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好是雞年,小編和你們說說,一個專門做雞生意的創業故事,你們不要想歪瞭,而是那種能吃的雞。
假如有一天,身邊的朋友突然和你說:城市套路太深瞭,我要回農村養雞。你千萬不要嘲笑他,不要認為養雞是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出息。
因為,就是這被人看不起的傳統行業,有人把它做上市(不是菜市場)瞭!
2015 年 11 月 2 日,它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市值超 2000 億,成為瞭創業板市值最高的企業,像萬科、平安銀行這樣的企業都不及它。
正當資本寒冬之際,很多企業非常難熬,這傢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養雞公司卻在 33 年間利潤一路高歌,竟然增長瞭九成,比那些世界 500 強不知道好到哪裡去瞭。
因此,有人說 " 中國最好的企業,除瞭華為,還有溫氏 "。
而且,這傢企業更是帶出瞭一大批億萬富豪,溫氏集團整體上市後,帶出瞭六千多名土豪,其中就有 13 位億萬富翁瞭。
(2016 年的百富榜就有 8 位都是溫氏傢族的)
都是說 " 傢財萬貫,帶毛不算 ",如今這句話已經被顛覆瞭,養雞都可以做得這麼牛逼,俗話說牛逼的企業背後都有一個牛逼的人,不得不說溫氏創始人:溫北英,當之無愧是雞王,不僅雞多,而且很賺錢!
溫北英 (中)
曾經的小學老師,
卻隻能靠每天以養雞來消磨時間!
其實,在養雞之前,溫北英是一名小學老師,是那個年代人人都羨慕的工作。好景不長,1957 年的政治風暴中,他被打為瞭 " 右派 " 分子,校長再也不敢留他教書瞭,於是讓他回到瞭老傢石頭沖村。
回村後的溫北英,一段時間裡都鬱鬱寡歡,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別人進瞭一些雞苗,溫北英突然有開一傢養雞場的想法,因為在他們村,前襟新興江,後枕屋背山,山巒蒼翠,綠樹掩映,一直有養雞的習慣,以三黃雞聞名於粵西。
然而,每天光喂雞就需要大筆的錢,大傢都是農村的,還哪裡有這麼多的錢啊。沒錢怎麼辦?去河裡撈河蝦,或者喂自己吃的口糧;買不起疫苗就到山上采摘藥材。
為瞭更好的管理,溫北英幹脆把傢安在瞭養雞場,吃住都和雞一起,把它們當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無微不至照顧。
老天又和他開瞭一次玩笑,每次養的雞就快上市的時候,都降臨一場瘟疫,甚至一連三場,看著這些辛辛苦苦養的雞,就這樣一個個死去,還花光瞭傢裡所有的積蓄,溫北英和傢人欲哭無淚!
臥薪嘗膽,苦練技術,
最終成為一代 " 雞王 "!
村裡有些人甚至嘲笑他:養什麼不好,養雞,虧大瞭吧。面對這些冷嘲熱諷,溫北英並沒有消沉,而是選擇苦練養雞技術,默默努力。
後來,溫北英養的雞越來越好,很多人都不夠他養得好,他也成為瞭當之無愧的 " 雞王 "。
好像命運總喜歡和他開玩笑,每次爬上高山的時候,總是突然摔落下來,反動派又以 " 割除資本主義尾巴 " 為名,讓溫北英不能養雞。
和七八個人,
8000 元開始幹起!
直到 1978 年,溫北英才得以平反,可是在雞圈裡已經混瞭 20 年瞭,自然不能回去教書瞭。
因為他養雞比較厲害,於是被安排在縣食品公司做起瞭養雞技術員。
溫北英(左二)與同事合影左二
改革春風吹滿大地,讓很多人蠢蠢欲動,有想下海經商的念頭,溫北英的二兒子溫鵬程就是其中一個。
大學畢業後,溫鵬程沒有接受學校安排的鐵飯碗,而是選擇瞭回農村和父親一起養雞。
於是,在廣東新興縣的一個小農村裡,溫北英和二兒子溫鵬程以及村裡幾個人合夥開瞭一傢小小養雞場(每人入股 1000 元,大概七八個人),取名為簕竹雞場,這就是溫氏集團的前身。
簕竹雞場
養雞場建起來後,很多事並沒有溫北英和溫鵬程想得那麼簡單,可以說是創業維艱。
養雞算是風險比較大的行業,投入比較大,而且收益還特別慢,通俗的講就是隻有養大的雞才能換錢。
養雞非常辛苦,就算養大瞭去賣錢,銷路也是一大問題,面對這些困難,有些股東就開始動搖瞭,4 位股東退瞭出來,還退走瞭股金。
禍不單行,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讓大傢措手不及,對於這場大瘟疫,就算溫北英養雞技術很厲害,也是束手無策。
後來,二兒子溫鵬程,幾經周折才找到華南農業大學獸醫系禽畜專傢岑教授,在他的指導幫助下,疫情才得以控制。
這下溫鵬程才清醒,後來他決定拿 10% 股權和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系合作,可以獲得他們的技術支持,但股東們不樂意瞭,表示強烈反對,不過父親溫北英贊同他的做法,於是和溫鵬程投瞭贊成票,最終以占多數股權同過。
溫北英和溫鵬程堅持,沒有讓他們失望。公司慢慢好轉,銷路也慢慢打開瞭,在養雞業可是做得風生水起,1987 年雞場的純利潤就達到瞭 8 萬多元,股東們都成瞭萬元戶,樂開瞭花。那個時代的萬元戶可不得瞭,幾毛錢就可以買很多東西瞭。
溫北英離開瞭,
但他留下瞭最寶貴的 " 財富 "!
1994 年 3 月 16 日,溫北英因長期高負荷的工作,最終積勞成疾,遺憾離開瞭,但他的精神財富卻影響瞭所有溫氏人。溫北英的離開,重任自然交到瞭兒子溫鵬程身上。
溫鵬程
公司發展越來越快瞭,很多產地已經滿足不瞭現在的發展,面對未來,公司的發展方向是溫鵬程最需要思考的。
1、對經營規模進行變革:
其實,早在溫北英的那個時候,就已經形成瞭 " 溫氏模式 ",就是以 " 場戶結合 " 和 " 代購代銷 " 的模式和周邊的農戶合作。為他們提供一切的技術支持!這就是溫氏最初的模式 。
而現在的這樣模式已經遠遠跟不上企業的步伐瞭,溫鵬程把目光放在瞭養雞的上下遊,就是飼料和銷售上。最終建起瞭屬於自己的飼料廠,以及立肉雞銷售部,把原來的 " 代購代銷 " 改為瞭 " 保價回購 ",正是這種模式讓養雞農戶挽回瞭很大的損失。
2013 年的一場禽流感,讓溫氏每天虧損額近 3000 萬元,累計虧損達到瞭 30 億,即使這樣嚴重的虧損,還是和養雞農戶保證,至少讓他們獲得每隻雞一塊錢的收益。
溫氏也有過想轉型和生產退縮,還好在養雞農戶的信任和支持下順利度過瞭難關。
2、給雞加上瞭高科技的 " 翅膀 ":
溫北英一直有擁抱高科技的欲望,看看圖中的那臺電腦就知道,在創業時期還願意花這麼多錢裝備一臺電腦。
但是,溫鵬程比他老爸的科技欲望還強,1991 年就大手筆投資瞭 17 萬建起瞭信息化建設。
傳統的養殖也和高科技相結合:小雞苗入庫,整個長大的過程(吃飯、打疫苗、生蛋),500 隻雞,隻要幾個人就可以瞭。
而如今更是厲害,直接擁抱瞭互聯網,在外面動動手機就可以管理整個雞場瞭,要是溫北英知道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
現在,溫氏已經由原來的機械化養殖過渡到自動化、信息化養殖,然後到現在的智能化。
最終成為瞭農牧行業中的 " 華為 "
如今的溫氏堪稱農牧行業中的華為,想想當寒酸落魄的養雞場,到現在現代化養殖業中的巨無霸,在 5 萬多個養殖戶中,有 95% 以上都與溫氏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2014 年,溫氏的肉雞上市量高達 6.97 億隻,肉豬上市量達 1218 萬頭,養雞全球第一,養豬全球第二。
溫氏為什麼可以把傳統行業做上市?關鍵還是他們做傳統行業的手段和別人不一樣。
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用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來做農業,從 1993 年開始用電腦,用局域網,再到今天的互聯網、物聯網,已經構建瞭數據化、透明的精益管理系統和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可視化、標準化養殖系統,走在瞭全國做傳統行業的最前面。
溫氏告訴我們,即使傳統行業,一樣可以做得很好,同時也給那些天天喊著說傳統行業不行瞭的人當頭一棒!
做傳統,但觀念手段不能傳統,還是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
否則,你的養雞場永遠隻是一個小小的養雞場;你開的店永遠隻是一傢小小的店;
我們都希望未來就像一張大餅,但是否能烙出 " 大餅 ",是取決於烙它的那口 " 鍋 " ——這就是 " 格局 "。
所以格局不夠大,在傳統行業隻能很傳統地做。
格局不大的人,10 年後,你會發現他們的距離越來越大,同樣是砌墻的三個人,有的還在砌墻,有的已經成瞭工程師,更有的成瞭老板。
是運氣嗎?不,不,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