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9.5 分,這檔國產綜藝隻看一集也值瞭

09-22

蟬主自認為淚點還是比較高的,很少能讓我有想哭的綜藝節目,畢竟太過煽情,總讓人覺得很假。

但這個節目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動瞭我。

《見字如面》出第二季瞭,這季比上一季的評分還要高。

這一次,蟬主還很榮幸的去瞭《見字如面》8 月份的錄制現場,跟關正文導演聊瞭聊。

我又一次的坐在瞭攝影機後頭:)

港真,在現場時,蟬主完全被那種樸實感震懾瞭,一盞燈,一支話筒,一張講臺,就走入世相眾生,每一個人的故事。

再次見面

如果看過《見字如面》第一季,就會發現這一次有著很大的變化,不僅新加入講述者角色,講述著每一封信的來龍去脈,

還分瞭許多類的主題,像是愛恨生死,古韻和先鋒,傳承和生長。

在第二季第一集,節目拋出瞭一個,我們這輩子都無法避免的話題:

生與死

這個話題裡的信,有人寫出瞭劫後餘生的故事,有人道出在戰場上舍生取義的感慨,

有人在渴望和平,有人想用最有尊嚴的方式死去,還有人渴望繼續活下去。

更有用最平常的一句話,悼念自己摯愛的親人。

人生百態,註定瞭看待生死的方式也都不相同。

第一封信出自一位年輕的幸存者。

故事發生在 1949 年的除夕,一艘從上海開往基隆的輪船,因滿載近千名乘客超載,加上是夜航,不幸被撞沉沒。

船上 932 名乘客遇難,隻有 38 人活瞭下來。

這艘輪船,就是著名的太平輪。

這封信的作者是一位從未出過遠門的小女生周侶雲寫的,她也是幸存者之一。

在信裡,她非常詳細地寫出瞭當時掉入海裡的恐懼:

“我隻覺得身體往下沉,可以聽見水送耳邊劃過的呼呼的聲音 ...

水不斷地從嘴、耳朵、鼻子進入肚子,

我想什麼都完瞭 ...

我真的死瞭麼,真的,就這麼死瞭麼?”

你們可以感受一下。

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小夢

而就在讀到周侶雲被救起,一切都安全瞭的時候,周迅哭瞭。

場上的寂靜維持瞭像是一個世紀那麼久,在現場的蟬主仿佛也能感覺到,泡在冰冷海水裡,那一起一伏的絕望。

但這種安靜卻被掌聲打破,周迅別哭邊說,別鼓掌,別鼓掌。

當時坐在臺下的蟬主也跟著周迅掉淚瞭。後來周迅在采訪時也說,得謝謝觀眾的掌聲,不然我讀不出來這種感覺。

對於劫後餘生,本應該是可喜可賀的,但唯獨在這個小姑娘身上,看不出來喜悅。

劫後餘生的人,不快樂。

在梁文道的解讀中他說,為什麼是我活下來的,那為什麼不是那些人不死瞭。

也就隻有在經歷瞭命懸一線之後,才能體會生命的無常,這就是生與死,直白又殘暴。

在這一期裡,讓蟬主印象最深的,是一封黃春明寫給自殺一年的兒子黃國峻的一封信,

字裡行間像是普通的嘮叨,卻還是字字錐心。

而朗讀這封信的李立群老師的演繹,也像極瞭一位老父親,叨念著離傢的孩子。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瞭

媽媽總說等一下,等久瞭,她就不吃瞭

那包米吃瞭好久,

還有那麼多,

還多瞭一些象鼻蟲。

連米裡的象鼻蟲這種瑣事都值得跟孩子抱怨,但這種抱怨卻更像是孩子離開後,心碎的父母難以抹去的思念。

她跟電放鍋都已經忘瞭,

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

我到今天才知道

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這位失去孩子的父親並沒有用多傷感的句子,說這個破碎的傢庭有多痛苦,

也沒有說一些愧疚後悔的話,隻是用很平淡的語氣和句子,說著些瑣碎的事情。

我們傢的米長蟲瞭,媽媽不想燒飯瞭,而你已經有一年沒有回傢吃飯瞭。

這些曾經讓人習以為常的絮叨,現在說出來,反而讓人更添悲傷。

不得不說,在生與死的面前,人總顯得脆弱,不論是當事人還是旁觀者,都很難面對一個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就在演員黃志忠朗讀李真寫給媽媽的這封信時,一個大老爺們哭成瞭這樣。

寫這封信的年輕男孩在收到華農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第三天,卻被確診患有白血病。

經過骨髓移植後,又出現多次排異反應,病危通知書就下瞭很多次。

直到這次通過《見字如面》,他才敢說出對媽媽、姐姐這一番話。

生活各有際遇,

命運也自有其軌跡,若有一天,

真的事不可為,

希望您能理解,

那也隻是一種自然法則而已。

這封感謝母親的信,讓人讀出瞭訣別的味道,生命的確如李真所說,自有其軌跡,萬事也已不可逆。

或許在多舛的命運中,我們早就抓瞭一手爛牌,很多時候已經不在於如何把爛牌打贏,

而是不要輸的太慘,努力活下去的人才是生命的延續。

文字的力量

在《見字如面 2》裡,看哭的人很多很多,

文字,不單單有著讓人心動、心痛的力量,它還有著一種能量,或是體現出看待萬事萬物的態度。

在挑選信件的時候,關導有一個條件就是:它值得被更多人看。

“希望信件能更多貼近現實,希望它能更直接作用於人群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更能給予個體生命滋養的問題”。

這就是文字所產生的力量,雖然不見得像物質般直接,但它卻能作用於的人類的靈魂。

在信的字裡行間裡,在朗讀者的抑揚頓挫裡,語言成瞭最靈動的生命力,它的書寫者活在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裡的字裡行間之中。

這些信不僅是文化的傳承,而是每一個個體生命的接力。

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到《中國成語聽寫大會》,從《見字如面》第二季再到如今強烈推薦的《漢字風雲大會》,蟬主在這其中,看到的是現代社會對文字的缺失。

我們習慣瞭鍵盤,我們也習慣瞭自己提筆忘字的窘迫,我們也早就失去瞭對自己復雜情感的述說能力。

但文字,是人一生中的剛需,有瞭它,人類才能對世界有著精準的感悟和表達。

沒有比過去好

也沒有比過去更糟

對於關導來說,沒有什麼屬不屬於文化類的綜藝,做的好的都是文化節目。

有人說,這是對文化的又一次復興,但關導並不這樣認為:

“現在沒有比過去更好,

也沒有比過去更糟,

人類精神消費的需求一直都在,

針對文化節目的熱度並不大,

在看到一個節目就宣佈某種文化興起的趨勢,

其實就是一種浮躁。”

在浮躁的社會裡,用一個多小時看單調的舞臺和素顏的演員讀信,挑戰的是大部分人極易耗盡的耐心。

文學或是文藝類的作品,遠不如娛樂八卦讓人來得好奇和滿足。

這樣的節目雖不能讓所有人喜歡,但《見字如面》的存在,卻代表著,

在這個萬物更迭速度宛如洪水猛獸的時代裡,還有人不曾遺忘,文字是以與人類的共生姿態存在的。

在電影《一代宗師》裡,有這麼一句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在每一封不曾被人遺忘的信件裡,文字記錄著一切,文字也回應著一切。

那些經歷的時代,不曾被遺忘。

雖然這部綜藝節目目前處於停播調整狀態,但我還是希望它早點回來。畢竟這樣真誠的節目,我希望它至少能播十年。

為我們擁有這樣文字點贊吧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