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的不同功能的牙齒隻有哺乳動物才有嗎?一種生活在 2 億年前的小恐龍也有哦。
牙齒是恐龍生存鬥爭中至關重要的結構,無論是做為進食的工具還是殺戮的武器。不過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恐龍與哺乳動物不同,它們並沒有復雜的齒系,嘴中的牙齒都是的。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恐龍都長有一樣的牙齒,比如今天要介紹的畸齒龍。
奇特的小傢夥
塔克畸齒龍(Heterodontosaurus tucki)在 1961 至 1966 年的南非許多地方被發現,目前已有 2 具以上的完整個體,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這種恐龍的身體構造。
圖註:位於加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畸齒龍化石復制品,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畸齒龍屬名的含義是 " 不同尋常的牙齒 ",種名則是為瞭獻給它的發現者格克 · 塔克(GC Tuck)。這種恐龍的體型非常小巧,其中一具最完整的的標本(編號 SAM-PK-K1332)全長大約為 1.18 米,體重大約為 3.5 千克,可能比一隻傢貓還要小。另一隻較大的個體估計可以達到 1.75 米長,與成年男子的身高差不多,體重為 10 千克左右,依然非常的小巧。
圖註:畸齒龍 SAM-PK-K1332 與成年男子的體型對比,比例尺為 1 米。Rax 博士制作
圖註:畸齒龍的骨骼圖,GetAwayTrike 繪制
除瞭小巧的體型,畸齒龍的長相也與其他恐龍有顯著的區別。畸齒龍的頭骨短而高,呈一個三角形。眼睛很大,眼眶上面有一個圓環狀的遮擋物。附上血肉後,畸齒龍有一半左右的眼球被遮擋住,因此目光看起來非常銳利。脖子和軀幹呈優美的 S 形,身後還有條細長的尾巴。相比大多數的兩足恐龍而言,畸齒龍的前肢很發達,以至於一些觀點認為其實畸齒龍是用四足行走的。畸齒龍的其他特征顯示它們是兩足動物,或許它們可以在兩足步態和四足步態之間靈活的切換。
圖註:畸齒龍的四足與兩足行走狀態,Gregory S.Paul 繪制
由於畸齒龍屬於比較原始的鳥臀類恐龍,因此它們保留瞭許多原始的特征:比如前肢有五個手指,前三隻手指較大,剩下的兩隻較小;腳上長有四個腳趾,指甲很尖銳,整體構造看起來更像是獸腳類,而和晚期的那些鳥臀類呈蹄狀、圓潤的指甲不同。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畸齒龍的前後肢都具有一定的抓握能力,因此可能有用不俗的攀爬能力。
圖註:畸齒龍的前後肢,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伶牙俐齒
畸齒龍的名字恰到好處的反應瞭其最突出的特征,它的嘴中長有三種不同形態的牙齒:最前端的頜骨沒有牙齒,在稍微靠後的地方有少量的小型具有切割能力的牙齒;第二種牙齒是一種呈圓錐形的類似犬齒的獠牙,一共有四顆。上頜獠牙的後部有一個凹槽,剛好能容納下頜更大的獠牙。第三種則是長在兩頰的長方形的牙齒,類似更晚出現的鴨嘴龍類,具有碾磨功能。
圖註:畸齒龍的頭骨,圖片來自維基
畸齒龍頰部的牙齒表明它們是典型的植食動物,早期的鳥臀類就已經具備瞭這種適合咀嚼研磨植物的功能性牙齒。通過對畸齒龍頭部肌肉的研究,證明它們具有比較發達的咀嚼肌肉群,足以處理粗糙的植物纖維,頜部還可能有一層銳利的角質喙,配合前端的牙齒能夠很好的切割植物。
圖註:畸齒龍的頭部肌肉重建,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註:畸齒龍的下頜骨,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註:畸齒龍頭部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最令人費解的是畸齒龍的那兩對獠牙,關於其獠牙有太多的推測和猜想。首先想到就是具有類似結構的現代動物——麝。因此人們推測獠牙可能是畸齒龍用於族群內部鬥爭的工具,或者也可能是它們性二態的特征。
圖註:醒龍的頭部重建,自己觀察可見其缺乏獠牙,其他部分與畸齒龍非常類似。圖片來自
圖註:三種畸齒龍科的恐龍頭部對比。從左到右分別是畸齒龍,醒龍,天宇龍
迄今為止發現的大多數畸齒龍科都具備獠牙,甚至是未成年的個體。因此說獠牙可能在畸齒龍類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兩性的特征。
從畸齒龍的生存環境來看,或許這獠牙還有其他的用途。畸齒龍的生活在幹旱的環境中,食物資源相對比較匱乏,這也解釋瞭為何畸齒龍的牙齒如此適合處理粗糙的植物。必要的時候,畸齒龍或許還可以捕捉一些小型的動物來補充營養,這對獠牙則在這時候充當瞭殺戮的工具。
作為長有獠牙的素食者,畸齒龍是恐龍傢族中比較特殊的一支,看似溫順的它們在必要的時候也會變成殺戮的制造者。
參考資料:
1.Seebacher, F. ( 2001 ) .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allometric length-mass relationships of dinosaurs".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1 ( 1 ) : 51 – 60. ISSN 0272-4634. doi:10.1671/0272-4634 ( 2001 ) 021 [ 0051:ANMTCA ] 2.0.CO;2.
2.Galton, P.M. ( 2014 ) . "Notes on the postcranial anatomy of the heterodontosaurid dinosaur Heterodontosaurus tucki, a basal ornithischian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South Africa" ( PDF ) . Revue de Paléobiologie, Genève. 1. 33: 97 – 141. ISSN 1661-5468.
3.Porro, L.B.; Butler, R.J.; Barrett, P.M.; Moore-Fay, S.; Abel, R.L. ( 2011 ) . "New heterodontosaurid specimens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of southern Africa and the early ornithischian dinosaur radiation" ( PDF ) .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101 ( Special Issue 3 – 4 ) : 351 – 366. ISSN 1755-6929. doi:10.1017/S175569101102010X.
原文鏈接: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4719232670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