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啊,真是太不像話瞭!幹的這都叫什麼事!”

10-06

假期愉快啊大傢,選擇回傢跟親人父母團聚的各位,有沒有被念叨 " 太不像話瞭 " 呢?

標題這句話,你可能耳朵都要聽出繭子瞭。奇怪的是,似乎每一代人都在這樣念叨自己的子孫輩。到底是人類退化瞭呢?還是年輕人有什麼奇怪的毛病(中二病)導致每一代人都要 " 不像話 " 一陣子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的觀點,或者可以解答一些疑惑。

為什麼小夥子能把酒後駕駛的危害說得清清楚楚,卻還是命喪醉駕引發的車禍?為什麼姑娘們明知全部避孕手段,卻還是懷上某個男生的娃——她甚至都不喜歡那傢夥!那些高中時一貫表現優秀、才華橫溢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大學讀到一半就輟學,工作也是幹一個換一個,到現在還住在父母傢裡 ……

" 他到底在想什麼?" 那些試圖理解自傢少年行為方式的傢長,對這句話再熟悉不過瞭。

青春期以上,成人未滿

青春期永遠麻煩重重,但由於某些神秘原因,現在的青春期來得越來越早。一個主流理論認為,這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吃得越來越多、動得越來越少,能量平衡發生瞭改變。

另一方面,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讓社會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兒童扮演成人角色的時間越來越遲。500 年前,莎士比亞就知道,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聚在一起可能會發生什麼(看看《羅密歐與朱麗葉》就知道瞭)。如果當時朱麗葉沒死,13 歲的她很有可能在一兩年內就嫁人、生娃。

啊朱麗葉,馬上就是當媽的人瞭,穩重點!趕緊從陽臺欄桿上下來!

而現在,我們的朱麗葉在成為人母之前,可能要經歷 20 年的愛情煩惱;而我們的羅密歐則要一直癲狂,到研究生快畢業瞭才恢復正常

孩子們早早地邁入青春期,卻遲遲踏不上入通往成人的道路,其結果會是什麼呢?答案是:大量青春期怪異行為。幸運的是,發展心理學傢及神經學傢正著手解釋這種情況。

是什麼

讓兒童轉變為成人?

科學傢發現,有兩套不同的神經和心理系統,它們相互作用,讓兒童變為成人。過去兩個世紀以來,這兩套系統的發育時間已經發生瞭改變,最近二三十年尤甚。這種改變對青春期產生瞭深遠的影響,也隨之帶來瞭新的青春期困擾。

怎麼樣才能把這兩套系統給重新調整對位呢?

青春期:

情緒和動機系統

這兩套系統中,一個負責處理情緒和動機,它跟青春期的生理及化學改變有著密切的聯系。正是這個系統,將溫和的 10 歲小朋友,變成焦躁不安、精力充沛、情緒緊張的年輕人:不顧一切地想要實現每一個目標、滿足每一個欲望、經歷每一種感受。再過上幾年,這個系統又會把年輕人變回為相對溫和的成年人。

最新研究發現,青少年之所以莽撞,不是因為他們低估瞭風險,而是高估瞭獎勵——或者說,青少年比成人更能體會到獎勵的獎賞作用。想想吧,那讓人窒息的初戀,那再也無法重溫的高中籃球錦標賽時的榮光 ……

青少年最想要的是社會性的獎勵,特別是同齡人的尊敬。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當青少年認為有同齡人在一旁觀看時,他們大腦中的獎賞中樞被激活,願意冒更大的險。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這些全都合情合理。人類演化特征中,最為獨特的一點,就是異常長久的、受長輩照顧的童年。如此長的保護期,讓我們能夠比其他動物學習更多。但最終,我們不得不離開傢的保護膜,把孩童時期學到的技能用到真實的成人世界裡。

成年:

控制系統

成年,意味著離開父母的世界,獨自踏上通向未來之路;這個未來是你和你的同齡人共有的。青春期不僅會對動機和情緒系統註入活力,還會驅使青少年離開傢人、迎向同齡人的世界。

我們大腦中的另一個關鍵系統,與控制力有關,它將大腦中的能量溝通起來,加以利用;特別是前額皮質,它引導大腦的其他部分(包括支配動機和情緒的部分)。正是這個系統,抑制沖動、引導我們決策,進行長期規劃、推遲滿足感。

這個控制系統更依賴於學習。換言之,它是 " 可以練習 " 的。在童年時期,我們不斷地使用這個系統,它也就不斷地發展,隨著我們邁入青春期和成年時期,獲取更多的經驗,這個系統也繼續增強。你做得不好,然後改正,變得更好。你制定計劃、實施計劃並看到成果,一次又一次,最終成為一個良好的計劃者。專業技能伴隨著經驗而來。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

在久遠(甚至不那麼久遠)的過去,這兩套系統很大程度上是同步的。在采集—狩獵及農耕社會,兒童有大量機會,去實踐那些在成年以後會用到的技能,並因此成為專業的計劃者和執行者。

在現代生活中,這兩個系統間的關系已發生瞭劇變。青春期來得更早,因而動機系統也更早地參與進來。而與此同時,兒童基本沒什麼機會,去嘗試使用成年人必須掌握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現代社會,十幾歲的孩子,一般除瞭上學不做任何事,甚至像送報和做臨時保姆這種兼職,也大都消失瞭

請不要認為 " 無聊 " 是件好差事好嗎?在這個時代當小孩子真的很辛苦 ……

在真實的世界裡,實實在在地去完成一個真真正正的目標,這種經歷現在愈發延後,而控制系統的成長卻正是依賴於此。這很大程度上,導致瞭現在的兒童控制系統發育遲緩,跟不上動機系統的節奏。

懂的更多,會的更少?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現在的青少年要比從前笨;在很多方面上來說,現在的孩子要聰明多瞭。

保護期越是延長,意味著可以學到的就越多。隨著教育普及度的提高,以及受教育時間的延長,現代兒童的智商值(IQ)明顯有激增;甚至有證據表明,較高的智商與大腦前額葉發育延遲有關。受瞭這麼多的教育,現在的孩子當然也就知道更多、更全。以前的孩子會燒飯,但是現在的孩子知道烹飪過程的化學反應啊!

不過,變聰明有很多種懂物理和化學,對做西紅柿炒雞蛋可沒什麼幫助。在中學和大學裡,我們鼓勵青少年多學活用,這有助於培養和鍛煉人的思維能力,而這種思維能力是掌握一門專業技藝所必須的。這種學習方式在人類社會中其實很常見。隻不過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兒童都是在 7 歲、而非 27 歲就開始實習

欲望很大,自控卻不足

當然,老一輩抱怨年輕人總是難免的。不過,從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來進行解讀,這種方式所得出的結果,很好地解釋瞭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特有的矛盾。

的確,現在許多年輕人看起來都極其聰慧、知識淵博,但卻缺乏目標。他們熱情洋溢、精力旺盛,卻直到二三十歲,才能投入特定的工作或某段愛情當中。更嚴重的是,他們直面現實社會,對性、權利和地位有著赤裸裸的追求,卻缺乏專業而有力的控制,以至於遭遇不必要的懷孕或暴力。

此外,通過對神經系統發育過程的解讀,還說明瞭兩個重要問題:

首先,經歷塑造大腦。人們通常認為,如果某種能力位於大腦的某個部分,那麼就意味著這種能力是 " 固定好瞭的 " ,是無法改變的。但事實上,正因為對經歷極其敏感,大腦才會如此強大。要說我們抑制沖動的經歷,導致瞭前額葉的進化不假;而前額葉的進化使我們更好地控制沖動,這種說法也沒錯。 我們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生活,塑造瞭我們的生理性能。

其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基因隻是復雜發育過程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生物體和環境彼此影響、相互作用,這些許許多多相互作用的結果,共同塑造瞭成人的大腦。在整個發育過程中,即使是一個小小變動,也會大大改變我們的樣子。

指條明路吧:

營造環境,調整對位

盡管我們不可能回到農耕社會,也不太可能停止給孩子提供良好食物或不送他們上學,但大腦的靈活性給我們指明瞭方法,讓我們可以更好地與現代青少年打交道。

大腦研究通常被理解為,青少年實際上隻是 " 有缺陷的 " 成年人——或者不完全的成年人。因此,國傢政策關於青少年的爭論,常常轉到幾歲才允許孩子駕駛、結婚或投票,或是負完全刑事責任。但是,新的研究認為,前額葉並非無法出現,而是未經適當的教導和練習。比如說,僅僅把允許駕駛的年齡往後延遲一兩年,似乎對車禍率沒有太大影響。決定差異的是:是否有一個過渡緩沖體系,青少年從這種體系中逐漸學會技巧,獲得更多自由——一種駕駛人生的 " 見習期 "。

我們可以安排更多的實習機會,而不僅僅是增加書本經歷。" 讓你傢孩子去工作 " 可以成為例行,大學生可以花更多時間觀察並幫助科學傢和學者工作 …… 簡而言之,我們不是隻能接受青春期大腦的發育模式,我們還可以塑造和改變它。

或許這樣,我們聽到 " 現在的年輕人啊 ……" 之類抱怨會稍微少一些。

一個 AI

加油!再堅持一陣子,等下一代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七大姑八大姨就該去念叨他們瞭。

——到時候隻要忍住不要加入吐槽大軍就好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