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警 28 年的老警察,現任浙江省寧波市公安局北侖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大隊長;
她,幫扶貴州貧困地區兒童 7 年共計 75 人次,孩子們的信塞滿幾個大牛皮紙袋;
她,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貼在辦事大廳門口,手機一直充著電 24 小時開機;
她,撫養棄嬰成人,22 年如一日,視如己出 ……
胡朝霞 圖自浙江之聲
在北侖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辦事大廳門口,有一張白底藍字的告示牌:" 出入境緊急預約聯系電話 ",電話的落款為 " 胡警官 "。
這位 " 胡警官 ",正是北侖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的大隊長胡朝霞。
關於胡朝霞的故事,遠不是一次采訪能寫得完的。
她是把手機號碼貼在辦事大廳的 " 胡警官 "
據錢江晚報 10 月 8 日報道,從 2014 年開始,胡朝霞的私人電話就張貼在瞭大廳門口,24 小時開機。3 年來,已然成瞭單位的熱線咨詢電話。
" 剛開始那段時間,最多一天要接幾十個咨詢電話,都是來咨詢各種出入境業務的市民。有時候三更半夜也會有電話,手機一天起碼得充三四次電。" 胡朝霞說,隨著 " 最多跑一次 " 改革開展後,類似的咨詢電話逐漸變少瞭。
圖自甬派
胡朝霞從不後悔把私人號碼公開在辦事大廳。她說,能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及時的咨詢,是她的本職工作,也是她作為黨員想給年輕的同事們做的示范。
胡朝霞的雷厲風行和做事認真是出瞭名的。
寧波北侖有兩千多傢外資企業入駐,出入境業務很繁忙,占到寧波市出入境業務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原本,外籍人員辦理證件,在分局辦理之後,還得再跑到市局一趟 "。胡朝霞發現瞭這個問題,和多個部門進行瞭溝通,2014 年 12 月 8 日之後,權力下放,終於 " 外籍人員辦理證件隻需要在分局跑一次就夠瞭。"
她是個勞心的人。她的手機裡,有一個 " 企業管傢群 ",北侖當地的一些企業負責人都在群裡,法律法規、辦證事宜、安全事項等宣傳工作,她就可以盡快地傳達下去。
1997 年 1 月入黨的胡朝霞,能非常流暢地背下入黨誓詞," 我是黨員,我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在大傢需要我的地方竭盡所能。"
她是貴州孩子們嘴裡最勞心的 " 胡阿姨 "
胡朝霞的辦公室裡有一個鼓鼓的牛皮袋,裡面裝滿瞭數百封來自貴州臺江的孩子們的信件。她經常會拿出信件,看看孩子們認真寫下的字跡。
2011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胡朝霞認識瞭北侖一名在貴州援建希望小學的企業傢,於是開始和這些孩子們結緣。對貴州臺江地區貧困學生的資助,胡朝霞已經連續做瞭七年。七年來,胡朝霞自己資助瞭 75 名臺江地區的學生,又組建瞭愛心團隊。從 2015 年開始,團隊每年都會親赴貴州臺江看望當地的孩子。
圖自浙江之聲
目前,胡朝霞的愛心團隊有 300 餘人,其中黨員就有將近 50 人,可以算得上是北侖的一支 " 黨員愛心模范團隊 ","2015 年,團隊第一次去是 20 人。到今年 7 月份去的時候,已經有足足 80 人。" 胡朝霞說,團隊每次去都會帶上衣物、藥品、學習用品等,今年花瞭一周時間走訪瞭 5 所學校,15 個貧困傢庭。
在當地孩子們眼中,來自千裡之外的胡朝霞,不僅是他們尊敬的勞心的胡阿姨,更像是他們的知心大姐姐,有什麼心事,都願意寫信跟胡阿姨說——
" 我到省城去念書瞭,為瞭跟上學習的進度,周末不回傢留在學校,每次想傢瞭,就會忍不住偷偷流眼淚 ";
" 分班瞭有點不舍,我和最好的朋友分離瞭,但還是要接受現實,繼續奮鬥,互相追趕 "…… 每封信,胡朝霞都看瞭很多遍,她說那是孩子們對她的信任。
她是養女苗苗心目中最美的 " 媽媽 "
胡朝霞自己也是一名 " 母親 ",隻不過這個孩子不是她親生的。時間回到 1995 年的冬天,一位金老太太向胡朝霞咨詢怎樣去香港。老太太為什麼要咨詢如何去香港?
胡朝霞瞭解後得知,老太太撫養瞭親戚傢的棄嬰 3 年多,打聽到孩子的親生母親可能去瞭香港,便想去香港為小女孩尋找父母。當天晚上,放心不下的胡朝霞就趕到金老太太傢。" 那個叫苗苗的孩子穿著破舊,腳指頭已經從穿爛的鞋子裡鉆出。" 那一瞬間,胡朝霞決定和金老太太一起撫養這個孩子。
整整 22 年,胡朝霞把苗苗當作親女兒一般對待。她沒有再要一個自己的孩子,她說 " 因為有苗苗 " 瞭。
如今的苗苗已經有瞭穩定的工作,更令人欣慰的是,她也成為 " 胡朝霞愛心團隊 " 的一員,和媽媽一起默默幫助著需要關懷的人們。
貴州臺江的孩子們,得知我即將去參加十九大之後,給我寄來瞭許許多多自己做的小禮物,十分意外和感動。
很多時候,我也在問自己,究竟是我在幫助這些孩子們,還是孩子們在鼓勵我呢?或許答案並不重要,但我明白,和這些孩子們的這份羈絆,會一直存在。
最近在忙著給貴州的孩子們募捐過冬用品,已經捐到瞭近十萬元的款項和物資,但總覺得為他們做得不夠多,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幫助,讓他們明白,苦難是一時的,還有很多人在關心和牽掛著他們。
孩子們跟我說起過很多自己的理想,讓我欣慰的是,這些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幾年後再回到傢鄉,把傢鄉建設得更好。
我想,會有一天,我們再去到臺江時,不需要帶著資助的物資,不需要再幫扶,大傢可以圍坐在院子裡聊聊天,回憶當年的這些點滴,一定會很幸福。
而我,也會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和社會責任感,在幫助他人的這條道路上,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