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嚴君臣 通訊員 薑濤 榮慶)利用合法註冊的公司做掩護,利用公民個人信息作引導,冒充北京中科院、同仁堂等的專傢、教授,一線話務員先粗選、再由二線話務員對老年人實施精準詐騙 …… 近三年來,一個詐騙團夥利用這種模式,在全國各地實施 600 多起詐騙,騙得 320 多萬元。近日,該案 46 名被告人在南通海安被公開宣判。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該案系南通涉案人數最多的一起通訊詐騙案。
冒充 " 醫學專傢 " 打電話詐騙
2015 年 2 月,周峰跟隨老鄉沈洋一起到廣州。起初,沈洋租瞭一層寫字樓,讓周峰幫助裝修成辦公用房,並從當地的一傢公司挖來瞭一名公司主管。隨後,3 人註冊成立瞭商貿公司,在多個網站投放 " 每月底薪 3000 元加包吃包住 " 的招聘廣告,並先後招聘瞭五六十人,公司就此初步建立瞭起來。
公司成立後,對內部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進行瞭明確的分工。其中,沈洋、周峰等人作為公司負責人,負責整個詐騙團夥的運作、購買客戶資料和傳授詐騙技巧、統計業績、發放工資等。其他人員分為網絡管理人員、話務人員、核單審計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等,話務人員又分一線話務、二線話務,並分為五個小組,由業績較好的人員擔任組長,同時,對業務人員做瞭具體分工。
各類話務人員之間往往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使得整個詐騙過程連貫、順利進行,並按照公司考核辦法發放提成。經審查,該團夥冒充北京市中科院中醫研究所、北京同仁堂等知名單位和知名教授,通過打電話騙取被害人信任,並以幸運抽獎、繳納辦證費、購買藥品等為由,騙瞭江蘇、河南、陜西、山西等地 80 名左右被害人。實際騙得 320 多萬元。
2016 年 5 月,傢住南通海安的趙某不時接到這類電話,他驚訝地發現對方不但知道自己有糖尿病,還熱情地推銷瞭 " 特效藥 ",邀請他去參加醫學講座。購買瞭幾次產品後,趙某花費瞭 5 萬多元,逐漸醒悟到自己被騙瞭,隨後向海安警方報警。警方經過 6 天的排查蹲點和縝密偵查工作,最終在廣州搗毀瞭這個詐騙窩點。
另查明,石某於 2015 年 4 月至 2016 年 8 月間,在 QQ 群中低價購買公民的姓名、電話號碼和保健品購買記錄等個人信息數據,再加價出售給他人,非法獲利 28 萬餘元。其中,僅出售給周峰的個人信息數據就達 160 餘萬條,非法獲利 10 餘萬元。周峰將上述購得的信息數據,均用於該公司實施通訊詐騙。
有 3 人還是在校大學生
2016 年 9 月 24 日,海安縣公安局對情節較為嚴重的 30 名犯罪嫌疑人向縣檢察院提請批準逮捕。承辦檢察官審查中發現,這 30 名犯罪嫌疑人中,"90 後 " 有 23 人,約占 76%;被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 3 人系在校大學生。
"90 後 " 為何會成為通訊詐騙的骨幹力量?承辦檢察官介紹瞭其中的一名 "90 後 "。林某今年隻有 22 歲,本是一名大一學生。上崗半個月後,她就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是違法犯罪的事。面對檢察官的訊問,她坦承自己在做成第一單,騙取瞭重慶一個留守老人的 1000 元後,就受到瞭良心譴責,整整有半個月的時間心裡非常糾結,多次想離開這個公司,但又擔心找不到相同待遇的工作。後來,她想自己隻是一名打工者,公司裡四五十人都和自己一樣,別人都不擔心,自己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出瞭事由公司老板負責,以此緩解內心的愧疚和不安。
承辦檢察官還說,在審查批準逮捕階段,這個詐騙團夥的多名犯罪嫌疑人均坦承他們是通過網絡招聘進入詐騙公司的,剛加入時都不知內情,等到發現參加瞭詐騙活動後,又因抵制不瞭金錢的誘惑,於是就一步步地淪落成團夥中的一員,直至最後被抓獲時,才如夢初醒。
3 月 6 日,經過江蘇省海安縣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該案 46 名被告人在海安被公開宣判,分別被判處十三年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十六萬元至一萬元不等的罰金。據悉,該案系南通當地涉案人數最多的通訊詐騙案。(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編輯 張宇)