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炮既有可能是由歷史原因導致的,也有可能隻是在頻繁地強調差異中引發。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覺得別人低人一等,於是就有瞭矛盾。有時候被看扁的一方並不氣餒,寧可變成笑料也想出名,這份苦心也著實可敬。
接下來你將看到:
● 誰在主導關東和關西的互懟大戰?
● 你說的關西,是哪個關西?
● 都市圈內的 " 獨立王國 " 群馬
留日期間想去秋名山開兩圈的實習編輯丨二鵝
誰在主導關東和關西的互懟大戰?
-+-
提到日本的 " 地圖炮 ",不得不提關東和關西。其實在近代以前,並沒有 " 關西 " 的概念,隻有關東和 " 近畿 "。
就像我國古代歷朝都會設關卡保護京城一樣,日本自公元 673 年(飛鳥時代後期)起,天武天皇設立鈴鹿(三重縣)、不破(岐阜縣)和愛發(福井縣)三道關卡,用以保衛藤原京(今奈良縣飛鳥地方)。
後來愛發關在平安時代被廢止,另設逢坂關(京都府與滋賀縣之間)。出瞭關,就是關東瞭,也可以叫關外。而在關內,圍繞京城所在的 " 畿內 " 形成的就是近畿地方。
此後日本歷經幕府時代,1868 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東京),從此關東不再是關外,而是有瞭具體范圍。現在所說的關東地方是以東京都為核心,包括周圍的琦玉縣、群馬縣、櫪木縣、茨城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
相對關東地方,一般相傳在鐮倉幕府時期(1185-1333 年),因幕府設在神奈川(關東),受將軍權力的影響,關西的說法開始出現。這時的關西指的還是逢坂關以西的整個西日本。直到明治維新以後,關西地方才具體定為以京阪神地區及三重縣、福井縣和德島縣,
沿用至今。
由於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地位不同,關東和關西地地方文化也產生瞭不同的特點。以語言為例,關西方言從用詞到發音規律都不同於日語標準語。
從飲食上看,關東人愛吃咸,煮菜永遠離不開醬油;關西人偏愛淡,懷石料理講究的就是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同樣是吃蕎麥面,關東店裡用切得細細的面條涮在清爽的湯水裡;關西的店裡卻制成又圓又粗地面條,沾著精心熬制的濃厚醬碗,還要分成多個步驟逐次品嘗由面到湯的滋味。
● 關東的蕎麥面與近畿的 Tsuke 面。原料都是蕎麥,但制法和湯料截然不同
實際上排除行政區上的劃分,日本人在日常聊天時所指的關東,主要就是東京,而關西說白瞭就是代表大阪。
習慣瞭在東京生活,忽然來到大阪,可能會產生明顯的不適。
東京行人靠左行走,大阪習慣靠右;結伴的乘客在車廂中大聲聊天,在日本除瞭大阪大約很難再見到;發型隨意,衣著花哨,和格調偏冷的東京人一比,大阪人的街頭打扮有時讓人錯覺一步跳上瞭海灘。
● 在東京永遠不會見到的服裝之熱帶花襯衫
為什麼會這樣?除瞭緯度偏南、氣候更溫暖之外,似乎很難再找到一個理由解釋大阪人奔放的性格和打扮。
其實這還得從歷史上說起。日本是個海島組成的國傢,陸上以山地地形為主,運輸很不方便,因此海上運輸越發重要,港口的便利就決定瞭一個地方的繁榮。
在上世紀 60 年代以前,大阪在歷史上始終作為日本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港口。當年 " 遣隋使 "、" 遣唐使 " 就是從大阪港出發,又從這裡踏上故鄉的土地。
現在去關西旅遊的人,可能會想到去京都吃一頓米其林幾星的懷石料理,再去神戶吃一頓頂級的牛肉。可在古代的時候,類似的高檔美食要在大阪購買材料。大阪人也聲稱,現如今日本有名的美食,上至懷石料理、日本茶道,下至豬排飯、章魚燒,都是大阪人發明的。
到瞭近現代,大阪依然維持其商業傳統,日本商業發達的代表——地下鐵商業街——首先在日本興建。或許正是因為當地濃厚的商人氣息,大阪居民的性格也不同於其他日本人,顯得更為豪爽直率,有時候做得過火瞭,在日本社會中才會顯得
另類。
大阪與東京之間的爭端,一般都集中在 " 東京人冷漠 " 和 " 大阪人魯莽 " 上。
東京的居民普遍較冷漠,這是東京人自己都承認的。從歷史原因來說,江戶幕府時期東京居住的武士較多,武士階級所表現出來的高傲和克制,可以說是東京人冷漠的根源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東京的外地人多,外國人也很多。日本的小老百姓實際上也很單純,在對外人懷有不信任,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判斷外人是否會撒謊的時候,他們幹脆選擇不交流。
此外東京作為國際大都市,做事追求規則和效率,這樣經濟產出自然就上去瞭,但人情味也不免削減。
你說的關西,是哪個關西?
其實最嫌棄大阪人的絕對不是東京人,恰恰相反,東京人算得上喜歡大阪人。一提到大阪,東京年輕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大阪人的熱情豪爽、大阪的喜劇和搞笑藝人,相比之下其實還有些反感東京冷淡壓抑的氛圍。
真正同大阪人合不來的,實際上正是大阪的 " 左鄰右舍 ":京都,及兵庫縣的首府神戶。假如問京阪神三地的人們是不是關西來的,大阪人會爽快地回答是,神戶人會猶猶豫豫的承認,而京都人就會用讓步語氣強調自己是京都人。
之所以會這樣,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因為明明文化底蘊高低不同,但京都、神戶還是被強行和大阪當成一體—— " 關西 "。
京都人嫌棄大阪人粗魯,不夠體面。日本人從小就熟悉這麼一句話 " 京の著倒れ、大阪の食い倒れ、神戸の履き倒れ(京都人穿破產、大阪人吃破產、神戶人穿(鞋)破產)",意思就是說京都人對衣著的講究、大阪人對吃食的講究、神戶人對鞋履的講究,都可以到不惜代價的地步。這就為京都、神戶兩地人追求體面提供瞭支撐。
● 近代神戶開港以後,作為 " 時尚之都 " 廣為日本上層人士所向往
之所以這麼重視 " 面子 ",也是因為京都過去作為皇室所在地,上層貴族社會為瞭與底層民眾區分開,自然要用高雅的品味、奢華的享受,才能凸顯自己不同凡響。在今天,京都依舊能見到一些稀有姓氏,都是當年的達官貴人的後代。
而神戶市自近代開港以來,就成為歐美文化和時尚的輸入地,吸引瞭日本上流社會大批的進步人士。此後規模逐漸擴大,現在已取代大阪港成為日本第一大海港。神戶近郊的蘆屋市至今還是日本有名的
富人聚居地。
雖然日本的許多美食源自大阪,但去過的人會發現,現今大阪代表性的美食隻有章魚丸子和大阪燒(都是口味較重的便宜面食)。相比之下,京都有格調頗高的懷石料理店,而神戶牛肉又聞名世界,大阪的食物看似既不值錢又不健康,跟我們街頭的麻辣燙差不多。
● 章魚丸子與大阪燒
也就是說," 大阪人講究吃 " 的說法已經過時瞭。大阪雖然到現在還日本重要的商業城市,GDP 僅次於東京,但在各地為瞭發展旅遊業而加大文化宣傳的襯托下,大阪似乎褪色不少。
喪失歷史地位的同時,大阪人也被高傲的京都人和矜持的神戶人看扁,原因又是出在言行作風上。
以說話為例,日語中往往分為 " 建前 "(表面上的客套話)和 " 本音 "(實際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就使得用日語交流時顯得格外婉轉。而對客套話的使用在京都人交談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大阪人卻恰恰相反。在整個日本境內,大阪人說話直率也是出瞭名的,因此放在相聲裡也更易產生笑點。相較於日本人整體給人的謙恭、低調的印象,大阪人無論著裝還是談吐都顯得
張揚。
迎來送往、討價還價是商人的拿手好戲,也是天經地義。但對於 " 貴客 " 來說,似乎就嫌粗鄙和厚臉皮。為瞭招攬一樁生意,擺攤的商人會直接拉住過路客人,在任何一個國傢發生這種事或許都會嚇陌生人一跳,況且這更不符合日本社會整體崇尚溫柔禮貌的作風。
然而就是這樣的大阪,卻逐漸成為瞭關西的代表城市,與關東的東京相對,這就使得近旁京都和神戶感到被抹黑瞭。
都市圈內的 " 獨立王國 " 群馬
說完關西再說回關東。
關東說白瞭就是由緊密圍繞在東京周圍的地區組成。與東京相比,其他地方近乎都是鄉下。而在其中最不起眼,因此也被迫承受其他地區嘲諷的,大概就是群馬縣。
要問群馬有什麼?秋名山九連發卡彎恐怕比群馬這個地名還如雷貫耳。或許這對童年伴隨著《頭文字 D》長大的人來說,還是個挺有吸引力的地方。但對於日本人來說,那是個 " 鳥不拉屎 " 的
" 獨立王國 "。
2016 年群馬縣在日本 47 個都道府縣中,GDP 排名第 10,人口排第 19。即便如此,它仍然不幸被當作 " 窮鄉僻壤 ",原因除瞭縣內以丘陵地形為主之外,根據 2012 年日本城市魅力排行,最末位的城市就是群馬。
群馬被當作笑話的理由,重要的一點就是:" 土!實在是土!"。地處東京都市圈,但 " 群馬王國 " 的居民們遠遠不同於都內居民考究的衣著、面貌,甚至連比鄰的琦玉也不如,平時也就和櫪木比一比。他們以極其樸素的形象示人,無論大姑娘小媳婦,穿著同大媽們也並無明顯區別。
縣內民眾維持樸素打扮的原因,主要是境內不分四季光臨、時不時飆到 6 級以上的大風。因為大風,縣民們理智地選擇瞭要溫度不要風度。
● 2016 年群馬縣全年刮風數據統計
2017 年,一部名為《你還是不懂群馬》的漫畫在日本境內傳播開來,作者以誇大戲謔的筆法介紹群馬,在群馬也大受歡迎。
沒想到群馬縣民們以近乎自虐的心態閱讀之後,竟樂呵呵地表示 : 如果不像這樣被當成傻瓜畫出來,群馬大概也無法出名瞭。
參考資料:
1. 関西:ウィキペディアフリー百科事典,2017 年 7 月 27 日。
2. 叢淑媛:《商都門戶大阪港》,《現代日本經濟》,1985 年第 6 期。
3. 地下街:ウィキペディアフリー百科事典,2017 年 9 月 4 日。
4. 神戸系ファッション:ウィキペディアフリー百科事典,2016 年 6 月 16 日。
5. 石輝:《國際港都——神戶》,《世界經濟文匯》,1984 年第 3 期。
6. 陳巖:《日本人的 " 裡 " 與 " 表 "》,《日語知識》,2005 年第 2 期。
7.【日】 宮本常一:《田野調查被遺忘的村落》,鄭民欽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