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男子幼時被繼母賣到省外 如今尋遍半個中國終於到傢

09-10

(與母親相認)

" 媽媽,兒子終於見到你瞭 ……"9 月 9 日下午 3 時許,在闊別母親 40 年之後,40 歲的馬德利終於見到瞭生母。他 " 撲通 " 一聲跪在母親面前,抱著母親泣不成聲。

老傢在黔南州惠水縣的馬德利命途多舛。他還在襁褓之中時,父母離異,他跟著父親生活,受盡力繼母的虐待,七八歲時,還被繼母賣到瞭河北。雖然養父母對他很好,但他對生父生母的牽掛卻一日比一日強烈。此後,他離開養父母傢,踏上瞭尋親的道路。

一邊擦鞋謀生,一邊尋親。他從河北出發,一路輾轉到山東、河南、湖北、安徽、廣東、廣西、江蘇、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幾乎尋遍瞭半個中國。今年 8 月,在上百名 " 寶貝回傢 " 志願者的接力幫助下,他終於在 40 歲之時,踏上瞭回傢的道路。

父母離異 被繼母賣至省外

9 月 9 日 11 時許,從山東開往貴陽的列車到達瞭貴陽火車站。40 歲的馬德利走下火車後,興奮地走到 " 寶貝回傢 " 貴州志願者匯合。這是他第四次來到貴陽,但沒有那一次,讓他這麼激動,以前是為尋親而來。這次,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見到母親瞭。

顧不上休息,他在 " 寶貝回傢 " 貴州志願者們的護送下,往黔南州惠水縣趕去。回傢,他已經為此奮鬥瞭 28 年。

(馬德利抵達貴陽火車站)

"40 年瞭,還從未見過媽媽!" 離傢越來越近,馬德利既興奮又有些緊張。這麼多年來,他從未見過母親,母親長什麼樣他也不記得瞭。因為在他還不到 1 歲時,父母離異,他就被父親帶走,再也沒見過母親。

對於童年的回憶,馬德利用 " 淒慘 " 來形容。他說繼母對他較為苛刻,常常打罵他不說,餓飯是常有的事。尤其在弟弟(繼母所生)出生後,他不僅要放牛幹活,還要照顧弟弟做傢務,稍有不慎就會被繼母拳打腳踢。

大約在七八歲的時候,他被繼母交給瞭一名婦女,繼母還對這名婦女比劃瞭 5 個手指。後來他才知道,自己被繼母賣瞭。他跟隨這名婦女一路顛簸,汽車轉火車來到瞭河北滄州的養父母傢,改名馬德利。

離開養父母 四處漂泊尋親人

馬德利說,養父母對他很好,送他去上學。不過,身處異鄉,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有一點文化後,他對生母的思念也越來越強烈。1994 年,上完五年級後,他外出務工,踏上瞭尋親的道路。

為人比較老實,加之經驗缺乏,文化又不高,馬德利外出務工並不容易。起初幾年由於找不到工作,他隻好以撿破爛變賣維持生計,還常被福利院收留。後來他用賣破爛的錢購買瞭擦鞋的工具,靠給人擦鞋為生,生活有瞭好轉。

(馬德利在貴陽火車站講述他的故事)

多年來,他從河北出發,一路輾轉到山東、河南、湖北、安徽、廣東、廣西、江蘇、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一路打工掙錢,一路尋親。每到一個地方,就向當地媒體求助尋親。而他也隨身帶著尋親資料,四處發放。

" 一路上,得到瞭不少愛心人士的幫助,有的不僅幫忙尋找,還資助物資。" 馬德利說,2015 年到長沙尋親時,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他在當地公安部門采血。同年,他到達山東後,一名志願者還資助瞭他 3 萬餘元錢,為他購買瞭一輛三輪車。兩年來,他開著三輪車,走遍瞭很多地方,一邊售賣煎餅果子,一邊尋親。

同時,隨著馬德利尋親事件的轉播,越來越多志願者加入,為他提供幫助。

上百志願者接力 給他尋找傢人

據馬德利回憶,他記得幼時村裡辦喪事,要把一頭小牛犢栓在村中央的木樁上,全村人輪流用一把長長的鈍刀,砍牛脖子,直至小牛死亡;出殯當天每傢每戶要在傢門口擺一個三腳架,上面放一個簸箕,當出殯隊伍從門口經過時要一腳踢翻;村子裡有客人來瞭,男女青年要互對山歌;他記得傢鄉的老年人多穿長衫,女性以毛巾裹頭;還記得村民最擅長的就是用竹子做樂器,供奉山神和土地神 ……

根據這些懸索,志願者分析這些獨特的少數民族習俗,在全國並不多見,他可能出生於民族混居區域。眾人開始把尋親范圍縮小到西南地區。

(村裡的親戚來迎接馬德利)

同時,跟蹤馬德利尋親事件的志願者 " 男人如山 " 將馬德利的信息發到雲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湖南等微信群瞭求助,討論十分熱烈。有人說是在四川涼山,有人說出殯砍牛是都勻水族的習俗,有人提出砍牛是河池南丹縣白褲瑤族的習俗 …… 不過,經反復核實,都沒得到證實。

期間,央視熱線 12、寶貝回傢公眾號都刊發瞭馬德利的尋親啟事,有志願者甚至把馬德利的尋親故事做成視頻,在優酷網播發。經反復核查,眾多志願者持續跟進,把重點放在瞭貴州,但 2 年過去卻始終沒有找大突破口。

DNA 對比 找到母親

今年的 3 月,事情有瞭轉機。

興義市志願者 " 阿直 " 在朋友圈裡看到馬德利的貼子後,他聽到瞭馬德利用少數民族語言,數瞭 1 到 10 十個數字及一個地名,這是馬德利唯一能說得傢鄉話。

(與母親相認)

" 阿直 " 從事語言工作,他判斷這可能是貴州南部的佈依語,而那個地名,與黔南州惠水縣的佈依地名發音很相似!婦女的頭帕,也符合惠水佈依族頭飾特征。

此後," 阿直 " 聯系瞭惠水的志願者 " 越人哥 ",進一步求證。 " 越人哥 " 將語音發給遍佈全縣所有親友們,得到肯定的回復是,這就是惠水西北擺金、甲烈、寧旺、鬥底一帶的佈依族語音。

(與母親相認)

為瞭進一步核實,志願者們聯系馬德利,還找到一個細節,他隱約記得他爺爺叫 " 陳萬明 "(音)。經核實,志願者查到惠水縣擺金鎮苗沖寨有一戶陳萬民人傢,八十年代的確有孩子失蹤。

志願者 " 越人哥 " 聯系擺金鎮領導和村支書,再次核實到情況,最終找到這傢人。經瞭解得知,馬德利的疑似父親和繼母已分別於 2015 年和 2016 年去世,他的疑似母親 62 歲,居住在惠水縣雅水鎮新民村。

闊別 40 年 終與母親團聚

得知這一情況,志願者們興奮不已。4 月上旬,志願者念念、越人哥等人前往雅水鎮新民村,準備為馬德利疑似母親采集 DNA 血樣。但老人不識字,擔心被騙,起初沒有接受采血。

第志願者們前後跑瞭兩三次後,聯系當地村主任,並請來雅水派出所民警現場辦公,最終為老人采集到血樣,送往深圳進行比對。

(母親領著他回傢)

今年 8 月下旬,比對結果出來,經 DNA 鑒定,證實瞭馬德利與母親的母子關系。接到警方的告知電話後,馬德利興奮得大哭起來,一連哭瞭幾個小時。多年來的堅持,他終於找到母親。

他隨即和母親、妹妹通話,相互傾述瞭生活中的點滴。此時,馬德利才知道,他身份證上的出生年份是 1982 年,而他的實際出生時間是 1977 年。

9 月 9 日下午,來到母親的住所後,看到母親生活條件較為艱苦,他也十分自責。他表示今後將努力工作,改善生母和養母的生活條件。

(與傢人一起吃飯)

" 雖然我找到瞭傢人,但是還有很多人還在尋親路上。" 馬德利說,這麼多年來,是眾多志願者的幫忙,助他與母親團聚。他表示工作之餘,他也將接過接力棒,加入志願者工作,幫助更多人找到傢人。

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鵬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