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組織框架調整、全面控制董事會、業務整合和高層換血之後,孫宏斌徹底完成瞭對樂視上市體系的掌控。
9 月 27 日晚間,樂視網正發佈公告稱,將擬更名為 " 新樂視 "。在外界看來,樂視網的更名更像是要與樂視非上市體系劃清界限,同時 " 去賈躍亭 " 化。
事實上,在樂視全面爆發資金鏈危機後,賈躍亭時代的 " 舊樂視 " 一直在發生變化,孫宏斌執掌的新樂視面目逐漸浮現。
孫宏斌的力挽狂瀾
2016 年 10 月,樂視系陷入資金鏈緊張風波,隨後,樂視網股價也開始暴跌。
在樂視系陷入資金困局之時,2017 年 1 月,融創中國火線救援樂視,對樂視總投資高達 150 億元人民幣。
其中,以 60.41 億元收購樂視網 8.61% 股權,以 79.5 億元獲得增發後樂視致新 33.5% 股權,以 10.5 億元收購樂視影業 15% 股權。
2017 年 8 月,融創對樂視網進行瞭大改造。樂視網 CEO 梁軍先後發出 6 封內部郵件,任命瞭 11 名高管,其中劉淑青等人帶有濃厚的融創背景。在融創中國董事局主席孫宏斌上任樂視網董事長 25 天後,迅速完成瞭對原有樂視上市體系的高管層清理,實現瞭融創系對樂視網的全面入主。
至此,樂視網的關鍵崗位上全部安插瞭融創的人。樂視網人力資源、法務、財務及行政管理工作均被融創全面掌握,可見賈躍亭和樂視網已經被完全分割。
今年 8 月份,梁軍在高管閉門會上表示,未來的新樂視將是一傢以傢庭互聯網娛樂為主的公司,而不是過去大傢熟悉的買版權、賣廣告的樂視網。
新樂視的核心業務分為四塊,分別是樂視視頻、樂視超級電視、樂視雲平臺,以及樂視影業。原本賈躍亭構建的 " 樂視生態 " 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以上一系列的做法看似是分割樂視與賈躍亭的關系,但孫宏斌這麼做的一切目的隻為一件事情,那就是保住即將復盤的樂視網股價。
盡管之前樂視經歷瞭欠款糾紛、資產凍結 、賈躍亭出走美國的一系列風波,但是,作為 A 股上市公司的樂視網恰好處於停牌中,躲過瞭股價的暴跌。
但孫宏斌心裡明白,躲得過初一,躲不瞭十五,該來的總還是要來的,樂視網的股票早晚都要面對資本市場的嚴峻考驗。
所以在股價復盤之前,盡力的在挽救樂視網,也挽救自己的 150 億。
從今年四月份收購的樂視影業開始,再到最近收購樂視金融服務,一系列資本的註入,也都是為瞭保住樂視即將復盤的股價。
在整個國內 A 股的浮躁氛圍之下,或許樂視的更名能成為救樂視網的一劑良藥,這樣也能早點讓股民們結束過去幾個月的噩夢,但這些真的可能嗎?
" 新樂視 " 會涅槃重生嗎?
不過,這些調整依舊僅僅隻是樂視救盤行動的開始。擺在孫宏斌面前的挑戰依舊十分巨大。
財報已經在告急,根據 8 月樂視網披露的公告,2017 中報凈利潤 -6.37 億 同比下降 323.99%。
樂視網方面解釋稱:
由於受到樂視體系資金流動性緊張的影響,加之公司品牌受到一定沖擊,隨之客戶粘性出現波動,公司的廣告收入、終端收入以及會員收入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為瞭堅持精品內容的獨播策略,公司在二季度未對外進行版權分銷業務,導致版權分銷收入同期也大幅下滑。
這一解釋中,資金流動性緊張,與品牌沖擊是最大的兩個關鍵詞。而這二者,無疑來自於整個樂視體系資金危機的影響。
股價始終是一枚定時炸彈。從去年 11 月以來,樂視網股價從 45 元上下的高點,跌至目前停牌時的 30.68 元,總跌幅高達 30% 以上。
由於賈躍亭此前押瞭大量樂視網的股份用於非上市公司發展,樂視網也被這一系列產生於非上市公司的負面消息所累。
而銀行對樂視網申請的財產凍結,更是進一步加重瞭股價這一危機。
業界分析人士稱:
一般而言,股權遭凍結短期內不會對上市公司產生直接影響,但變數在於賈躍亭與債權人會簽訂怎樣的補充協議,一旦雙方無法達成一致,不排除股份被強制沽清的可能,此時不僅將影響非上市公司股權,上市公司也將遭受沖擊。一旦股票在二級市場遭到拋售,樂視網股價也有可能迎來持續大跌,這將成為壓倒樂視的最後一根稻草。
樂視網當前處於停牌階段,可暫時規避上述危機。但證監會在去年 9 月就已開始試圖縮短整個證券市場的停牌時間,無限期停牌的幾率更是微乎其微。
事實上,自 4 月 17 日因重大事項重組停牌以來,樂視網已經發佈多次公告公示進展。最新公告顯示,這一日期的最終時限在 10 月 18 日之前。
也就是說,如果在 10 月 18 日之前樂視網無法恢復投資者信心,即便銀行及機構不擠兌,陷入恐慌的股東也會大概率對股票進行拋售,樂視網股價將如近期眾多機構預期那樣大跌。
所以,也不難想象孫宏斌為什麼要盡力的註入資本、更名新樂視,就是想要在 10 月 18 日那天獲得更多的資本信任。
但是,孫宏斌所做的所有的努力,似乎都難掩市場對於融創和樂視一致的悲觀情緒。債主們不會因為領導層的變化就停止討債,即便是未來樂視資金鏈的危機全部解除,樂視的品牌和信譽已經受到瞭嚴重的打擊,未來想要重新獲得金融機構和合作方的支持,恐怕也是無力回天。
這會不會是孫宏斌的第三次謝幕?
對於孫宏斌而言,顯然這樣的後果並不是他想看到的。因為樂視的股價暴跌,受影響最大的必定是孫宏斌。
說到孫宏斌,大傢就會想起這些年他叱吒商場的 " 三起兩落 "。
1988 年,在柳傳志有意培養下,25 歲的孫宏斌迅速嶄露頭角。2 個月拼出 13 傢獨資分公司,年銷 2400 萬。
1990 年,被破格提拔為企業部經理,手握 18 傢分公司,人事獨立裁決,財務不受控制。
在孫宏斌創辦的《聯想企業報》中,第一條赫然寫著 " 企業部利益高於一切 "。
正是這句話令柳傳志嗅到瞭危險的氣息,將孫宏斌調離企業部。同年孫宏斌進入北京市海淀看守所,25 個月後,被起訴挪用公款 13 萬罪名成立,被判有期徒刑 5 年。
後來進瞭地產領域,選擇的目標人物是王石,隻是當場叫板時被王石嗤之以鼻。這時孫宏斌的實力確實還不足以與王石直接對抗,隻是攪攪局瞭。結果,狂妄的代價就是企業破產。
第三次崛起,相對地沉穩瞭許多,我們能看到他明顯改變瞭策略,不再直接叫板或攪局,而是學會瞭雪中送炭。
在別人有難,所有人都躲避風險時,他大膽出手。相繼出手救雨潤、佳兆業、綠城、星耀、樂視和萬達,隻不過前三次都沒成功,卻已經博得瞭江湖好名聲。但撿樂視這個爛攤子是所有人沒有想到的。
因為在跨界收購的領域中,孫宏斌的經歷還沒有樂視這樣的生態元素,因此,存在瞭很多跨界上的沖突。
就像萬達整合瞭一系列傳媒機構,但最終都賠錢退出。更何況樂視,不僅是傳媒,還是互聯網傳媒。這對傳統的地產商來講,尤其融創這樣高度激進的狼性組織,相對互聯網創新文化而言,文化差別極大。
孫宏斌幾乎不可能把激進的狼性超強執行力文化,移植到樂視來。
況且這種文化差別不僅來自於企業內部,還來自外部市場及政府監管部門,文化沖突將是立體多變復雜的。
所以,當樂視這個火山爆發的時候,毀的可不是賈躍亭,而是孫宏斌。
人人都知道孫宏斌重振樂視的道路不好走,但此次樂視危機會不會是孫宏斌第三次謝幕的導火索?樂視的命運究竟能否發生改變?這些也隻能等待時間來驗證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