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拉丁美洲在國際焦點事務中的位置,似乎一直以來都比較低調。
但這兩天,拉美不少國傢卻幹瞭件驚世駭俗的事情:墨西哥、秘魯兩國相繼宣佈,朝鮮駐該國大使為不受歡迎之人,令其限期離境。
誘因
事情的誘因,自然是朝鮮近期的核試驗。這點上,兩國的官方表態明確:
墨西哥外交部:" 通過采取(驅逐大使)這一外交行動,墨西哥向朝鮮政府表達瞭對其近期核活動的堅決反對。這種活動是在公然和變本加厲地違反國際法,對亞洲地區和世界構成瞭嚴重威脅。"
秘魯外交部:" 決定是基於朝鮮反復公然地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並對國際社會要求其履行國際義務以及遵守國際法的呼籲置之不理,執意完成其核試驗項目,此舉已對國際安全與和平、以及東亞和世界的穩定造成瞭嚴重且不可接受的威脅。"
在被驅逐瞭 2 位大使後,朝鮮目前在整個拉美隻剩三位大使,分別位於巴西、古巴和委內瑞拉。
拉丁美洲國傢,與朝核問題可以說距離千裡,此次卻成為全球反對朝鮮的急先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無核
作為全球首個無核區,拉丁美洲在歷史上有很深的反核淵源。
1962 年,古巴爆發導彈危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一個小島的角力,差點釀成全球核戰爭。這引起瞭拉美國傢的高度警惕。導彈危機最終度過後,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和智利向第十七屆聯大提出關於建立拉美無核區的提案,並在 5 年後簽署瞭《特拉特洛爾科條約》。
《特拉特洛爾科條約》,又名《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條約》,這是全球第一個無核區條約。根據條約規定,締約國的核材料和核設備隻能用於和平目的;禁止在各自領土上試驗、使用、制造生產或取得核武器;禁止在各自領土上接受、儲存、設置、部署或以任何其它形式擁有核武器。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 33 個國傢已經全部簽署條約。
今年年初,島叔去墨西哥邊境城市蒂華納出差,在采訪時發現一座紀念碑,上面寫著:這裡是蒂華納,拉丁美洲最西最北的城市,根據 1967 年簽署的《特拉特洛爾科條約》,從這裡開始一直到美洲大陸最南端 8000 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內,永遠禁止核武器。
建立無核區,是防止核擴散的重要舉措。幾十年來,在拉丁美洲無核區影響下,南太平洋無核區、東南亞無核區、非洲無核區、中亞無核區相繼建立。目前,全球無核區已包含近百個國傢,基本上覆蓋南半球。拉美國傢在這方面開瞭先河,貢獻卓著。
上個月底,慶祝條約簽署 50 周年紀念活動在墨西哥城結束,然而一周之後,朝鮮進行瞭核試驗。
也正因此,墨西哥第一副外長德伊卡薩在驅逐朝鮮大使後表示,這關系到墨西哥作為不擴散與核裁軍長期擁護者的立場。
美國
不過,全球那麼多無核區,支持核不擴散的國傢更是數不清,為何唯獨拉美國傢驅逐瞭大使?這個事情的動因和背景,遠沒有這麼簡單:
拉美無核區紀念碑縱使巍巍然,但不要忘記瞭,這座紀念碑緊靠美墨邊境墻,一側是無核區拉美,另一側就是全球最大的核武庫——美國。這也是拉美政府考量決策時絕對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
長期以來,拉美被視為美國的後院,盡管這種說法忽略瞭拉美國傢自身的獨立性,屬於霸權時代的遺產。但毋庸置疑,美國對拉美地區仍然存在極大的影響力。
上個月,在朝鮮接連試射導彈之際,美國副總統彭斯到訪拉美,在智利訪問期間,他甚至督促智利、巴西、墨西哥和秘魯政府,應該斷絕與朝鮮的外交和經濟聯系——盡管這基本已經是幹涉他國內政,然而拉美國傢依然不得不對此表態,墨西哥和秘魯甚至已經以行動做出瞭回應。
這其中一方面或許是墨西哥、秘魯相對比較親美,並且與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看法一致。
墨西哥自不必說,政府決策團隊中,除瞭總統是個墨西哥本科生之外,主要官員幾乎個個都是美國留學回來的博士。而秘魯的庫琴斯基,直到參選總統之後,才放棄瞭自己的美國國籍,在特朗普上臺之後,他也是第一個到訪美國的拉美國傢領導人。
在緊跟美國政策的同時,拉美國傢也有自己的想法。
算盤
以墨西哥為例,近期正在同美國進行北美自貿區重新談判,但談的不是很愉快。同時,在移民問題、毒品走私以及邊境墻等議題上,墨西哥也與美國存在較大的分歧甚至矛盾。
媒體曾分析,此刻如果墨西哥在朝鮮問題上支持美國的立場,那麼無疑可以減輕一些壓力,甚至可以以此要求美國做出讓步。
並且對拉美國傢來說,與朝鮮的外交關系實在算不上多重要,秘魯和墨西哥甚至都沒有在平壤設立大使館(倒是避免瞭自己大使也被驅逐的尷尬),貿易和投資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計,驅逐大使,既可以贏得美國認可,又不會損失什麼,自然何樂而不為?
盡管墨西哥和秘魯都表示,美國因素不是他們驅逐大使的原因,這點就見仁見智吧。但你不得不承認,拉美國傢的算盤打得還是很專業的。
文 / 切 · 格瓦斯
編輯 / 東方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