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瞭“基建狂魔” 中國這些進步令人難以置信

09-22

百年前孫中山先生曾構想這樣的藍圖:修建約 16 萬公裡的鐵路、160 萬公裡的公路,開鑿並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 3 個世界級大港,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 ……

百年之後,孫中山先生描繪的這個藍圖早已實現,而中國人民創造的許多成就也遠遠超出瞭孫中山先生的設想," 振興中華 " 不再是紙上談兵。

19 日晚,央視紀錄片《輝煌中國》正式播出,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 …… 一個個奇跡向世界宣示著中國力量。

港珠澳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開創瞭世界橋梁建設領域的多個第一。

胡麻嶺隧道是蘭渝鐵路工程自蘭州東向重慶方向的第一條長大隧道,隧道全長 13.61 公裡,穿越水庫、河流和第三系飽和富水粉細砂地層,該項目被列為全路 " 頭號重難點工程 "。歷經八年施工,於今年 6 月正式貫通。

除瞭陸路交通,中國在海運方面也早已取得卓越的成就。世界十大港口裡,光中國就占據瞭 7 席。

還有 " 新名片 " 高鐵、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移動互聯網建設 …… 這一個個超級工程的實現,都讓中國成為瞭當之無愧的 " 基建狂魔 ",不僅如此,20 日晚播出的節目上,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芯片 …… 一系列中國創新也宣示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到來。

2016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接近 9 萬臺,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智能工廠已經遍佈 146 個行業領域。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中國正向制造強國邁進。

另外,《輝煌中國》尚未提到的新能源開發利用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考驗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項目也在續寫著 " 中國智造 " 的傳奇。

說到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得不提到中車的超級電容。

中車首席技術專傢阮殿波曾在接受觀察者網專訪時表示,其大功率超級電容目前在世界上居於領先水平," 別人能做的我們也能做,我們能做的別人卻做不瞭,我們的研發速度又是最快的。"

以裝在新能源公交汽車上的電容為例,阮殿波介紹,目前中車能做到的正常電容量在 6 萬法拉,今年的目標是 10 萬法拉,而其他企業甚至隻能做到五六千法拉。

" 我們產品的能量密度比全世界的很多國傢都要高,工業密度也高,所以在國防上,軌道車輛和公交車輛上,超級電容器才能作為主動力源使用,這在國外從來沒有過,是中國首創 "。

中車制造的超級電容器

再從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來看,抓住發展機遇並成功研發投入商用的,全世界屈指可數,隻有包括中美在內的少數國傢。

16 日,央視就實地探訪瞭阿裡巴巴園區內的人工智能科技。別看是一個小小的人機交互智能音箱,卻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指令,並完成一系列任務。

這也是全球唯一一個通過聲紋識別技術實現支付的智能音箱,是中國科學傢自主研發的。

記者:我回來瞭。

記者:我要充 100 元話費。

記者:我要看央視對馬雲的專訪。

然後在大屏幕上就播出瞭 ……

當然,這還隻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裡探索的一個小小片段。

在廣闊的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人正在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為 IJCAI)上,來自中國的頭腦風暴席卷瞭各大國傢,在今年 2 月份參選的 700 多篇論文中,半數以上有華人參與。

此外,今年 8 月剛選上的 IJCAI 理事會主席的,還是來自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主任楊強教授。

同樣作為 " 華人第一人 "(AAAI 2019 的大會程序主席,也是華人首次當選該職)的周志華教授的祝賀詞寫道:1969 年創辦以來,第一次由華人學者擔任大會理事會主席,這是華人學者在國際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大步。從 " 捧場 ",到 " 跑龍套 ",再到 " 領銜主演 ",非常之不易!

今年 7 月,國務院向社會公佈瞭《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人工智能終於由末端實踐走向瞭頂層規劃。

《規劃》提出,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同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10 萬億元。

此外,《規劃》還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這一系列舉動,都開始讓國外擔心:中國真的要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為全球第一瞭。

美國《紐約時報》此前報道稱,中國將成人工智能全球領先者。

文章分析,這項政策闡述瞭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意圖: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投入大量資金,以確保企業、政府和軍隊躍升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領先者。

高盛也在近日發佈的中國 AI 報告《China ’ s Ris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指出,中國有著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 AI 生態系統。

報告稱,如今,我們這一代人正站在人工智能的風口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正在為各個行業賦能。而作為擁有全球第二大 AI 生態系統的中國,即將迎來一個又一個的大突破。

此外,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預測,中國人工智能有兩大優勢——人才和數據,可能逐步趕超美國。

報道分析,由於擁有人才和數據優勢,加之創業公司和 BAT 的大舉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可能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逐步趕超美國。

百年前,中國先輩們忍辱留洋,不忘報國之志;百年後,新一輩的年輕人迅速成長,從世界各地學成歸國的人才絡繹不絕,一如本月剛剛獲得有 " 中國版諾貝爾獎 " 之稱的第二屆 " 未來科學大獎 " 的施一公、潘建偉和許晨陽。

在他們之後,是一大批海外留學人才義無反顧回國報效,數據顯示,中國留學海外的人才,回國總數已經突破 265 萬,其中有 70% 都是近五年回來的。年輕人挑大梁,正成為中國創新的隱形利器。

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傢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 " 墨子號 " 首席科學傢潘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 " 生命科學獎 "、" 物質科學獎 " 和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獎金各為 100 萬美元。

從工業建設到科技創新、人才回籠,我們的進步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置信。

前段時間有個問題引起瞭網友們的熱議:"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強大?" 有些人愣住瞭,以為中國還是那個停留在課本上的,自稱為 " 發展中國傢 " 的地方,以為這個世界還是美國 " 揚武揚威 " 的天下,殊不知,這世界已經變瞭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