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比特幣儼然一隻不死鳥。嚴監管之下,比特幣再次突破前期高點,但似乎結局已經註定。
這兩天的比特幣市場,有個段子火瞭。
比特幣突破 58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38280 元),2009 年發行當初,1 美元相當於 1300 個比特幣,啥叫投資?8 年翻瞭 754 萬倍,當時你隻需花 38460 元人民幣買些比特幣,那現在中國首富就是你瞭,現在的許傢印以 2900 億成瞭中國首富!
不僅是漲幅驚人,從比特幣 6361 億人民幣(967 億美元)市值來看,也不輸給 A 股上市公司在 A+H 市值排名 TOP20 來看,比特幣大致可以排到第 11 位。
此外,比特幣市值還超過瞭多數國際知名企業,如必和必拓(966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6355 億元)、高盛集團(929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6111 億元)、摩根士丹利(891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5861 億元)和 Netflix(845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5559 億元)。
在 ICO 被緊急叫停、各大比特幣平臺宣佈暫停人民幣交易業務後,比特幣價格再度上演過山車行情,從最低點的 16661 元到如今的即將破 4 萬大關,隻用瞭一個月的時間。與此同時,全球監管都加大瞭對比特幣的關註,態度緊縮。
我們先來看看比特幣的歷史。
2009 年 1 月 3 日
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瞭第一批 50 個比特幣。
2010 年 5 月 21 日
一位程序員用 1 萬個比特幣購買瞭價值 25 美元的披薩。這項交易誕生瞭比特幣第一個公允匯率。
2011 年 2 月 9 日
比特幣價格首次達 1 美元。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臺先後開張。
2012 年 12 月 6 日
世界首傢官方認可的比特幣交易所——法國比特幣中央交易所誕生。
2013 年 3 月 30 日
按市值換算成美元後,全部發行比特幣總值突破 10 億美元。
2016 年
從年初約 2800 元上漲至超過 6800 元,漲幅超 100%,創三年來新高。同時,ICO 開始走入大眾視線。
2017 年
比特幣強勢上漲,從年初 8000 元左右漲至目前的 37000 元左右,目前市值已逾 960 億美元,ICO 在國內被定性為非法集資。
幣價即將沖擊 4 萬大關
" 混過幣圈買過比特幣的人,一般都不想再買 A 股瞭,因為已經不能刺激到投資者的大腦皮層瞭。" 一位比特幣玩傢對券商中國記者聊到。
確實,比特幣一直在創造著神話行情,而這行情中也伴隨著無數一夜暴富和為之傾傢蕩產的故事。今年九月初,野蠻生長的 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迎來瞭重拳監管。央行等七部委發佈提示防范 ICO 融資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全面摸排、一律叫停 ICO 新發行的項目,對已完成的 ICO 項目要逐案研判,針對大眾發行的要清退。ICO 業務被全面叫停。
受此影響,數字貨幣哀鴻遍野,一片暴跌。半個月內,比特幣價格從 32000 元左右最低跌至 16661 元,幾近腰斬。然而,暴跌行情僅持續瞭半個月,9 月 17 日,比特幣價格觸底反彈,至截稿時間,幣價收於 37599 元,離突破 4 萬大關僅有一步之遙,月內實現價格翻番。而相比於今年年初比特幣的價格,漲幅已達 470%。Coindesk 數據顯示,境外比特幣價格達到 5200 美元的,比上周上漲瞭 18.75%,比上個月高 23%。打破瞭九月最高點 5013 美元。
幣價上漲的邏輯
空頭不死,漲勢不止這句話,用在比特幣這波上漲行情上尤為貼切。
" 有朋友經常問為啥比特幣又漲瞭,其實根本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不看好比特幣的人實在是太多瞭!而這些人才是比特幣真正的潛在購買者,會逐步轉化如果大部分人都認可比特幣看好比特幣並且都買瞭比特幣,那麼比特幣就要跌瞭。" 一位幣圈大牛在朋友圈內發表自己的觀點時提到。
同時,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和區塊鏈技術的大力發展也息息相關。由於比特幣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區塊鏈應用,而隨著各大區塊鏈聯盟的成立以及各國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探索,區塊鏈將會應用於越來越多的場景。屆時,區塊鏈技術的普及也會對比特幣身價起到拉升的作用。
除此之外,OKEx 分析師認為:
第一,比特幣價格或已利空出盡。受政策影響,不少持幣者呈觀望態度,市場的流動性下降。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比特幣價格上漲成為必然。
第二,投資者對於比特幣信心隻增不減。由於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交易品可以在八年時間內實現 754 萬倍的漲幅。因此投資者堅信即使價格下跌也是短期現象。
第三,比特幣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避險資產。諸多國傢還未從 10 年前的金融危機帶來的陰影中走出來,當前美股泡沫繼續膨脹,原有金融體系是否面臨崩盤險境依舊是投資者擔心的問題。比特幣的強勁表現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市場,資金的湧入又會推動價格上漲,因此,比特幣躋身避險資產行列更受歡迎。
另有觀點認為,上漲還主要來自 11 月份即將到來的分叉投機預期。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比特幣再次暴漲的驅動力應該是即將到來的硬分叉風險激發瞭市場投機情緒,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若發生瞭分叉會形成重要利空,但若沒有分叉或分叉本身並未導致社區的嚴重分裂,則一直被分叉風險壓制的比特幣可能迎來暴漲行情。當前的快速上漲,可能是市場對後續分叉樂觀情緒的一種提前反映。
不過,OKEx 分析師也給出瞭投資提醒,上漲不言頂,比特幣短期內價格仍有繼續沖高的可能性,短線可繼續看多,但中長線投資者在目前位置不建議追多。
全球態度緊縮
在比特幣去中國化的過程中,全球面對數字貨幣的態度也在愈加謹慎。
之前對數字貨幣一直持開放態度的俄羅斯近日也敲響警鐘。普京表示,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已經構成瞭嚴重風險,該國有可能會出臺政策對數字貨幣進行監管。俄羅斯財長也於近日發聲稱 " 加密貨幣是一種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不應該忽視它們的崛起,但它們需要接受監管 "。
摩根大通 CEO 也在兩個月內兩次對比特幣進行貶斥,認為政府遲早會進行監管打壓,曾稱比特幣是 " 比鬱金香泡沫更糟糕的騙局 "。
擁有 " 華爾街影子總統 " 之稱的美國資產值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 CEO 戴蒙,不僅打破瞭此前一天稱 " 再不談比特幣 " 的誓言,還與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的掌門人芬克一道,攻擊比特幣的真正價值是犯罪和洗錢。
IMF 前首席經濟學傢也於近日發聲看空比特幣,他認為隨著加密貨幣持續面臨各國政府的監管壓力,比特幣價格終將崩潰,但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會蓬勃發展。
歐洲央行則對數字貨幣的支撐技術持謹慎態度。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足以使歐洲央行在決策過程中或支付體系中需要考量的程度,將繼續關註這項技術的發展。歐央行副行長也表示稱比特幣隻是投機工具,並非貨幣。
重大變革與風險將在 11 月落地
從種種跡象和預期來看,11 月份將會迎來的分叉是推動此輪價格上漲的最重要原因。那麼比特幣分叉是怎麼一回事,又有什麼影響,會帶來風險還是福利,且聽記者一一道來。
首先吃瓜群眾們需要明確的是,11 月份的這次分叉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有計劃有預期的,與分叉相關的爭論自比特幣誕生後不久就已產生,可謂由來已久,是比特幣技術升級的需要,也是比特幣各相關方利益紛爭的結果。雖然此次分叉是大概率事件,但最終結果尚未確定。
比特幣最初的設定是每個區塊大小為 1M,平均每十分鐘產生一個區塊,比特幣網絡理論上每秒最多可以處理 7 筆交易。隨著比特幣持有者和區塊鏈上交易的不斷增長,原本 1M 的區塊大小已不足以支撐日漸龐大的交易量,網絡擁堵、交易延遲等問題日益嚴重。為瞭解決這些問題,比特幣社區探討瞭種種方案,主要包括將 " 隔離見證 + 閃電網絡 ",以及修改比特幣區塊鏈的代碼,以期突破 1M 區塊上限,即比特幣擴容。
比特幣各相關方曾提出瞭多種擴容方案。目前達成共識的方案是 " 紐約共識 ",即先在比特幣區塊鏈主鏈部署隔離見證,隨後在 11 月再進行 1M 到 2M 的區塊擴容,屆時比特幣交易擁堵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但該方案並未得到 Bitcoin core 即比特幣核心開發社區的認可。紐約共識中並沒有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參與。該核心團隊揚言,若擴容被執行,團隊就要在 11 月份之前再進行分叉,堅持 1M 的區塊大小。此次對分叉的預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
分叉對比特幣意味著什麼呢?為何鬥爭如此復雜。主要原因是對比特幣理念的理解不同和背後的利益糾紛。如果隻部署隔離見證,那麼礦工通過驗證交易獲取的報酬就會降低。而 Bitcoin core 堅持不擴容,並用隔離驗證 + 閃電網絡的方式解決比特幣區塊鏈擁堵的問題則是因為,一方面小區塊更能保證區塊鏈的安全,另一方面防止礦工權利過大導致比特幣的中心化 。
Bitcoin core 認為,中本聰最初創造比特幣的目的就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安全的交易網絡,安全性、不可逆轉性和獨立性是它的本質。一旦發生硬分叉,區塊大小從 1M 擴大到 2M,隨著時間推移,當 2M 也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區塊體積繼續擴大,直到最後普通的私人計算機難以運行整個區塊鏈,所有的算力都集中到礦工身上。這樣一來, 礦工就能夠依靠手中的算力,削弱區塊鏈原本依靠全節點共同維護的最小化用戶間信任的安全模式,導致區塊鏈網絡的中心化。
這一擔憂並非杞人憂天。實際上,類似的 " 分叉 " 早在今年七月底已經發生。在該次分叉前,比特幣價格也曾有 25% 左右的跌幅。而分叉後,由於不確定性的消除,比特幣價格打開瞭上升空間,整個八月都呈上升態勢,屢創歷史新高。
7 月底的分叉帶來的另一 " 重大利好 " 是新幣種 BCC 的誕生,BCC 復制瞭分叉前的比特幣區塊鏈,分叉後的區塊則擴容至 8M,隨後該幣種在多個交易平臺上線,最高價格曾將近 6 千元,目前價格在 2 千元左右,總市值排名第四。
值得註意的是 BCC 的獲得方式。最初的 BCC 並非通過購買,而是按照原有的比特幣進行 1:1 發放。即一個比特幣贈送一個 BCC,相當於是 " 白撿的 "。
正是基於 7 月底分叉的經驗——幣價上漲並且附送新幣種,投資者對接下來 11 月份這次分叉的預期普遍樂觀。也出於對免費獲得新幣種的心理,推動瞭交易量和交易價格的攀升。
分叉對於比特幣來說,雖然可以帶來技術上的升級,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算力的分散,並產生 " 到底誰是比特幣 " 的爭議,甚至削弱對 " 總量 2100 萬枚 " 的可信度。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分叉可能面臨 " 重放攻擊 " 的風險。根據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郭大治向證券時報記者的介紹,分叉之後,原有比特幣持有人應該獲得分叉之後的兩個幣,但是由於分叉初期程序的不完善,在支付 BTC1 時可能會順帶把 BTC2 也送給別人,這個可以通過設置規避,7 月的分叉中就主動修改瞭程序,但這次為瞭爭正統都不修改程序,程序改的越少越有可能繼承 " 比特幣 " 這個名字。比特幣持有者應該註意此風險並加以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