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王春林在朋友圈裡感嘆:" 門診工作中遇到太多因盲目吃小公雞、三七、海參而錯過最佳幹預時機的孩子。"
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王春林說,有個 14 歲的男孩身高 158 厘米,同齡的孩子平均身高要比這高 11 厘米,而原因竟然是吃瞭一年半的小公雞。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證實,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其中春季(3~5 月)長得最快,身高的生長速度是秋天的 2~2.5 倍。
在浙江,有幾個流傳很廣的長高偏方,裡面最常出現的食材就是小公雞、三七、海參。對此,王春林持明確否定態度。3 月 20 日下午 5 點 30 分,王春林結束瞭一天的專傢門診。就診時,傢長都喜歡問:" 我的孩子應該吃些什麼才長得高?"
王春林則不斷強調:不用特意吃什麼,營養均衡就好瞭。
14 歲,身高才 158 厘米的小肖,著實讓他媽媽著急。" 前兩年他長高很多的,在班裡還坐在後面幾排,怎麼最近一年就一點不長瞭,現在坐在第一排。"
王春林看瞭看小肖的骨齡片,顯示骨骺已經愈合,忍不住搖瞭搖頭。這種情況下想再長高一厘米都十分困難,孩子可能終身身高就這樣瞭。
小肖的媽媽後悔極瞭。原因是,兩年前,她聽朋友說起給孩子燉小公雞吃有助長高,就隔三差五地從菜場、農村老傢弄來小公雞,都是那種剛學會打鳴的,一周要為小肖燉上兩三隻。
就這樣吃瞭整整一年半。那段時間,原本比同齡人要矮半個頭的小肖,一下子長瞭七八厘米。但最近一年,小肖的身高停在 158 厘米不再長瞭。
為什麼小公雞開始能讓小肖長個,爾後又沒用瞭呢?
王春林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小公雞與三七、海參類似,能增加營養促進骨骼生長、促進生長發育,可總是吃這些 " 大補 " 的食品,性腺軸會提前啟動,第二性征提前出現," 這就像拔苗助長,可能短時間內身高躥瞭躥,但是壓縮瞭長高的整體時間。" 王春林說,半年長 5 厘米,隻長瞭 2 個半年,跟半年長 3 厘米,持續長 4 個半年,到底哪個長得更高,這筆賬傢長要算清楚。
回憶起來,王春林的親弟弟也是這種偏方的受害者。
王春林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的身高和他一樣,170 厘米,而老三身高 165 厘米。" 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媽媽經常在燉菜裡面加上三七,給我們兄弟吃。" 那也是王春林的母親打聽來的長高偏方。
可受害最深的還是年紀最小的弟弟。" 當時我和大弟弟年紀隻差 1 歲,差不多到瞭生長發育尾巴,影響顯然要小些。小弟弟比我小 3 歲,當時正好在發育階段,原本有更多長高的時間,因為常吃三七,結果骨骺提前閉合,失去瞭長高的機會。"
(編輯 魏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