緝 "

(編輯 王鵬)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