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存的世界,再次陷入瞭不確定之中
一些很多年不用擔心的事情現在又出現瞭。
恐怖襲擊差不多是 1990 年代以來最頻繁的時候。歐洲城市屢屢發生的碾壓路人恐怖襲擊還沒消停,一個槍手就在美國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拉斯維加斯打死 59 人。
而比這些襲擊更大的威脅也在醞釀中。比如 20 年前你很難想象,人類還需要擔心核戰爭。但 2017 年,我們確實在擔心核戰爭。
讓人擔心瞭半個世紀的全面核戰威脅本來早已隨蘇聯解體成為過去式。敘利亞的核設施 2007 年被以色列炸毀、伊朗則簽訂合約接受監督。
但朝鮮一直沒有停下來。隨著多次實驗和試射,現在已經很清楚,朝鮮不但有核武器,而且有把它投射到數千公裡以外的能力。
1945 年 8 月 6 日,原子彈爆炸約一小時後,日本廣島上方升起蘑菇雲。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今年 9 月 3 日,朝鮮官方媒體宣佈在本土的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裡核試驗場成功爆炸瞭一枚氫彈。這是朝鮮第 6 次成功的核試驗。
中國、美國、日本對這次氫彈的當量估算大約在 10 萬噸到 20 萬噸 TNT 不等,比朝鮮去年 9 月實驗的原子彈威力大瞭 5 到 10 倍。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朝鮮分析網站"38 North"說,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若對首爾和東京發動核武攻擊,可能造成 210 萬人喪命,770 萬人受傷。 理論上說,朝鮮擁有的洲際導彈的投射范圍,最遠可以觸及美國本土,中國、韓國和日本都處在覆蓋范圍之內。
美國距離日本最近的州夏威夷,甚至已經向民眾實施針對朝鮮核攻擊的教育措施,將在 11 月開始拉響防空警報。
一場用到核武器的戰爭一般都不會是局部戰爭。冷戰期間,超級大國都有指揮中樞被摧毀後,自動向外界發動核打擊的計劃。關於朝鮮的應急計劃,外界現在並不清楚。
長假即將結束,我們不妨開一個嚴肅的腦洞,假如世界末日到來,你是不是有所準備?
造成世界末日的原因也不止核武器,自然災害、恐怖襲擊、傳染疾病……危害人類社群生存的事情每一年都會發生,每一樣都會給普通人帶來切身之痛。
我們嘗試給你搜集一些傢庭版的末日求生方案,它應該包含的東西可能有:清楚逃離路線和交通方式、要準備哪些應急物品、避難場所應該選在哪裡……
題圖來自 Pixabay
核輻射的威力有多大?你可以做一次模擬
我們還是先談談核爆炸。
原子彈內部存有鈾和鈈等很容易裂變的重原子核,當它們碰撞在一起發生核裂變的瞬間可以發出巨大能量。
今天比較普遍的核彈頭是 500 萬噸當量,殺傷力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 300 多倍。當時兩枚原子彈造成瞭共計 21 萬人的死亡,其中有 7 萬人在爆炸的瞬間汽化死亡。
為瞭達到爆炸的最大效果,核彈一般在城市中心上方 5 公裡的高空引爆,一瞬間直徑 3.6 公裡的火球會席卷整個城市。
幾百萬人會在爆炸的瞬間死亡,數以千萬計的人則要忍受接下來的輻射、灼傷等痛苦。
雖然你可能看到過電影裡攔截導彈的鏡頭。但面對重返大氣層時超過 10 倍音速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頭,目前並沒有非常可靠的攔截系統。
Nukemap 是一個用於模擬核爆發生在城市中的網站。你可以選擇各個國傢的首都,模擬具體爆炸的當量或者歷史上有名的核彈爆炸的後果。盡管數據不是特別精確,但足夠讓你直觀地瞭解到核爆輻射的威力。
我們以北京為例,假如爆炸點位於北京的中央——天安門廣場附近,從模擬的范圍來看,最中間的明黃色區域是核彈爆炸後的火球覆蓋的半徑 2.85 平方公裡,前門大街到故宮都會被瞬間夷為平地。
然後是紅色的空中爆炸半徑,這裡會受到巨大的壓力和振動波,覆蓋 10 平方公裡,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被瞬間摧毀。
綠色輻射半徑內,沒有治療的話,二環以內 90% 的居民會在幾個小時到幾個星期之間死亡。
灰色的是傳播較為廣的沖擊波,會導致大量建築物倒塌。
最外面的是熱輻射覆蓋半徑,會導致 3 級燒傷,造成嚴重的疤痕。
想要在這樣的核爆炸中存活,你最先需要的東西隻有一樣——運氣。
很顯然如果距離稍微近一點,生存已經不需要你考慮瞭,核爆會釋放出 α、β、γ 射線,無數原子會打碎你的身體、皮膚、甚至是細胞內的分子。爆炸中心的溫度會達到千萬攝氏度,當熱量傳遞到你身邊的時候,周邊的鋼筋混凝土都會融化。
另一個需要運氣的是,核彈在空中引爆,而不是地面。空中引爆的好處是沒有太多核污染物質被吹飛上天引起第二次大范圍的傷害。
運氣夠好的話,你正好住在離爆炸點不算近的地方,聽到全城警報的時候應該迅速朝核爆相反的方向趴倒在地上,或者躲進任何堅固,遠離玻璃的地方。
根據美國材料機構的研究,鉛板是減弱核輻射最好的材料,混凝土、鐵板都減弱輻射的材料。堅固的空間還可以防止幾秒鐘之後傳遞過來的沖擊波和颶風。
當然最好的地方是地下,如果發生核爆的時候你正好在地鐵站附近,不要猶豫地沖下去。空爆的核彈輻射和沖擊都會被大地快速吸收。
否則不隻是輻射和沖擊波,由於核爆的光照亮度幾乎和太陽一樣。如果被直接照射到,皮膚會受到三級燒傷。若是全身燒傷面積超過 30%,必須立刻進行急救。
根據戰後的統計,廣島核爆的死亡人數中,有一半是因為皮膚燒傷造成的。保護好自己的辦法還是趕快找隱蔽,而不是像電影裡的俗套角色們一樣對著爆炸感慨。
身著和服被燒傷的廣島女性
如果你幸運地躲在地下室,或是沒有倒塌的建築物中,躲過瞭第一波的攻擊,噩夢才剛剛開始。
整個城市都會籠罩在核輻射的煙塵中,這些帶有輻射的物質會導致你在幾年內因為癌癥而死去。在安全的避難場所躲藏幾周是最重要的。
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傢實驗室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 的網站列舉出較為安全的場所。在大型建築物越內部、越地下的空間裡安全系數越高。地面上的小房子並沒有任何防護能力。
這時候整個城市賴以生存的各種系統都不再運作,包括通訊、電力、供水……不用指望電話或者網絡瞭,幾乎所有的通訊設備都會癱瘓。
通訊不暢,還有這些辦法獲取信息
可以預見的是,現代社會如果發生戰亂、大型災害,打電話、發信息、發微信這些常用的通訊手段很可能會變得不現實。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對外的通訊有可能要退回最原始的狀態——無線電。
2013 年四川雅安地震之後,中國政府開設瞭國傢應急廣播,向災區定向開播應急廣播,呼號以"國傢應急廣播"開頭。應急廣播會向全民通報外界的情況,覆蓋全國,播報的內容包括氣象信息、應急標識。播報的內容會以漢語、維吾爾語和藏語等方式傳播。
現在的智能手機可以充當收音機,iPhone 6s 及以下機型、不少 Android 手機都可以在插上耳機線之後收聽廣播。當然,更妥當的方法是準備一個隨身的小型收音機並配上電池。
在無線電外,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雖然遭受瞭一些損傷,但準備瞭多個通訊線路、數據中心的互聯網公司的服務此時可用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假如城市的通訊系統已經癱瘓,你依然可以使用地圖應用的離線版本(記得提前下載數據包),GPS 也能在不需要聯網的狀態下提供導航;國傢應急廣播的微博賬號、微信公號(CNEB_CNR),或者是手機應用,從中瞭解尋人求助信息、地震等災害的進展。
更接近於當地的城市、區域的應急救援中心的聯系方式和地址,衛生監督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都可以查一查,它們可能是最迅速的救助提供方。
穿行歐洲的敘利亞難民,智能手機之於他們來說就像水和食物一樣不可或缺,即便最簡單的手機也能用於查看路線、和傢人保持通訊、和蛇頭討價還價……
問題在於,使用互聯網服務的設備會需要不少的電力支撐,這點無法依靠政府提供的能源。
對於小型的電力需求,市面上一些 4000 瓦左右的小型發電機就足夠瞭。不過這種發電機的缺點是噪音巨大,電力也不是非常穩定。此外,房頂裝上太陽能電池板、汽車電池也是選擇之一。敘利亞難民在遷徙的途中,將很多地方變成瞭臨時充電站,例如從食品卡車、電話亭,甚至從一盞損壞的交通燈裡伸出電線取電。
應付完緊急事件後,接下來就是獲取更多的信息,以便對眼下的環境有更全面的瞭解。國傢應急廣播是來源之一,但並不一定是唯一的、準確的來源。
已經有的例子是非典,2003 年 2 月 11 號廣東省的媒體報道一些地區發現瞭非典型肺炎病例,而第二天中國足球隊還在廣州和巴西隊進行友誼賽,現場球迷超過 5 萬人。3 月 15 日,北京的一名非典感染者入住北大附屬人民醫院,導致瞭大量醫護人員感染,而政府官員表示北京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一個多月後,北京才被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列入疫區。
如果仍然存有網絡,動用更多的方法從國內外瞭解更多災害相關的、不受限制的信息。
假如末日降臨,該逃到哪裡去?
如果你在重大災難或者戰亂中幸存下來,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住所,一個合適的居住場所可以保障基本的人身安全。
即便可以安然地待在自己傢裡不必奔波,也最好考慮一下 Plan B。野外生存作者 Ragnar Benson 的一篇文章 Ragnar's Urban Survival: A Hard Times Guide to Staying Alive in the City 探討過城市崩盤後人類應該怎樣生存,其中提到"三倍安全法則"——儲備的食物和水要有三倍分量的備份,同樣的,避難所也要有三個以上。
這篇文章也提到,"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避難地點都應該盡量避開高樓林立的核心地帶,政府大樓、軍事基地、燃油倉庫、交通樞紐、急救中心等等地方都會是受到打擊概率較大的地方。范圍再擴大一點,大城市,或者駐紮大量軍隊、指揮或後勤部門以及艦隊的城市也都不適宜作為遷徙地。遠離城市的偏遠地區、人煙稀少的低矮樓房都是合適的選擇。
地鐵站可以當做短暫棲息的安全地,尤其核爆炸發生後,樓層越低的地下空間相對安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地鐵系統都是城市人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空法》中有一條規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幹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建設,應當兼顧人民防空的需要"。也就是說,地鐵從設計開始就是緊急狀態下民眾快速撤離和隱蔽的場所。
北京地鐵 10 號線中就設計瞭單獨的核避難所,成壽寺站和分鐘寺站之間的隧道內,一道隔斷防護門關閉後,可以瞬間把地鐵站變成一個密閉又通風的避難所。
考慮到社會狀態會相當混亂,小型交通工具比如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可能會是人人爭搶的稀缺物資,所以還是依靠步行吧,那麼避難場所的選擇,就要盡量保證能夠在步行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到達。
當然別指望共享單車瞭,通信系統完蛋之後,連車鎖都掃不開。
明確的路線需要全傢配合,這時候你的傢人是隊友一般的存在。明確每一個人的角色和能做的事情,像團隊一樣作出判斷。
假如你希望逃離到遙遠一些的地方,首先要明確可用的交通工具還剩什麼。如果城市遭遇核打擊或是戰爭,民航系統就不會是普通人能夠使用的瞭,鐵道可能是最主要的交通系統。
當然躲避核輻射的最佳場所是核彈防空洞,它能抵禦放射性微粒、避免爆炸瞬間產生的高能輻射和高溫。冷戰時期美國俄國和歐洲建造瞭大量這樣的核防空洞,比如位於蘇格蘭的"特洛伍德",建造於上個世紀 50 年代,1993 年開始對外開放。
這個隱藏在農舍中的避難所,最終的目的是在蘇格蘭本土所有大城市都被核彈摧毀的情況下,成為法律與秩序的最後堡壘。內部有各種政府部門和醫院等城市職能機構。現在這裡已經是個旅遊景點。
希望這種地方永遠不會被啟用。
末日逃生急救包究竟要放哪些東西?
在危機來時想好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可能是更關鍵的準備。一個隨身背包,帶上短期足夠用的食物和水,首先處理的是最初幾天的恐慌、騷亂,其次才是更長期的存活。
背包是較為好選擇的對象。考慮到出行,背包選擇防水、背負感覺比較舒服的可能更適合,例如登山包。
但放入包裡的東西,一瞬間能想到的必備物品包括食物、水、生火工具、醫藥,以及像瑞士軍刀、手電等工具,還有休息時需要的防寒衣物(或者毯子),可能再加上手搖發電器和電池等,基本上覆蓋瞭所有的需求。
一下子在背包裡塞進太多東西不是什麼好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加重瞭背負的負擔,很可能最終反而是累贅。雖然準備的東西跟外出野營較為相近,但究竟放哪些東西,準備多少儲備的量才合適?
這類急救包被美國末日求生愛好者稱為是"Bug Out Bag",至少能滿足 3 天的生存需求,也有大量的網站談論如何設計一個急救包,內部應當放置哪些東西。這些網站談論的內容都較為相似,內部存放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食物
水
庇護所、睡袋
生活工具
醫療急救包
小刀、起子等工具
照明
通訊
自衛用具
零錢、垃圾袋等雜物
多個網站都提到相同的一點是,當這些物資都放入背包內之後,你需要滿足一個條件——人可以較為舒服地背負 3 天,也有說包的重量不能超過體重的 1/4。
逃生急救包|圖片來自:NYT
實用性被不少人看作是急救包物資篩選準則。市場咨詢師 Andrew Pontius 幫助運營一個專註於災難應急包的網站 bugoutbagacademy.com,他在《紐約時報》的文章 How to Survive the Apocalypse(如何在天啟中活下來)中說道:"隻要(包裡)這些東西可以完成工作,這是最重要的。"
因此,有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反而被推薦,例如可以處理出血情況的衛生棉、沒有潤滑油的避孕套。由於避孕套良好的伸展性,沒有潤滑油的避孕套可以用來存儲不少食用水,這種儲存水的水球還可以聚焦太陽光用於生火,避免瞭攜帶其他物資。
從這個角度出發,其他像帳篷、打火機等東西也可以被更輕便的塑料袋、防水火柴等東西代替,便於攜帶,對於臨時的應急措施來說也足夠瞭。
《國傢地理》雜志上給出過一個可以參考的急救包準備案例。其中就提到瞭塑料垃圾袋可以用於搭建臨時庇護所,鏡子和口哨可以用於呼救,另外還有指南針、防水火柴、水和食物。
至於說食物儲備方面,通常來說,準備可以維持 3 天份量的食物、水就可以瞭。如果需要,可以購買一些凈水藥片放進背包裡,可以做初步的水質凈化,應對緊急的水短缺。
另外一些物品,其實是應對特殊的地理、空氣環境。韓國有一類比較走紅的急救包視頻,有些還會帶上登山扣、呼吸面罩等。由於韓國鄰近的朝鮮從 2006 年就開始核試驗,韓國有不少人在視頻網站 YouTube 上展示他們的急救包準備。
視頻截圖來自:YouTube/Quartz
如果想以更快的方式進行準備,電商網站上有一些應對地震、高樓火災的逃生包,其中已經準備好瞭基本的醫療物品、長繩等物資。
但在做好這些準備,將其塞入瞭急救包內之後,還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將其放置在隨手可以獲取的地方。可以考慮將這樣一個包隨身攜帶,或者準備多個相同的背包放在公司、傢裡。
關於存儲應急食物,已經有很多人給瞭建議
哪些食物適用於應對災難後維生?
一個最基礎的標準是,這些食物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熱量和基本的營養價值。
在接受《國傢地理》采訪時,Practical Preppers 網站的咨詢師、末日求生愛好者 Scott Hunt 給出的建議是,存儲至少 1 年份的食物,並要求這些食物每天可以提供 2200 卡路裡的熱量,覆蓋基本的營養需求。最後,你對於這些食物有吃下去的欲望。
除瞭熱量、蛋白質含量和營養要求外,水分少、保存容易是適合長期存儲的另外一項標準。
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部門的 Carl Batt 博士也曾經給過他的食物儲備篩選標準,包含食物含水量、營養價值和可食用性這些。他推薦的食物是蘇打餅幹、罐頭食物、午餐肉、鷹嘴豆幹和果凍,這些食物都容易長期存儲。
但這些選擇也都有利弊。例如蘇打餅幹含有的油會變質腐壞,罐頭食物營養低,午餐肉脂肪高等。但 Carl Batt 博士稱,變質的蘇打餅幹雖然腐壞瞭但不危險,像果凍這些水分很少的物質營養價值可能較低,但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
至於說具體儲存哪些食物,就有很大的差異性瞭。攝影師 Henry Hargreaves 電話采訪瞭很多美國末日求生愛好者,將這些愛好者存儲的應急食物拍成瞭 Ready for Dinner 系列,這些食物包括罐頭、速凍食物、牛肉、蟋蟀、面條等。
他采訪的一位猶他州的摩門教徒 Kellene Bishop,以前會存儲 1 年量的食物,現在手裡經常會存有價值 10 萬美元的食物,偏好面條。
Henry Hargreaves 采訪的 Josh Wander,後者準備瞭未發酵的面包、米飯和兔子
上述提到的末日求生愛好者 Scott Hunt 還給出瞭其它建議,包括有方法補充食物存儲的量,並且將這些食物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可以防盜賊、但又能隨時取用。
在補充食物存儲上,很多人都提到瞭肉兔,它被認為是占地小、但可以提供高蛋白低脂肪肉質,是補充體能不錯的能量來源。按照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一隻雌兔每年生產 50 隻幼仔,提供約 113 kg 的肉。相比之下,體積更大的牛每年提供的肉差不多是 181 kg。
此外,兔子相對幹凈、食物來源也較為簡單,蔬菜、草都可以。在兔子肉的營養價值外,兔子還能提供皮毛防寒。
如果是考慮種植蔬菜,那麼確定適合當地土壤的植物和蔬菜為上,例如可以種植很多的土豆。
對瞭,如果你養著寵物,倒是可以試試貓糧狗糧。雖然說這些食物是根據這些動物的營養需求設計的,但似乎人類食用也沒什麼大礙。
自制濾水器|圖片來自:果殼
另外,由於存儲的食物較多都是含水較少,水分的補充可以依靠提前儲備來解決。
後續的用水,可以通過購買濾水器的設備,或者是自制濾水器來完成。自制濾水器隻需要利用紗佈、卵石、沙子等不同的材質進行過濾。
寵物也是傢裡的一員,它們需要你的幫助
養瞭寵物的你在逃難時必定也需要考慮如何救助它們。
關於怎麼幫助小動物避難,美國疾病控制與防禦中心(CDC)對於災害中怎樣安置寵物給出瞭建議。
首先的問題是防止寵物走失。
災難發生,驚慌失措的寵物和你或許會走散,所以提前給寵物戴上一個用於追蹤的、防水的定位器很重要。這些產品市場上很容易購買,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尋回這些寵物的作用。
萬一配置的定位器失靈,就需要備用的準備。可以將寵物的特征、疫苗證明、病歷制成信息牌隨身攜帶;將你自己的聯系方式,外貌特征等信息做成另外一塊牌子,加上前面這塊牌子一起掛在寵物身上,以防丟失時便於他人據此找回原主人。
假如寵物最終還是丟失,怎樣增加找回的概率?
提前準備好 "尋寵物啟事",可以用寵物的照片(例如它跟你的合照),附上你的聯系方式和外貌特征的文字。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聯系世界寵物協會中國事務處,各地的特派寵物救援中心。如果有網絡,在社交網站上、寵物群組裡傳播仍然是不錯的方式。
寵物的安置之所以重要,一部分有其客觀原因。在災後相當混亂的環境中,寵物可能會成為疾病傳染源,給周圍的人帶來疾病,比如通過皮膚接觸傳播的貓癬,貓狗的尿液也有可能導致其他疾病。
預防這類事情的發生,給寵物打疫苗是最基本的準備。其次也要避免寵物接觸變質的水和糧,並將人所用的水、糧食,進食的場所跟貓狗的區分開,避免相互感染。自己的逃生包中也準備一些消毒藥水以備不時之需。
狗的應急包|圖片來自:prepforshtf
至於說貓狗等寵物的糧食儲備、鏟屎用具、治療藥物,盡早多準備一些。例如糧食的儲備可以考慮 3 個月起步,貓糧、狗糧選用常用的、常規包裝的幹糧就可以,即便是過瞭標明的保質期,維持寵物的生存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儲備的幹糧不夠用,可以考慮在人類的食物儲備裡,分出一些用作它們的食物。例如雞肉、胡蘿卜和雞蛋黃適用於貓和狗,將這些食物煮熟拌勻基本可以用作自制寵物糧食。
如果需要轉移,應當做好兩個主要的準備:寵物的外出籠,以及一個應急包,裡面可以放入牽引繩(防止寵物受驚掙紮跑丟),應急的少量食物、用於排泄的塑料口袋,以及像酒精棉、醫用膠帶等簡單的醫療用具。簡單的醫療工具包都可以在網上購買。
像一些中型、大型犬可以背負它們自己的應急包,可以購買一個這樣的背包,貓的主人可能就要多費點力瞭。
好萊塢大片外,這些紀錄片也在探討末日
災難片電影是好萊塢相當受歡迎的一大類型,《後天》、《獨立日》、《終結者》系列、《2012》、《我,機器人》等都是可以歸屬於這一類。
例如豆瓣上的豆列"末日情結"和 IMDb 上的"末日求生愛好者該看的電影"裡都有大量推薦的電影,可以篩選著查看。
另外一方面,同時也是更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希望下面這些可以提供更實際的幫助,提供更多信息,而不隻是熱鬧的特效和空洞的內容。像是《國傢地理》就拍攝過瞭一系列的視頻來探討可能的末日。
在《末日求生秘技》(B 站視頻鏈接)這個系列中,《國傢地理》找來瞭 3 位被稱為"末日求生愛好者"的人展示他們的準備工作,他們考慮的是更基礎的、長期的生存技能:種植作物、存儲食物,購買可以保護身體的護具。
相似的還有像歷史頻道拍攝的《世界末日之後(After Armageddon)》(YouTube 視頻鏈接請點擊這裡),講述一對傢庭如何應對災難之後的生存,有興趣也可以找來看看。
呃.....《荒野求生》系列裡的貝尓當然也可以拿來看看作為參考。
與此相對的是政府在這方面的準備。可以作為參考的是,在跟當時的蘇聯對峙冷戰期間,美國似乎做瞭大量的準備,應對可能面臨的核戰爭及其帶來的可怕後果。在這方面,美國政府為白宮和國會等重要的政府機構做瞭幾套應急措施,希望他們能渡過這些危機,繼續維持政權。
國傢地理拍攝的《美國末日計劃》(B 站視頻鏈接) 就討論瞭美國政府的計劃,包括 4 架備用的、可以抵禦核彈爆炸的 747 飛機。這些代號 E-4B 的飛機(非空軍一號)中的一架,將作為美國總統指揮美軍的中心。
美國政府準備的 4 處避難所
另外一個 10 多分鐘的 YouTube 視頻 How the US Government Will Survive Doomsday(視頻鏈接請點擊這裡)部分參考瞭 Garrett Graff 撰寫的 Raven Rock 一書,也提供瞭不少美國政府應急避難所的信息。
大量的準備最初是美國政府為應對其跟前蘇聯的對峙可能造成的後果。美國政府為白宮、國會設立瞭好幾處避難設施,人員的疏散、分配都有 3、4 個備案以便應急。在緊急情況下,包括《自由宣言》在內的 3 份美國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將被帶去避難。
《美國末日計劃》裡,攝制組進入瞭幾處已經被美國政府關閉或仍在運維中的避難設施,例如國會用於避難的堡壘,其實建於一處度假村地下。
對於可能存在的末日危機,倒是有很多不同的說法。CBS 電視臺在 2000 年拍攝的電視電影《核戰爆發令》(喬治·克魯尼主演),描述瞭一個可能性:在保密程度很高的軍事系統內,可能出現瞭技術故障,疊加上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緊張氣氛、軍人對指令的遵守,導致的可怕後果。
《末日倒數:地球大撤退》(B 站視頻鏈接)嘗試討論瞭未來可能的隕石撞擊,導致地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無法適用於人類居住。
這些末日主題的書可以找來讀
如果有興趣,在視頻外,小說、生存指南也可以找來一讀。
英國陸軍軍官、在特種部隊皇傢空勤團(SAS)服役 16 年的懷斯曼編寫的《懷斯曼生存手冊》,是一部名氣很大的求生手冊,教授瞭很多安全、維生的技巧和經驗。
這些無疑都是實用技巧,例如至少在 3 個不同地方存放食物和水,保證獲取食物時損耗的熱量不大於食物本身。但從讀者反饋來看,隨時調取這些知識是很難的,按照書中所說做一些急救包,或者隨身帶一本,反而更實際。
另外一位研究野外生存技巧的 Ragnar Benson(筆名)撰寫瞭 46 本書,都是跟自我救助、生存技巧相關。跟前者略有相似的是,他的一些文章內容也有比較多從軍事角度進行考慮的,例如選取非制高點的高樓作為居住地,制造隱蔽的逃生口等。
在這本 Ragnar Benson 撰寫的城市生存指南 Ragnar's Urban Survival: A Hard Times Guide to Staying Alive in the City 中,主要針對的是城市居民面對城市系統基本癱瘓、食物緊缺情況下,如何自救。你可以參考這篇翻譯文章。
另外一方面,追蹤地球上已知的巨大危機,對於未來可能存在的狀況也許會有更好的瞭解。《紐約客》雜志的環境新聞專職記者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看上去就是這麼做的,在她撰寫的《第六次大滅絕》中,追溯瞭 5 種已經滅絕的物種,以及 7 種瀕危物種,再來探討人類目前所處的環境所發生的變化。
她的另外一本《大滅絕時代》拿到瞭普利策非虛構類寫作獎,也可以拿來一看。
最終吸引人也許還是這些科幻讀物。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成電影《銀翼殺手》),高野和明的《人類滅絕》、比爾·蓋茨在去年推薦的夏季讀物——尼爾·史蒂芬森的小說《七大傢族》,在不同的角度上呈現瞭危機發生後的人類如何應對他人和自己。
最後,還有些實用的應用以及放松的主題遊戲
在虛擬場景下體驗末日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遊戲瞭。我們希望下面這些遊戲、應用,在幫你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困境做準備有所幫助。
一些災害的預警技術已經有瞭不少的提升。例如地震,此前 8 月份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地震,地震預警應用(iPhone|Android 手機)提前近 40 秒發出預警,技術來自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跟汶川縣防震減災局合作的成果。目前這個預警系統覆蓋上海、西安 31 個省市。
對於更多緊急情況、國際上跟個人安全相關的追蹤,可以試試看國傢應急廣播(iPhone|Android 手機)。像日本福島地震(核電站同樣在福島)、中美洲的熱帶風暴等事件的進展,國傢應急廣播上都會跟進。
國傢應急廣播這款應用上更有用的倒是各種緊急狀況的應對預案,用閃光燈打出求救信號、高頻噪音、救助短信等工具都內置在裡面,可以一鍵按動。
相似的,國際紅十字協會官方出的急救(iPhone|Android 手機)可以提供大量的應急措施和醫療信息,但偏向於醫療救助方面,內含文字和圖片說明,新手上手也比較容易學會。
對應過敏、哮喘等緊急事件,急救應用內配有相應的文字、視頻和操作圖示來說明如何應對。下方也配有 120 電話快捷按鈕,以防緊急情況時用戶忘記撥打。
世界末日是遊戲開發商經久不衰的主題,雖然娛樂的居多,但也有幾個相對嚴肅的遊戲可以幫助人理解災難。
遊戲瘟疫公司(Plague Inc)(iPhone,3 元|Android 手機)研究不同的歷史事件(對於當下來說,就是新聞事件)、傳播方式給病毒傳播帶來的影響。
遊戲讓你制作新病毒毀滅人類。大致上病毒的變種將影響它的潛伏期、嚴重程度、致死率。雖然遊戲本身是虛構的,但病毒在遊戲中的表現和現實中的病毒爆發差不多。美國疾控中心(CDC)都曾請遊戲開發者演講。
This War of Mine(iPhone,售價 98 元,時有折扣|Android 手機)講述瞭戰爭後普通人被困於城市中的生活。
玩傢在遊戲中扮演城市中的平民,需要在成為廢墟的建築裡生存下去。在戰後,城市被毀,基礎設施基本沒法使用,玩傢需要自己尋找零件,制作可以使用的工具用於物資的搜尋,包括食物、醫藥,用於修繕房屋的材料等。
大致上,它更多讓人感受到瞭戰爭裡普通人的無助。
如果是安置一群災後的平民,又是另外一個視角瞭。輻射避難所(Fallout Shelter)(iPhone,98 元,時有折扣|Android 手機),另外也有 Steam 版本。提供瞭這樣一個管理者的視角。這款遊戲本身是主機遊戲《輻射 4》的周邊遊戲。
主要的設定是這樣的:玩傢作為管理者,負責災後的地下生活住所的構建。合理調節生產水、電、食物和人力資源的配比,盡可能多地安置人口,並且讓他們感到心情愉快。
在遊戲中,輻射避難所主要需要協調這些資源的生產:水、電、食物、人力資源,以及資金(遊戲中是瓶蓋)。這些資源基本都對應著各種不同的建築物的建造。
但建造更多的建築物消耗更多的電力,也需要更多的人力。人口的增長並不能完全依靠外部的投靠,也需要內部來提供。由於每個住民有不同的屬性,有些速度快,有些體力比較好,玩傢可以安排一些有突出屬性的男女生產人力。人口生產很像是純粹的資源生產......
現實中你不需要擔心死亡之爪子、超級變種人之類的怪物,所以這個隻是純粹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