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張小龍和他的孤獨星球

09-29

編者註:本文轉載自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作者:kikis、於蒙,極客公園已獲轉載授權。

微信前兩天更改瞭啟動畫面,畫面中的「藍色彈珠」從非洲大陸轉到瞭中國。

有些人說這是馬化騰熱愛天文學的例證。但不知道藍色星球下,那個孤獨的背影對此怎麼想?

那個背影是傳說中最文藝的產品經理,被網友稱為「喬佈斯的中國接班人」。

他才華橫溢,年少成名,在 15 年前就是中國 TOP10 的全棧工程師。

他深諳人性,曾用漂流瓶和搖一搖擊中瞭億萬人的弱點,卻曾被人民日報寫為「在 100 多萬臺計算機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隻是個悲劇人物。」

他曾說在尋找成長的過程中,過去的那些經歷反而造就瞭他謙遜、冷靜、不驕不躁的性格以及做事風格。

他是張小龍,如今是騰訊副總裁、微信之父。

而曾經的他,卻是內向不懂溝通的少年,在多年後終於明白:

「這些處於劣勢的性格會伴隨著人的成長和自信,終有一天會跟壓迫中的彈簧一樣反跳的更高。

2011 年,張小龍接受母校華中科技大學邀請返校,在一間小小的自習室裡,他第一次分享瞭微信的產品歷程。

彼時的微信剛發佈「搖一搖」功能,用戶數首次突破 5000 萬,但慕名而來的學生卻隻有 20 多人。

這並不影響張小龍分享的熱情高漲,他帶著學弟學妹用「搖一搖」互相添加微信,並且告訴他們:

「這個體驗跟技術沒有關系,但是如果你沒有找女朋友,你就理解不瞭這個體驗,因為這是一個性的暗示。」

「咔嚓」聲是暴力又性感的來福槍上膛,而女生如果搖得太大力,還會看見一個「bug」,裸露的大衛的生殖器。

面對臺下學生「不懷好意」的哄笑,張小龍正經地說「別以為我在開玩笑,我是很正式的!」原來這個設計是來自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所有動機都源自性沖動。

這是他洞察用戶需求的基本方法論。

「你要瞭解他們的欲望,通過你的產品去滿足他們。並且他們在使用的過程裡是按照你的預期來的,你知道他們會怎麼樣自己演化,你在旁邊看熱鬧就行瞭。」

這場演講持續瞭 50 多分鐘,很難想象,20 多年前,在同一個地方,他還是一名內向又話少的普通工科男。

在那個男女生比例高達 7:1 的工科院校,孤獨是張小龍的常態。沒課的時候,他大多數時間都在沉默的踢球、釣蝦。

他告訴臺下的學弟學妹,「「搖一搖」更像是一種交往的體驗,希望能幫助年輕人找到更多方法去和別人交往。」這句話,好像也是對他自己所說。

他從小就不善人際交往,喜歡遠離人群,躲起來看書或者一個人思考。張小龍在湖南老傢的表哥這樣回憶他「文靜得像個妹子,與我們嗨不來」。

孤獨,這個詞幾乎串聯瞭張小龍前半生。

即使是成為騰訊副總裁之後,他也一直避免參與社交場合。每周的早會,他先是借口起不來不去參加,馬化騰說讓自己的秘書叫他起床,他又推脫路上太堵。

他不是一個善於溝通的人,這個性格上的「劣勢」某方面促成瞭他的事業成功。Foxmail、QQ 郵箱、微信,他先後做的產品,都是為瞭溝通而生。

正如他在飯否上的獨白:「這麼多年瞭,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後來微信火瞭,他提出「用完即走」的概念,這並不被外界理解。

趕用戶走,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然而隻要稍微理解張小龍的人,就不會對他說出這句話感到奇怪。

他在做第一個產品 Foxmail 的時候,就對用戶有不同的看法。

那時他拒絕畢業時分配的電信局工作,自己南下廣州,想在互聯網行業大有所為。

他先後去瞭兩傢 IT 公司打工,在第一傢公司遇到曾在 IBM 工作過的美籍華人梅先生,張小龍在他手下做瞭許多關於數據庫的高水平研究。

但沒過多久,這傢公司倒閉解散,張小龍失業瞭。這時的他剛畢業不過兩年。

他一個那麼內向的人背井離鄉,獨自在言語不通的廣州奔波,以為跟對瞭人找到瞭團隊,卻又要面臨找工作的挑戰。

這期間,他如何度過的不安和壓抑的每一天,可想而知。

還好,他在第一傢公司把技術磨練得爐火純青,很快找到瞭第二份工作。

但是這次他自己放棄瞭,他厭倦瞭在公司當螺絲釘的生活,整天隻能開發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軟件。於是,他開始在夜裡自己開幹。

做策劃、敲代碼、搞設計,張小龍一個人就像一座公司,火力全開。

Foxmail 就這麼誕生在那些夜晚的合集裡。上線四年,靠他一個人就寫瞭 7 萬多行代碼,收獲瞭 200 萬用戶。但是,軟件免費。

周鴻禕就此曾經「教育」他,「要加廣告,要盈利」。但每次張小龍都懵懵地問「為什麼非要這樣?隻要有用戶,有情懷就好瞭。」

不理解他的不止有周鴻禕,還有人民日報記者魏然,他把張小龍創作 Foxmail 的沖動,寫作「一個程序員懷才不遇的惆悵」。

不可否認,他當時采訪的確實最落魄時期的張小龍,從公司辭職的他沒有固定工作,靠臨時給別人寫程序為生。FOXMAIL 已更新瞭三個版本,知名度越來越高,但張小龍卻並沒有賺到什麼錢。

他不想做商業軟件。

而且日益增長的用戶讓他感到煩惱,他隻想做技術,可是每天都有 200 萬用戶在背後追趕,催他「快改進快升級」,對張小龍來說,這樣一個免費軟件做起來太累瞭,他想放棄。

他告訴魏然,「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也許再過半年,找不到合適的發展機會,幹脆去美國算瞭。」

此刻的張小龍不敢再做夢瞭他隻想盡早把 Foxmail 交出去,然後一走瞭之。

他完全沒意識到 Foxmail 的價值,直到 1998 年的一天,和張小龍同歲的雷軍打來電話,想要收購 Foxmail。

彼時的雷軍,僅 29 歲就當上金山的 CEO,而坐擁百萬用戶產品的張小龍卻仍然沒什麼自信,他弱弱地報價 15 萬,最後卻被忙著做聯想註資的雷軍忘在腦後。

兩年後,博大又找上瞭張小龍,以 1200 萬的價格,收編瞭張小龍和 Foxmail。張小龍一躍成為副總裁,卻並沒有得到曾經渴望的成就感,反而湧上一股背叛初心的悔恨。

發佈會當晚,他寫瞭一封傷感的信:「從靈魂到外表,我能數得出它 ( Foxmail ) 的每一個細節 ……在我的心中,它是有靈魂的,因為它的每一段代碼,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時的意識。我突然有瞭一種想反悔的沖動。」

在那之後,張小龍很長一段時間陷在自己的情緒裡,最後他選擇拿著這筆錢,和現在大多數逃離北上廣的青年一樣,買瞭輛車,去瞭一趟西藏。

後來他回憶起這段日子,他說,「我的 30 歲轉型地很平緩。」

之後的五年,曾經的天才工程師張小龍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而這五年,從美國歸來的李彥宏創立瞭「百度」,馬化騰的 QQ 初具規模,阿裡巴巴度過非典危機,第一次在馮小剛電影裡打起瞭廣告。

BAT 格局初現,門戶網站崛起又隕落,互聯網江湖的優勝劣汰仍在繼續。

有人說他錯過瞭最黃金的五年,但張小龍卻又奇跡般的在 2005 年這個關鍵節點,和他的 Foxmail 被打包賣給瞭騰訊。

張小龍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又進到瞭日後三分天下的騰訊陣營。

在騰訊開始的三年,張小龍的日子並不好過。他雖不再是懷才不遇的惆悵程序員,卻變成瞭陷入瓶頸的產品經理。

他被分去負責 QQ 郵箱,卻交出瞭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因為一味的模仿 MSN 和 Gmail,再加上從前做電腦客戶端的思維沒有轉換過來,張小龍做的 QQ 郵箱猶如拖拉機,笨重無比、速度超慢,被網友罵「又爛又差」。

這是張小龍做產品開發第一次遭遇失敗。有整整兩年時間,他都無法突破自己,而 QQ 郵箱淪為騰訊最邊緣的產品。

直到馬化騰開始介入,與張小龍的團隊來往瞭 1300 多份郵件後,他們推出瞭精簡版 QQ 郵箱,用戶量才慢慢上漲。

馬化騰後來回顧這次改版說道,「張小龍最大的收獲是學會瞭互聯網思維:從做重到做輕。」

找到感覺的張小龍順水推舟,推出超大附件功能搶占空白市場,又在漂流瓶功能的試驗中,抓住大眾「孤獨」的軟肋,獲得意外成功。QQ 郵箱終於崛起,慢慢趕上瞭網易。

這讓張小龍稍稍得到慰藉,這才硬起腰桿,開始把 QQ 郵箱打磨地更像自己,以此賦予它靈魂。

登錄頁寫有他買過版權的海子詩歌或許巍歌詞,在 QQ 郵箱入口位置的,還有可能是朋友女兒的一幅塗鴉,或者幾句馬丁 · 路德 · 金的名言:「到頭來,我們記住的,不是敵人的攻擊,而是朋友的沉默。」

和菜頭後來評價,QQ 郵箱的成功是張小龍在騰訊一次孤獨的變形。

然而,變形之後,張小龍的處境並沒有改變太多。郵箱的盈利模式一直模糊不清,偏居廣州的張小龍團隊仍然遊離在邊緣地帶。

直到 2010 年,他從一款叫 kik 的產品中看到能做微信的可能性,於是深夜發郵件給馬化騰申請,馬化騰隻回復瞭 4 個字「馬上就做」。

這一年,張小龍已經 41 歲瞭,他在騰訊內部最大的名氣還是一次內部網球比賽的冠軍,和那個最愛吸 kent 牌香煙的男人。

如果沒有微信,曾經的少年英雄張小龍也許就此湮沒於蕓蕓眾生。

2010 年 11 月,張小龍的類微信項目正式立項。同月,他在飯否上開通瞭賬號,回望過去:

「這兩年,我博覽瞭群書和群山,路過瞭死亡之谷和罪惡之源,現在終於可以坐下來喘口粗氣瞭。」

但留給張小龍的時間並不多瞭,外部有雷軍領先發佈三個月的米聊,內部還有兩個團隊同時在做相同項目的開發。通過飯否,我們可以窺見他當時的擔心:

「敵人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別人哪有那麼多時間拿你當敵人啊。」

「不害怕,不著急。」

這是 41 歲的張小龍再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他還不甘心。

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團隊,像礦工一樣,在黑夜中連續通宵地做開發,困瞭就做俯臥撐,練杠鈴,實在不行就睡在公司買來的行軍床,像戰士一樣搶登這次時代的浪潮。

他們的故事鼓勵著很多人,導致後來行軍床成為很多創業公司的標配。

在微信上線 4 個月之後,面對微博、米聊的夾擊,張小龍說,「哥喜歡的不是產品,是戰爭。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這場戰爭中,微信贏瞭。

六年後的今天,微信用戶數超過 9 億,成為中國的國民社交應用。而微信正變得越來不越不像張小龍想要的樣子。

他希望微信成為連接人的工具,解決人們的溝通問題用完即走。但成千上萬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卻違背瞭他的初心,他並不想做一個媒體化的平臺

他說,微信越來越讓一些用戶感到焦慮與焦躁,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信息,甚至神經質,這讓他非常擔心。

於是他推出瞭小程序,希望在微信裡還有一個功能,靜靜地躺在那裡,不推送,不發聲,當用戶有使用需求的時候,能在微信上實現。

這大概就是他所說的「用完即走」,他正在「曲線救國」,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微信本來的樣子。

如同他在上一次微信更改啟動頁時,讓設計師加上的那句來自 MJ 的話:「如果你說我是錯的,那你最好證明你是對的。

張小龍變得越來越自信,這不是職位晉升帶來的,而是在一次次失落的經歷和正確的判斷中磨礪出來的。

Foxmail、QQ 郵箱、微信,這三件張小龍拿時間打磨出靈魂的藝術品,都曾在黑夜中攀著荊棘摸索過、沉寂過。

那麼,在黑夜中支持張小龍的是什麼呢?或許是他最愛的搖滾樂,或許就是他曾經在 2015 年分享過的那首汪峰的《一百萬噸信念》:

不要相信電視廣告

不要相信排行大榜

不要相信花邊新聞

不要相信存款利息

不要期盼好運到來

……

你至少需要有一百萬噸的信念

也許或可能勉強繼續活下去。

* 本文所有引述均引自公開媒體采訪及張小龍個人飯否、公開演講,本文所有內容不代表饅頭商學院的立場與意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