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老漢真巧手!手工做“復古嫁妝” 供不應求

10-17

細碎的陽光散落在閣樓的窗臺邊,李伏請正在給編制完成的圓底竹籃上漆,大紅色的漆面襯著原色的竹篾絲仿佛鍍上瞭一層金光,艷而不俗,煞是好看。待紅漆晾幹,這件作為女子嫁妝的竹編三件套之一就大功告成瞭。

李伏請是石後芹後村人,現年 68 歲,他 16 歲開始到洋中學習竹編,因為天賦過人且勤學苦練,別人需要三年才能出師,他跟隨師傅兩年就學成歸來,是目前村裡的唯一的竹編手工藝人。經他打造的竹編工藝考究,經久耐用。近年來,他專心編制傳統婚禮所用的盛放 " 四樣 "(雞、魚、肉、面)禮品的竹編器具,三件一套的 " 復古嫁妝 ",形制規整。

所謂 " 復古嫁妝 ",其實就是重盛,兩頭成一擔,每頭由篾制的多格疊加而成。兩側自底部至頂部,以竹片夾制成框架,上設銅鉤,便於挑運。重盛頂蓋的竹編技藝很講究,是用黑色篾絲和本色篾絲編成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等字樣,富有古味。李伏請制作的嫁妝三件套,經過創新改良,自成一派,古風今韻,相映成趣。

大氣方正的 " 囍 " 字、整齊排列的 " 福祿禎祥 " 字樣,寓意吉祥萬德之所集的 " 卍 " 字,…… 一雙巧手細細編織瞭最美好的祝願和最傳統的祝福。難以想象,這些繁復精致的吉祥紋樣,竟然是用竹編織就,不能不令人感嘆背後的匠心獨運。

除瞭各種吉祥紋樣,大夢君看到,有些竹編的 " 腰封 " 上還有黑色篾絲織就 "2017" 字樣,相信這些帶有年份印記的 " 復古嫁妝 " 再過幾十年將變成記憶的見證。難得的不僅僅是巧手編織的新穎圖樣,更為難得的是李伏請這一份不墨守成規,與時俱新的巧思。

如今,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李伏請和老伴在村子裡守著傳統的竹編工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年前搬到新居後,原本巷子裡的老宅完全成瞭李伏請的 " 工作室 ",閣樓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已經完工的 " 三件套 ",樓下安置著處理竹片的工具和竹材。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李伏請的竹編遠近聞名,每年來下訂單的人絡繹不絕,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老人的精力有限,加上竹編制作耗時費力,往往供不應求。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竹制的 " 復古嫁妝 " 在年輕群體中備受青睞。" 不僅僅是老年人來訂,更多是年輕人自己來訂貨的。" 李伏請笑著告訴大夢君。

竹編有多精美,制作的過程就有多繁瑣。單論選材取料就大有學問。工藝竹編要選用上等青皮毛竹,竹直、節長、上下徑相差不大、竹節較平的竹。哪根竹子哪根篾該充當底篾、腰篾,要尊卑有別,物盡其長。

" 編一個小的竹面要三個小時,編好一個大的竹面要五個小時哩。" 李伏請邊處理竹材邊說," 現在有機器可以削薄竹片,節約瞭不少時間,早年間可全靠一雙手,更費工時。"

李伏請說,大約兩天才能完成一個小件竹編,整整一年,隻能完成四十套左右的竹編。從伐竹取才,染色,編織到最後上漆,中間工序繁多而工藝要求極高,相當耗時。" 現在的年輕人少有願意學竹編的瞭。" 當大夢君問起他有沒有收徒的想法時,李伏請笑著擺瞭擺手。

從離傢拜師學藝的小小少年,到如今年逾花甲的老人,幾十載歲月悠悠,竹編早已成為瞭李伏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木色的方型小框,黑色和棕色的篾絲交織下,一頭神氣活現的小鹿仿佛在佇立在草場上回頭尋找同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不過是隻有它被定格在這一方小天地裡罷瞭。據李伏請說,這是他剛剛學成回來,趁著空閑的時候慢慢摸索著編織而成,一直保存至今。小小一方竹編一塵不染,簡單古樸而意趣盎然。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